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

点赞:10615 浏览:451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国内对于信息经济学主要有着以下不同解读:经济学信息范式、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一种方法、经济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信息领域的扩张、包含多个分支领域的学科群.理论界要努力朝着填平基于不同解读之上的信息经济学理论鸿沟的研究方向前进以建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关 键 词]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不完全信息情报经济学

[分类号]Fo

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在包括经济学、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的关注和介入之下已取得众多成果,但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解及其所属研究领域的认识尚未实现统一,存在着不同解读.

1 解读之一:一种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逻辑演绎基础之上的一种理论,其特征为从基本前提检测设出发,通过数学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循着经济学基本检测设的演变,就能把握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路径.因此,以不完全信息前提检测设替代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前提检测设,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成为信息经济学兴起的主要理论起点之一.由于经济学及其分支都是在一定的基本前提检测设基础上,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演绎推理来得出一定的结论的,当检测设条件越是逼近现实时,其结论也就自然越是接近现实.现代经济学中的不完全信息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检测设的限,使经济分析的环境贴近客观现实,因而不完全信息理论或者说信息经济学这一经济学发展新分支的经济分析结论也就必然更加趋近于真实生活的本来景象.不完全信息理论或者说信息经济学,一方面在经济学说史中被视作是西方经济学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对新古典经济学十分重要的补充,认为其理论意义在于它完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及其应用;另一方面也被视作是一种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即经济学信息范式.经济学信息范式是从现实中的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入手,在将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划分为心理动机、决策与实施过程、实施结果三个层次并予以严格区分的基础上,用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检测设,来扬弃新古典经济学中比较而言较为笼统的理性人检测设(也即是说经济人始终是心理动机最大化,但是由于不得不面临诸如信息约束之类的经济环境的约束,因而经济人实现其动机的行为,换句话说,决策与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不得不会偏离于经济人的最大化心理动机,而只能是有约束的最大化),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检测设,来代替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完全信息检测设,从而建立起一种用来改造并最终替代新古典范式的新的经济学范式,使得经济理论对于经济运行的解释能够与经济现实尽可能地相吻合,而信息经济学的兴起及其进展则有力地表明了这一点.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经济学信息范式的提出和形成就依赖于信息经济学对于经济问题的研究,正是信息经济学的诞生导致了经济学信息范式的形成,并推动其发展.经济学信息范式形成的标志是,将近二十年来一大批建立在以最大化效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为基本检测设之上的分析各种经济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的出现,这些模型的洞见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的视野,对各个领域的现实经济问题具有了较以往模型更多的解释力,而这一点也恰恰正是信息经济学对经济学科本身的贡献所在:有关信息经济学的认识深深地影响着对从过去继承而来的至理名言的理解,并为那些如果不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去解释那么就会很难理解的众多经济与社会现象提供了解释.

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 解读之二:一种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

博弈论作为当前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与信息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使得信息问题在经济学得日益凸显,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特别是重视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及制度安排的影响,而这种关注与重视则直接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并推动其向前发展,从该角度来讲,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就主要体现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解,信息经济学也被干脆视作就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作为国内最早影响最大的将博弈论系统地引入我国的信息经济学文献,在实现了两者精彩结合的同时,极力地宣扬了以上观点,强调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寻找博弈的均衡结果,而信息经济学则研究给定信息结构下最优的契约安排问题.经济学专业的信息经济学教材往往也持类似看法:例如,“信息经济学是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理论”;又如认为信息经济学作为发展最快的经济理论领域,它旨在研究这样一种境况:“行为人力图克服与他们决策相关的某些信息的无知状况,从而设计一种获取新的信息或者避免某些无知成本的机制.当决策所需的信息在行为人中间不对称分布的时候,这些决策就包括了合约设计,以便提供激励和(或)诱导私人信息的披露”.总之,将信息经济学视作是博弈论方法的具体应用的这一学科解读,形象地比喻就是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作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只不过前者是方法论导向,而后者是问题导向,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支撑;前者是对于信息结构一定时会有什么样可能的均衡结果给予实证研究,而后者则是对于信息结构一定时会有什么样最优的契约安排给予规范研究;前者源于对理性人行动的分析,而后者的许多理论则源于制度安排.

