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心理,离退休怎么写作

点赞:20756 浏览:937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前言

关注老年心理这个主题,源于笔者近年来在离退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可能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七十三、八十四”的说法据说与两位圣人有关,相传历史上孔子活了73虚岁,孟子活了84虚岁,既然两位圣人设了这样两道坎,普通人要超越是非常困难的.

在人类寿命普遍延长的今天,这两道坎显然缺乏科学依据.但这样的说法依然影响了我们不少老年人.故事中,我们的这位老同志在邻近73岁时,身体状况突然下降,怀疑自己可能是应了“七十三、八十四”这个传统说法.虽然在求医过程中老同志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老同志仍是充满猜疑和不安,总觉得是不是医院没检查出来,总担心自己是不是迈不过73岁这道坎,悲观的情绪和高度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折腾大半年,最后卧床不起.而近两年以来,当他迈过了73岁这道坎,心态也逐渐稳定,病情大为好转.

这个故事带给笔者很大的震动,就是心理失调才是当今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

心理作用的力量有多大?其实在我国的许多成语或典故中,都能找到心理作用对人影响的描述.比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等.此外,心理问题与老年生活质量也是息息相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疾病约有70%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因此,作为离退休工作者,我们应由治疗的“下游”转移到预防的“上游”,加大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健康养老、欢度晚年.

一、老干部群体的心理特点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老干部群体,有的退休前在企业担任领导职务、有的从事科研工作,等等.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呢?

结合笔者日常工作的实践,企业老干部群体中存在着不少负面心理因素,而这正是我们作为离退休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是烦躁心理.老干部从几十年紧张而有规律的工作环境到闲散无事坐到家里,心理没有着落,坐卧不安,往往容易因闲致烦.

二是猜疑和牢骚.老同志觉得退下来后“人走茶凉”,感到周围的同志们对自己没有以前在位时那么关心和热情了;其次是感到待遇不如从前“优厚”了,比如最明显的车辆使用问题,以前用车方便或备有专车,现在用车不再方便,一比较,人走茶凉的“凉”感骤然而生.此外,老同志习惯以固有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容易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爱挑剔,牢骚满腹.

三是怀旧和失落.老同志喜欢怀念过去的人和事,在孤独时、受到冷落时,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时,对比现在自认为“落魄”的日子时,失落感和无奈心情更加挥之不去.

四是攀比心理.个别老同志对共享改革成果的理解不全面,在离休与退休之间、离退休与在职干部之间、不同单位或行业之间,比收入、比待遇,进而产生心理不平衡,引起苦恼、烦躁等消极情绪.

五是焦虑和恐惧.随着年龄增长,对健康长寿需求的日益强烈,特别是面临亲人、朋友及自身健康“丧失”产生危机感,焦虑、恐惧心理日益增大.

六是依赖感.在参加工作较早的老同志群体中,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解决问题是他们的传统作风,随着精力、体力明显下降,少数老干部对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了,凡事都希望组织出面予以解决.

当然,总体而言,大多数老干部很好地适应退休后的角色转换,开始享受美丽“新生活”,对他们的生活状态笔者作了一个简单概括.

第一种是“壮心未与年俱老”.比如有的老同志、老专家通过返聘或社会就职,依旧奋战在事业第一线;有的老同志笔耕不息,将几十年工作的感悟著书立说教育后人.

第二种是“终身学习,老而弥坚”.有的老同志醉心于研究书法,常年临池不辍;有的老同志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融入到现代会社会中.

第三种是“道是无为却有为”.例如有的老同志承担起照顾家庭第三代的责任,让子女能安心工作,在充实个人生活的同时,也在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绘老干部们的美丽“新生活”,可以借用叶剑英元帅的一句诗:“老夫喜作夕阳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二、关注老年心理对老干部工作的价值

那么关注老年心理对离退休工作有着怎样的价值呢?

