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体育活动《小蚱蜢学跳高》为例

点赞:23874 浏览:1075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背景:

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因此体育活动中,我们逐渐尝试摈弃了“跟随教师一起动动手、动动脚、跑跑、跳跳......”的热身运动,并一改往常体育活动中使用“高结构教具”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轻松自主的教学过程,利用孩子身边熟悉的废旧材料――统一硬袋装蒙牛牛奶纸箱做教具,并努力挖掘其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有效载体.

案例:

《小蚱蜢学跳高》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位为:能熟练地掌握双脚向上跳的动作,会轻轻落地.喜欢参与活动,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和挖掘此游戏,结合教具,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双脚向上跳的动作技能,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有效载体.就成了该集体教学活动的难点.


活动流程如下:

(一)热身活动:纸箱热身.

师:小蚱蜢们找一个箱子站到它的后面,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二)(每人一个箱子)自由探索玩法,交流玩法.

师:“箱子除了跟我们做韵律操,还可以怎么玩?”

1、一个人一个箱子,探索多种玩法.(跳、推、抛接、骑马、转花等等)

2、两人合作,探索玩法.

师:“蚱蜢宝宝,你有好朋友吗,也让箱子找个好朋友.试一试能玩出什么花样?(纸箱摞在一起跳、纸箱分开跳、两人夹着玩、托着玩、障碍走、搭着玩等)”

3、重点练习跳跃.

师:我发现有的小蚱蜢把箱子分开,跳过去的.谁是这样玩的?”(引导幼儿尝试示范跳,进而老师进行提升示范.)

小结动作要领:小蚱蜢是双脚并拢,屈膝向上,跳过箱子,双脚轻轻落地.

(三)情境游戏,拓展练习.

1、跳过最低“狗尾草”(集体练习)

师:“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过狗尾草.狗尾草是一片一片的,我们一块试试能不能跳过这样高度的狗尾草.(引导幼儿放平箱子,一字排开)

2、跳过长高了的狗尾草.

师:“我的狗尾草,慢慢的长高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转动箱子,使箱子以第二高度一字排开.)

3、连续三次跳过长高了的狗尾草.

师:“刚刚我们小蚱蜢跳了一下就成功了,有没有信心连续跳过这三片狗尾草.”(箱子分成两组,每组三排.巩固练习第一、第二高度)

4、连续跳过“再次”长高了的狗尾草.

师:“狗尾草又长高了.有一片高一点的,有一片稍矮一点,你可以自己选择.”(第三次转动箱子,让一组箱子以最高的高度呈现,同时另一组用低于最高高度但又高于第二高度的箱子呈现,)

中班体育活动《小蚱蜢学跳高》为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狗尾草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5、幼儿3人一组合作设计“再次”长高、长宽的狗尾草,并尝试跳过“再次”长高、长宽了的狗尾草.(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设计狗尾草的宽度和高度,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

(四)完胜蜥蜴群.(背景音乐)

师:“啊,现在前面有一群寻找食物的蜥蜴.他们会吃掉我们的?怎样办?”(道具“蜥蜴”出现,引导幼儿爬过大纸箱,并跳过所有合作完成的狗尾草,不仅跳过自己的设计的狗尾草,也尝试跳过其他组设计的狗尾草,加入情境,增加了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五)放松运动:

师“蚱蜢属“高蛋白”生物,所以蜥蜴特别爱吃.(老师与幼儿坐在箱子做成的“草地”上进行放松.)师:“怎样保护自己呢?”(老师讲解有关蚱蜢的内容,拓展幼儿的经验.)

案例分析:

本次活动中,引发孩子兴趣的支点如下:

1、教具(牛奶箱)新颖,可操作性强.

本活动一改意外体育课高结构教具的形式,利用废旧的统一硬袋装蒙牛牛奶纸箱进行构思,把纸箱的摆放形式和作用加以考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纸箱可以当成热身运动的器械,把许多纸箱排列在一起,可以变成一片片的“狗尾草”练习跳跃,摆放形式不同,狗尾草的高度、宽度不同,可以当做放松运动的地垫,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热情.同时,用牛奶箱做教具,便于幼儿摆放、操作,自由度较大.而且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狗尾草”的高度由低到高.每一次难度的提升,都为幼儿创造了一次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得到了快乐.

2、情景贯穿始终.

整个活动我们以小蚱蜢学跳高的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体验到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而“蜥蜴”的加入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整个活动又推入到另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层层递进,以开放式的、有层次的设问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幼儿有了兴趣,下面的每个活动环节幼儿都会积极参与,并在各个环节中,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与锻炼的机会创设游戏情境.

3、关注全体,并注重个别差异.

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但又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如:每一次孩子自己改变狗尾草的高度并尝试跳过,在挑战最高的高度时,分为两组,一组高,一组次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幼儿自主合作改变狗尾草的高度和宽度等环节.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积极投入,表现出自主探索、乐意合作、挑战自我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游戏的主人,真正表现出对活动的乐趣.

反思:

如何才能更好为孩子搭建“兴趣”的支点呢?

1、了解孩子,走近孩子.

每个幼儿在沿着同一轨迹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所呈现的阶梯.因此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好幼儿已有经验和未知经验的摸底调查工作,了解孩子与所教授内容之间的距离,以及可能到达的水平等,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成为主人.

2、关注孩子身边最容易忽视的材料

活动开展依附于教具,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身边熟悉的东西越容易视而不见,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孩子生活常见的物品,如各种各样的桶、轮胎、报纸等加以组合、改造,便是一件富有创意的教具,瞬间便可点燃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