3 解读之三:一种经济学法

经济学法解读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兹,曾将信息经济学看成一种新的分析法,其主要理由在于信息经济学还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理论和基础:信息经济学的分析特别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基本上是以微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而展开的,只是在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即是的角度上有所侧重―将传统的完全信息检测设放松为不完全信息检测设;将信息作为常数或可忽视条件改变为变量或必然存在的约束条件.在此之后的所有分析,除数学方法与观念的进步因素外,其他与传统经济学分析手段和基础没有本质区别.即使在宏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领域,其研究也都基本没有超出宏观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范畴,而是更多地属于应用性质的成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经济学在其本质上能够看成是透过信息而对传统经济学的分析的结论.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认为“信息经济学原理在相当程度上是揭示人性规律的一种角度,是对人类在一定信息结构下各种理性行为规律进行琢磨的结果”,这种或琢磨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就体现为信息经济学研究如何让写作技巧人讲真话、不偷懒,以使之尽心尽力地为委托人工作,这也恰恰就是理论界所存在的极力主张“信息经济学就是对付欺诈行为的经济学”这一学科解读观点.


4 解读之四:一门学科

将信息经济学当作一门学科的理由之一,在于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学科
“我们用‘信息经济学’这一术语来概括由于信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关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科学:一方面,信息经济学用信息科学这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的行为和它的基本理论,这便是经济的信息学,另一方面,信息经济学又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信息这样一种新的经济要素的经济行为和基本理论,这便是信息的经济学.于是信息经济学便可以定义为经济的信息学与信息的经济学的有机的综合”.

而理由之二,在于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下所形成的一门经济学新兴学科.经济学帝国主义者认为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由“最优化行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的检测设组合而成的”,而此方法适用于人类行为更为广阔的领域,包括通常认为不属于经济范畴的犯罪、婚姻、教育、政治等等.正是这种思维方式,推动经济学超出自己的传统领域(至少是19世纪末期它给自己划定的疆界),向其它学科领地进行了帝国式的扩张和渗透,形成了经济社会学、政府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教育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依照上述思维方式,信息经济学其学科存,在也可以视作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信息领域的扩张而形成的又一门学科,对于此观点,笔者曾撰文:作为情报学分支学科的情报经济学和将情报经济学纳入其中的信息经济学研究,既是情报学的经济学化研究趋势的必然体现,同时也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情报学这一学科领地进行帝国式扩张的又一具体表象.

5 解读之五:一个学科群

学科群解读观点多见于图书情报、经济信息管理领域,认为信息经济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成果都还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并没有形成像信息经济学这一称谓那样的一个体系严密的、统一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有关研究成果都只是汇聚在信息经济学这一名目之下的围绕信息与经济相结合主题的,彼此之间还需进一步横贯沟通的若干个学科群体.

国内情报学界对于同样使用information和leconomics进行组配表达的情报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之间关系的探讨,是引发并推动学科群解读观点的重要动力源.早在1992年就有人从英文译名角度指出,西方信息经济学存在着以information为基础的具有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4个分支学科:信息经济理论(theeconomics0finformation)、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economics)、情报经济学(the)economics0finformation)、信息经济论(informationeconomy).在这之后国内情报学界对情报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直至近年来作出如下最新阐述:信息经济学是一个正在发展着的开放的动态体系,正在向相关的学科群组的方向发展,在信息经济学这个概论性的学科名称下,应该有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产业经济学、信息化理论、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政策研究、信息资源经济学和信息机构的经济学(笔者注:最后两个子学科是由情报经济学发展而来)等一系列子学科.

国内经济信息管理学界对于有关经济信息及其管理的众多类型经济问题的探讨,则是引发并推动学科群解读观点的另一重要动力源.该领域认为信息经济学存在着三条基本发展思路,并相应的形成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分支体系.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群有狭义和广义之划分.狭义信息经济学就是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信息经济学在内的学科群,它具体划分为8个领域: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领域(也即非对称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的非核心领域、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领域、信息系统经济学、企业的信息组织理论、信息的产业组织理论、网络经济学、国际信息经济学,而广义信息经济学除了包括狭义信息经济学之外,还包括三个子学科群,即纯信息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广告经济学等;信息技术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邮电经济学等;广义信息生产与分配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情报经济学等.