第一,关注老年心理是离退休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正在逐步转变,做好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需要我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感受,注重心理疏导,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维护老干部群体和谐.

第二,关注老年心理是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离退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精神需求上下功夫,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安享晚年.

第三,关注老年心理是提高老干部工作水平的需要.我们只有走进老干部的内心,熟悉、了解老干部,设身处地地体会老干部在各方面遇到的困难,方能使老干部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关注老年心理在老干部工作中的运用

那么关注老年心理在老干部工作中可以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当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老干部心理的关注,往往使我们的工作视角更加多元,工作方式更趋多样,工作创新的源泉亦随之涌现.

第一,把握好老年心理特点,政策落实更显人性化

前文提到,在个别老干部中存在的意见,多数是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尤其在政策、待遇落实方面,受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影响.为此,要化解这些问题,就要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一是要提升政策水平,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合法合理落实老干部待遇.

二是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在企业出台相关政策执行标准的文件时,我们应注重加强与行业内其他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沟通交流,采取联动实施,力求政策执行中在惠及范围、操作标准等方面尽可能平衡,从而有力消除老干部相互攀比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第二,把握好老年心理特点,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实效性

关注老年心理,离退休怎么写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老年心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离退休党建工作是企业离退休工作的一大重点.在笔者所在单位的离退休党支部中,支部书记、委员均由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他们既作为老干部接受怎么写作,同时也兼具对本支部党员的管理职责.积极发挥他们的“双重身份”作用,不仅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趋于多样,同时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充分发挥支部平台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怎么写作”作用,引导老干部群体抵制不良社会舆论影响,理性分析各类时事热点,确保思想稳定.

二是要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许多离退休工作者有这样的感触:有的事情工作人员向老同志解释,老同志不容易接受,但通过支部书记、委员向老同志解释,老同志往往容易接受.这其实正是老同志群体“自我管理”的体现,也要求我们在推进离退休党建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老同志威望高、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把握好老年心理特点,在老干部与离退休工作者之间搭建起理解的桥梁

把握心理、善解人意,“知老人心、懂老人情”,这样我们的离退休怎么写作才能合理更合情.

首先要学会当好听众.老同志有教育后代、体现长辈责任的心理需要,往往需要的是有听众能和他分享珍贵的、有意义的回忆,并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他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一些帮助.当好听众,既贴合老同志情绪表达的需要,也便于我们进一步掌握老同志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和潜在需求.

其次要了解老同志的在位工作情况及所做出的贡献.要做到对老同志的理解、信任和激励,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老干部在位工作情况、所做出的贡献,这既体现对老同志的尊重,也体现了对老同志人生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走进老干部内心的捷径.

第四,把握好老年心理特点,持续推进怎么写作创新

随着社会养老模式改变,子女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未与老人合住,以及部分老同志因晚年离异、丧偶等,离退休人员中呈现家庭帮扶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空巢”、独居老人和遗孀增多的状况.这部分老干部经济上不一定困难,主要是由于身体状况差,又没有配偶或子女照顾,他们生活上无助,心理上孤单,既需要生活起居的帮扶,更需要精神抚慰的帮扶.

因此,我们应切实把握老干部的情感需求,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怎么写作创新.例如借助并发挥企业党政工团力量,加大对老同志群体关注和走访;进一步统筹企业各方资源(如物业管理、社区管理、法律援助、就医绿色通道等等),满足老干部在居家养老、精神慰藉、健康保健的三大基本需求.这既是在传递企业对离退休人员所做贡献的浓浓敬意,同时也在企业营造尊重老干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总而言之,作为老干部工作者,我们应紧紧把握老干部的精神需求,并为这些需求的实现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工作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结语

作为老干部工作者,关注老年心理,既是提高怎么写作水平的需要,也是探寻科学工作方法的需要.

作为子女和晚辈,关注老年心理,既是用心关爱父母健康的需要,也是我们对父母精神赡养的需要.(作者工作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