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点赞:5489 浏览:156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等职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信息时代人才素质质量,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生源充足,在校生规模较大,但输出人才的并不能满足社会信息行业对其所要求的能力需求.追究其原因,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缺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本文基于构建合理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出发,在探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义和功能基础上,介绍了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根据教育最新发布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确定实践教学作在专业教学核心地位,实践课时不得少于总课时的50%.可见实践教学必须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部分.自从国家推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后,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保障和提高开始重视.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重点强调了必须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高职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结合专业现实出发,深入研究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各环节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构建本专业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1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质量保障意识淡薄,在我国长期提倡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尽管从观念上意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把其作为稀有资源,高职院校投入资金多流向教学条件的改善,而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的影响,特别很多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不能随时对学生开放,出现重视学生数量、重视教育的过程,重视办学效益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问题;其次教学管理制度混乱,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仍沿用传统的模式,缺乏在当前倡导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与之适应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再次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系统,目前的教学评估对象主要针对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部分,而实践教学缺乏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高职教学实践教学评估的缺失是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再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团队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的实践水平较高,但高职院校定位较低,学校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课堂教师不够重视,导致很难招聘到既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又熟悉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师,而聘请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兼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还存在操作上的困难.

1.1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必要理论基础和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逐步呈现实践化、技能化、创新型的特点.为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而构建切实可行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教学质量保障就是学校管理层和教师按照规定的实践教学的标准和工作流程,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改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而具体到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指以管理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出发,按照保障体系中管理策略和运行规则,有计划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较高应用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管理由为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的组织和对应开展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学校内部教学团队,与国家或者地方的外部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督机构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共同组成.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是由学校内、外部互相配合构建的组织与系统来保障的,内外部保障系统的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内外共举,实现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予以保障的功能.

1.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功效是该体系是否有效的评定标准.保障体系主要可以发挥这几方面功能: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后,可以判定该专业实践教学是否达到体系中设定的标准和目标的鉴定功能,进而分析实践教学中成就和不足,以及时为应对措施的改进提供依据;学校可以依据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指标评定获取当前实践教学活动的信息,教育主管则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及时对专业本身培养计划和相关教育政策进行调控;师生可以根据保障体系客观评价了解自身教学与学习效果,及时改进,共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社会有关部门和评估专家可以根据制度保障体系对高职实践教学做出客观的评审报告,监督了解专业的建设和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以便提高其形象和影响力,逐步达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和提升该校在教育资源上的竞争力;此外保障体指导性不仅可以对教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引导和规范,为教学质量文化发挥潜移默化的隐形作用,还可以对社会生产需要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期望和基本评价,及时发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矛盾,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引导本专业发展方向的显性作用.同时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以充分体现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差距,增强学校和教学团队对于专业定位和发展的深入思考,深化专业建设对社会的责任感,及时改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刺激本专业不断进步,

2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

2.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了解专业建设的理念,认识到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专业的发展,个人职业能力密切相关,进而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而努力.计算机应用专业目标的制定应以市场人才需求得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计算机高素质应用型、实用性人才的创新性和针对性.面对信息时代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的,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应用和维护、IT系统构建和维护、专业网站建设与运行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2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需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共同参与式的教学和管理,邀请现代信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员工共建学校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指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环节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来,紧贴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来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并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保障.

2.3打造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高职学校应该根据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人才是专业发展重要资源的理念,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制定优惠人才引进的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力度引入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副高职称以上或者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优秀人才,充实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总体水平,完善在职实践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制度,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锻炼,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团队.

2.4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可以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环节进行改善.从教学内容上,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以计算机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来针对性、及时性的更新实践内容,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教学;从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适合社会生产实际的现代化、高技术含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作用,把公司的项目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从考核方式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建立对学生的职业实际操作能力完善的考核体系,督促高职院校学校学生真正掌握有关计算机职业实际操作技能.

2.5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可以由专业负责人和实验人员、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共同建立,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指导,同时制定合理规章制度体系,负责安排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日常实践教学活动,协调好本专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来确保实践教学正常规范、有序的开展.

2.6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入校起,高职院校就应该引导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学校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的专门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及时了解人才市场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择业心理,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加强技能培训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日后就业竞争力.

知识与技术,2006(14).

[2]成晓辉,刘福德.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3]成晓辉,刘福德.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4]史礼正.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苏荣晨(1963.05.15-),男,河北石家庄人,实验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方面.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