6 信息经济学研究要努力朝着填平基于不同解读之上的理论鸿沟的方向前进

经济学信息范式、博弈论的具体应用、经济学方法、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信息领域的扩张多种解读的并存说明了仅仅是在经济学内部,一个以information为基础的统一的经济学科还尚未形成,理论鸿沟还有待填平.而在经济学界之外,这一点,在将信息经济学理解成学科群的观点领域中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该解读领域通常所指的信息经济学,也即是狭义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对经济机制中引入信息范畴进行研究的微观学派和对信息经济整体分析的宏观学派.有人指出由于这两个领域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彼此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方法和所使用的分析工具等差异较大,所以在目前它们基本上沿着两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但大多又都使用了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因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混淆.那么能否根据其内在本质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呢这正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答案是急需将两大学派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以便能够填平由于沿着各自已有发展方向纵深发展,从而彼此自成独立理论体系而所造成的理论鸿沟.事实上这方面工作也在不断尝试着去做.曾有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具有自恰性”,指出两大学派虽从事研究的着眼点各异,所使用方法不同,但它们具有深刻的内在的统一性,即微观学派作为在新的层次上,寻求解决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领域和范式上的鸿沟这一危机,以统一经济学理论为目的的一套新理论,它是从微观出发,为统一经济学的理论引入了信息变量,而宏观学派则正是研究对应于这种微观行为的宏观部门,因此传统经济学遗留下来的宏观与微观的胎记并不能够影响信息经济学现有理论的自洽性.对于该观点,我们认为其论证与真正构建具有严密逻辑的、完整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目标,还存在着巨大距离.因为该观点只是提及存在着一种自恰性的对应,而并没解决宏观学派是如何对应于微观学派中的微观行为的,即还没能够找到有机联接两大学派之间的有效“接口”来实证所谓的“自洽性”!因此理论界还需做大量工作来搭建联接“接口”以实证某种“自洽性”,从而填平信息经济学的理论鸿沟.

早前的尝试是将经济决策作为“接口”,即从经济决策是信息域与经济域的关联点、经济决策关系是信息经济领域最基本关系这一基点出发,在信息经济学中以经济决策为逻辑起点,以信息经济效益为核心范畴,以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为微观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中观层次,以信息经济总量与结构为宏观整体.这样信息经济学就涉及到经济决策与信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经济决策中的信息经济机制、经济决策与信息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使得经济决策,一方面有机衔接起了宏观学派,这体现为经济决策的信息意识产生对信息的需求一拉动信息供给,也即信息的产业化发展与产业的信息化深化的相互促进、基于信息供需规律之上的信息市场的成长等一构成信息与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运动体系;另一方面又有机衔接起了微观学派,这体现为由于决策总是在信息不确定、信息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进行,因而依靠特定信息条件下的决策的经济效益分析,才能合理地推论信息的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地说明信息经济学的其他问题.

而当前所作的另一尝试是将信息租、信息搜寻作为“接口”,即如果把信息泛化看作一种商品,那么信息租就是为了获得信息商品、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只要存在着不对称信息,就有信息租的问题;而对于信息搜寻而言,由于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完全与交易双方之间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总存在着信息搜寻活动,当信息搜寻活动越来越普遍复杂大量时,信息搜寻的专业化分工必然使得信息本身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同时人类其他活动领域的信息搜寻也同样必然出现专业化的问题.于是信息搜寻的专业化分工使得信息商品与信息相似度检测机构普遍出现、信息领域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直至导致出现了信息产业最终孕育出信息经济.这样依据信息商品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运行中的信息不完全这一观点,通过信息租、信息搜寻一信息商品的产生这座桥梁,便将两大学派在内在的学科逻辑上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理论界要在上述“接口”已有探索基础上,深化固有的旧研究,同时开辟出新的探索领域,努力朝着填平基于不同解读之上的理论鸿沟的研究方向前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目前的众多理论孤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地挖掘不同解读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最终构建出被理论界广为接受的科学化的“统一信息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