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危害时的复合防治指标

点赞:34995 浏览:1592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针对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和防治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建立“两迁”害虫同时危害时的回归方程,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计算得出实际经济允许损失N等于16.16.由满足0.013X1+0.287X2-0.539等于16.16,测得“两迁”害虫同时危害的一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关 键 词 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复合防治指标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10-02

水稻迁飞性害虫具有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和灾害性等特点,常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六安市霍邱县和安徽省叶集试验区水稻上的2个常发性迁飞性害虫.当地稻飞虱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为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数量较少常不构成危害,两者都属于同翅目飞虱科,常年发生3代[四(2)代、五(3代)、六(4)代],一般6月中下旬始见.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üenée)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常年发生2代[四(2)代、五(3代)],特殊年份有第3代[六(4代)],一般7月上中旬始见[1-2].农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稻飞虱防治指标为:分蘖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 000~1 5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孕穗期至齐穗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 500~2 0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齐穗期以后为百丛低龄若虫2 000头.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2种害虫在当地一季中稻上常常世代重叠同时发生.此时如果按照单一害虫的防治指标进行防治,往往容易造成防治偏迟,或者当2种害虫均未达到单一害虫的防治指标而放弃防治时,其实际危害损失已经超过经济允许损失,造成防治失误[3-5].为了探索出2种害虫同时危害时的防治指标,笔者于2010—2012年,在五(3)代白背飞虱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危害时对水稻的复合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叶集试验区孙岗乡和霍邱县临淮岗乡进行,试验田前茬为油菜,土壤肥沃,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Y两优1号(安徽省徽商农家福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处理1: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复合危害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时,不施任何除虫农药,任其自然危害;对照区:无虫害区.始见害虫时,每隔5 d左右用48%毒死蜱乳油750 mL/h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确保不受任何害虫危害.4次重复,各处理面积分别为667 m2.其中,测产根据2种害虫危害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5月5日播种,采用旱育秧育苗.6月15日移栽,秧苗平均带蘖3.85个,株距13 cm,行距30 cm,栽植约25.5万穴/hm2.8月15日齐穗,9月11日收割.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肥水管理、病害及其他害虫的防治同常规.

田间调查时5点取样,每点随机取10丛水稻,在水稻孕穗至齐穗期,每隔2 d调查1次.稻飞虱采取盆拍法:把白色的洗脸盆先沾上水放于稻株下,用手拍打稻体震落稻飞虱,再记录虫量和虫态.稻纵卷叶螟是仔细观察稻体再记录虫量和虫态.最后与对照区相比,计算产量和损失率[6-8].


2.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危害损失率与害虫发生量的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害虫越多对水稻的危害越严重,水稻产量的损失越大,而当害虫数量很少时,对水稻的危害不明显,水稻产量损失较小.

以y为产量损失率(%),X1为白背飞虱虫量(头/百丛),X2为稻纵卷叶螟虫量(头/百丛),建立回归方程:

y等于0.013X1+0.287X2-0.539(1)

由于n等于4,R等于7.25,F等于326.12,则F等于326.12>F0.01等于99.00,表明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极显著.

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危害时的复合防治指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生产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 复合防治指标方程的建立

在农业生产中,防治指标通常以挽回损失大于防治成本1倍以上为原则,实际经济允许损失(N):N等于(A×B×100)/(C×D×E),式中:A为防治成本,B为经济效益系数(一般取2.5),C为稻谷产量(kg/666.67 m2),D为水稻单价,E为防治效果.在N一定的条件下,X1与X2即为2种虫害的复合防治指标.结合式(1),则X1和X2必须满足:

0.013X1+0.287X2-0.539等于N等于(A×B×100)/(C×D×E)(2)

从(2)式可知,当A、B、C、D、E确定,则X1是随着X2变化而变化的,X1和X2是一组动态函数指标,并随着A、B、C、D、E的变化而变化.

2.3 复合防治指标的确定

防治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分别用噻嗪酮和毒死蜱.依据当地农药市场,666.67 m2农药防治成本A1等于22.50元,人工及其他费用A2等于68.50元,则A等于A1+A2等于91.00元,稻谷产量C等于625.63 kg/666.67 m2(该试验中对照区产量),水稻单价D等于2.50元/kg,防治效果E等于90.0%,则:N等于16.16,将N值代入式(2)后得:

X1等于1 284.538-22.077X2(3)

根据式(3)可知:X1(白背飞虱虫量)和X2(稻纵卷叶螟虫量)为正比例函数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一组X1和X2的动态函数指标,则可得五(3)代白背飞虱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复合防治指标,具体见表2.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主要针对五(3)代害虫发生时的情况,理论上只能作为五(3)代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时的复合防治指标,指导田间防治,但经过科学计算和推理,该复合防治指标也适用于四(2)代和六(4)代害虫发生时的情况.复合防治指标在具体应用时,还应根据化肥、种子、农药、稻谷等和农机收割(人工)、土地租赁等费用的变化而做适当调整[5].

六安市霍邱县和安徽省叶集试验区全年“两迁”害虫以五(3)怎么发表生最重,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虫口基数.由于2种害虫不能在当地越冬,四(2)怎么发表生时当地没有虫源,全依靠南方迁入,则虫口基数相对较少.二是气候.四(2)代、五(3)代、六(4)代害虫一般分别发生在7、8、9月,对于2种害虫而言,8月的气候最适合其生长和繁殖,从而加大了对水稻的危害性.三是水稻生长期.五(3)代害虫的主要危害期处于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此时为水稻生殖生长处于最为敏感的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极大.

4.致谢

该试验承蒙安徽农业大学檀根甲教授和霍邱县种植业发展局潘锦勇同志的指导,谨以致谢!

5.参考文献

[1] 罗守进,胡全胜.害虫防治指标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2):165-166.

[2] 张孝羲.农业昆虫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0-199.

[3] 张飞生,蔡秋锦,钟景立.稻纵卷叶螟生物学及其发生与温度、降雨的关系[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6(2):48-50.

[4] 齐永霞.田间小气候与稻纵卷叶螟危害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58(4):248-251.

[5] 张艳,刘哲宽,林毅.二化螟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2011(8):2-5.

[6] 韦永保,陈显文,赵厚印.四(2)代稻纵卷叶螟与白背飞虱兼治技术的实施依据和实践[J].昆虫知识,1997(3):129-131.

[7] 陈振宇.福建莆田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规律与治理技术[J].华东昆虫学报,1996(2):28-32.

[8] 肖英方,顾正远,曲小波,等.江淮稻区白背飞虱暴发特点及预警指标体系[J].昆虫知识,19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