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在设计美学中的运用

点赞:5130 浏览:142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设计的感性和理性的分析,论证了感性是产生艺术的原动力,理性是产生物象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置于哲学的层面来看,都是在哲学审美基础上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表现.从而得出结论,艺术需要通过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理性需要艺术赋予灵感和热情,人的行为都是一种设计行为.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在设计美学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理性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理性;感性;美学观

1.关于理性

1.1 对理性的认识

在古希腊时期,理性是一种宇宙理性或普遍理性,理性即一种建构宇宙秩序的力量或一种主体自主的创造能力.中世纪时期,大部分哲学家们认为对上帝的认识是超越人类的感知与理性的能力范围的,理性的范围缩小为理智.席勒清醒地认识到理性带来的危机,他认为正是教养本身给现代人性造成了这种创伤.只要一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更明晰的思维使科学更明确的划分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国家的越来越复杂的机构使等级和职业更严格的区别成为必然,那么人的本性的内在纽带也就断裂了, 致命的冲突使人性的和谐力量分裂开来.

1.2 理性认识在设计中的运用

理性认识的逻辑性思维较强,在设计中体现的更理智,注重设计的功能性和切身实际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在设计中是值得提倡的.但纯粹的理性在设计中是不可取的,纯粹理性对于其自身要求所驱迫,设计中过于注重功能性会被归为理性的设计,完全在使用的功能上下功夫,会忽略其造型的美观性.理性认识在辩证法中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同时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也是设计过程中的飞跃.如今,艺术需要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显现,理性需要艺术赋予灵感和热情,人的行为都是一种设计行为,所以要合理的发挥理性认识在设计中的运用.

2.关于感性

2.1 解析大师对感性的认识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写到:在人的身上可以区分出一种持久的东西和一种经常变动的东西,持久的东西称为人格,变动的东西称为状态.这就在人身上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要求,它们是感性本性和理性本性两种基本法则.前者要求绝对的实在性,它应该把一切凡只是形式的东西转化成世界,使人的一切素质表现出来,后者要求有绝对的形式性,它要把凡只是世界的存在消除在人的自身之内,使人的一切变化处于和谐中.席勒大师用人格和状态来比喻感性和理性,他认为感性是实在的,而理性只是形式的.

感性是艺术产生的原动力,它本性要求将形式外化为物质世界,有了这样一个物质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才成了现实,人与外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从此可以看出,人与物从通常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对立关系转为人通过感知才获得存在的物我统一关系.在这一点上,席勒完全超越了康德,因为康德的感性总是与自在之物隔着一层现象界.从对这席勒是非常有意识地在取消人与物的对立,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并希望通过美的作用来实现人的完整性,可以说, 席勒是用现代性的精神来反思着现代.

2.2 感性认识在设计中的运用

感性认识从情感出发,感性的设计是形象思维的设计,注重设计作品的形状及感受,将感觉、知觉、表象融入到设计中.自然辩证法中说到“感性认识阶段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在设计中仅仅的感性的设计是不够的,要在对造型及感受设计的同时也满足作品的使用功能,才算是一个成熟的设计.美是自由的,而感性是产生艺术的原动力,感性认识是拥有自由美的前提,在美中我们不能拒绝任何一方的存在, 美不能单是人类的感觉与情感, 它必须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呼应.

3.设计美学观

3.1 古代大师们对美的判断

康德的美有时也只是道德的象征,在黑格尔那里,表面上感性与理性是统一的,但深层的哲学基点却是理性对感性的绝对操纵.感性与理性地位的不对等,导致了理性是以征服的身份完成了统一.而席勒则是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在理性与感性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在游戏的状态下完成了二者的统一乃至结合.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的第一卷中提到“感性与理想的统一,才能见出美”,“美的判断要把一切注意力都投到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上去”.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其外形的自由性,接近自然,把自己的情感,内在的感情世界和普遍的理性融成一体.

希尔特曾说过,“美不过是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歌德认为“古人的最高原则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柏拉图的观点是“真实的善本身,美本身,真本身”,“美的研究就是情感的研究”,所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鉴赏力在研究美学中式很重要的一部分.黑格尔的艺术美基本观点是“内容(理念)决定形式(显现的形象),只有本身真实的内容表现于适合内容的真实形式,才能达到艺术美!”美与真是一回事,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3.2 我的美学设计观

美的概念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不再单纯旨在艺术形式上,而在于是否在低耗能的基础上使人、建筑、环境达到和谐.因此评价21世纪的建筑设计应该看其是否是自然的和健康的,是否是生态的.我国的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认为它不是美的,是因为它的外壳不是真的,拿掉它的外壳也依然是很完整的剧院,所以人们认为它不是美的.

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明发展,人类却面临着环境的威胁,全球有限的自然资源正日趋枯竭,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将逐渐耗尽.面临着这样的危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逐渐的推广.在处理人、建筑、环境的三者上,勒柯布西耶早在他的萨伏伊别墅中体现出来,从这座建筑中独立出来的风景和建筑的内部空间、屋顶一起成为思考的对象.花园建在屋顶,即起到了美化作用,也达到的保暖的作用,同时也发挥了风景的魅力,理性的考虑了人的需求,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原始价值.

4.结论

美的作品在满足人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要改善一个地区的环境,提升人类健康为意义.并能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把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相结合.同时把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在设计美学中很好的结合,因为感性是产生艺术的原动力,理性是产生物象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如果置于哲学的层面来看,都是在哲学审美基础上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表现.


从而得出结论,理性需要艺术赋予灵感和热情,人的行为都是一种设计行为,同时美的东西一定是“真”的,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艺术需要通过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 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才能设计出即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康德.纯粹理想批判[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