电视民生新闻与农村市场

点赞:4960 浏览:173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在我国电视的主要的弊端是农民话语权的缺失.本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中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原因.提出让我国的农民也在电视的民生新闻中取得应有的话语权,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为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媒体的贡献.

【关 键 词】民生新闻农村根植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人民的生计和生活”.

民生新闻则是指以平民视角,人文手法报道人民的生活、生存、生计的新闻.民生新闻在中国最早出现是以十几年前以晚报兴起为开端,而作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诞生则是以2002年1月1日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为标志,随后的六年多时间里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出现“井喷”导致各台收视率竞争日趋白热化,如江苏电视台的《1860新闻眼》、河南都市频道的《DV观察》、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等等.民生新闻的开播伊始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推广和学习,但是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令我们警醒,我认为最大的缺憾就是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几乎所有的电视新闻都只是关注“市井新闻”并且题材过于粗俗化、市井化、狭窄琐碎、越位审判,过多强调娱乐功能而一味追求负面报道.面对广大民众传播的民生新闻的对象应该包括市民和农民,但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将最需要关注的、比例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边缘化”了,涉及农民兄弟的衣食住行、农耕信息、农业政策等报道严重缺失.①

一、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表现

多数媒体都将目标受众确定为城市居民,而忽略了城镇和农村观众,真正怎么写作于“三农”的民生新闻,能为农民说话、帮农民怎么写作的信息少之又少.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1、电视台俯视式报道对农民信息的“遮蔽”.电视台作为我国电视台的领头军,在舆论导向上起着权威的作用,但是电视台在对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时不够全面.我们在《新闻联播》只能看到农村经济发展稳定而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报道绝大部分都是正面的,给我们的错觉是我国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省级电视台对本省的农民信息的“遗忘”.最近几年,由于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问题,关于农村、农业的报道明显增多.而省级电视台其实是最有条件做好关于农村民生新闻的平台,可现状却是:省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只局限于对市民生活状态进行报道,很少有来自农村基层的声音.

3、地方电视台多数成为了各地方政府的“政绩表扬台”.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内容上大多是过年过节政府领导领着一行人看望贫困家庭,把爱心款放在受助人手中,并且镜头一味地定格在递钱的瞬间,这也仅仅是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报道.而对于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干脆是一味地歌颂政绩或避而不谈问题,只是报道说李三外出务工挣了多少查重,今年李四盖新房了等等,给人一片繁荣印象,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在做好农民民生新闻时一定要注意“节目的目标受众仅仅是农民,还是包括决策部门和决策人?”②这样就可以得到本地的农民信息了.

二、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那么,出现这种农村民生新闻缺失的最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无非有三:

1、农民选题不受市民观众欢迎.这是因为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主要面向的观众是城市的民众,这些受众平时比较关注的是那些发生在自己城市身边的故事,而对于发生在贫穷地方的农村新闻则不感兴趣,并且市民对农村和农民带有“有色眼睛”,这是因为农民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经常是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以负面形象出现,多是被批评的对象.二是以调侃的对象出现,这样让广大市民对农民有了“固定的成见”,用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的话说“一旦我们牢固地产生了这种成见,就很难解脱它”.②


2、媒体、广告商重利益看回报.农村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居住比较分散,对涉及农民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成本远远高于城市,而对广告商来说则更看重的是城市人口的高收入、高消费,相较于城市人群,农村的经济现状毕竟不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利益回报,国家对农村扶植较弱,虽然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但是农村问题毕竟是一个重大问题,农村诸多问题的解决也有待时日,因此农村的媒体状况也不容乐观,这样对农民话语权的缺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农村民生新闻的可行性

那么分析以上的原因之后,农村民生新闻还有没有出路,当然有,正因为农村民生新闻的缺失,我们更应该寻找发展农村民生新闻的可行性,正如施拉姆所说:“信息不仅在国家之间游动失衡,在国家内的流动也很不平衡,信息水平总是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大城市比农村地区更容易得到信息,这种差距在发达国家要小一些,在不发达国家则非常明显”,④正是有差距,我们就要寻求弥合差距的方法,发展农村民生新闻的可行性有三点:

1、广阔的可充分发掘题材的空间.与城市民生新闻家长里短的题材相比,农村具有广阔的可发掘的题材空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收视群体,在农村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媒体可以以农民生活、农民思想、农民的经济收入为题材,进行农村民生新闻的报道,农村的医疗、教育、卫生、社保也是关注的焦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需要.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现阶段的和谐程度还不高.何宏光等通过对当前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精神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急待进一步加强,非健康精神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阵地.⑤这样的状况势必阻碍我国和谐程度的进程,我们的媒体也应多关注“三农”,指导农村精神文明的提升.

报道农村民生新闻我们必须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注意报道本土化的新闻,引导农民关注身边的事;二是要具有指导意识,解难释惑,帮助“三农”问题得到最有利的解决;三是“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的本质、贴近生活的主流、贴近人民的愿望;四是注重农村的舆论宣传,及时传递广大农民的心声,积极引导农村舆论的方向,为广大农村提供一个安定稳定局面.

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在农村的缺失,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对这种状况的改善主要必须依赖电视大众媒介要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话语权,能在关系到自身切实利益的事情上拥有主动权,这个是媒体应当为、可以为、可作为的事.电视首先必须摘掉有色眼睛,采取平民视角,深入农村、农民,全面展现新农民新形象,赞美他们的优良品质,让电视展示农民之忧,使媒体成为农民之友,有利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注释

①曹华:《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新闻爱好者》2008(8)

②张金辉:《电视民生新闻本质解读》《新闻与写作》2008(1)

电视民生新闻与农村市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生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③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

④吴胜:《电视民生新闻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⑤何宏光:《当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与反思》中国乡村发现网,http://.省略.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