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模式

点赞:25192 浏览:1103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实验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不一致,然后从培养目标、管理模式、实验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创新发展模式.

关 键 词创新发展模式实验教学地理科学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theInnovationDevelopmentPattern

oftheExperimentSystemofGeographical

SciencesintheContextofTransitionofLocalUniversity

HUANGFang,LIANGYahong

(CollegeofResourceandEnvironmentScience,PingdingshanUniversity,Pingdingshan,He'nan467000)

AbstractAtpresenttherearemanyproblemsintheexperimentsystemofgeographicalsciences.Theseproblemsareaollows:thelackofprehensiveexperimentsorinnovativeexperiment,thedisagreementwithsocioeconomicdevelopmentofexperimentcontents.Inthisarticle,theinnovationdevelopmentpatternoftheexperimentsystemofgeographicalsciencesincludestheinnovationoftrainingtargets,managementmodeandexperimentcontents.

Keywordsinnovationdevelopmentpattern,experimentteaching,geographicalsciences,localuniversity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高层次应用技能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或行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要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要改变.

地理科学是一门跨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型和交叉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使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解决自然、社会、经济等领域与空间相关的复杂问题,或具备在地理科学方面进行教学或科研的能力.①可实际情况是,毕业生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均比降低.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要想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链接”,必须认真找出目前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创新发展实验教学体系.②

1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实验类型多为认知型和验证型实验,缺乏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仅限于教材和老师的有限讲解,对知识向实验的迁移和转化能力不足,致使实验沦为走形式,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热情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实验内容、实验方式的设计没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性,没有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特点.学生所学的在社会上用不上,社会需要的学生又不具备.实验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缺乏层次性.在实验课里教师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实际联系太少.比如,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有关“缓冲区分析”的实验中,主要讲了软件中哪个菜单哪个命令来完成缓冲区分析,为了实验而实验,没有将缓冲区分析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学了之后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去用.

2实验教学创新模式

2.1培养目标创新

在地方高校里,地理科学专业大多定位为师范类专业,以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老师为主要培养目标.中学教育实习所占时间较长,大约4个月.一部分不愿当老师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表现不积极,实习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厌烦情绪.另外,中学对地理老师的需求有限,重视程度有限,即便有学生选择了去中学当地理老师,但就业满意度较低.鉴于此种情况,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除了面向中学培养高素质地理老师外,还要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怎么写作型的地理人才,及面向科学研究培养地理科研人才.

2.2“3+1”管理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里,多为“1+1”即“任课老师+学生”的管理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然后模仿,整个实习过程短而仓促,学生收获不大.“3+1”的教学模式是指“工程师+老师+研究人员+学生”的模式.

基于不同的培养目标,打造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教育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双导师制的方式,培养知行合一的“H”型教师.“H”型教师,即:既精通教育理论,又擅长教育实验,同时又能使理论和实验互补共生,均衡发展的复合型教师.双导师是指同时由校内、校外各一名老师担任学生的教育指导老师.校内老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负责教育理论传授及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工作.校外老师由优秀的中学地理老师负责教育技能、教育实验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双师制不失为一种培养优秀中学地理教育人才的上策.

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靠课题参与,让学生参与到有科研项目的老师(特别是博士或教授)团队中,即“学生+科研导师”的模式,学生和导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一旦选择了对方,这种稳定的学术型的师生关系可以长期固定下来,直到学生大学毕业.在地方高校里,博士或教授有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强,学校的科研项目大部分集中在这些人手中,这就为他们利用优势科研资源和科研平台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创造了机会,吸收学生进入科研课题也可以解决老师在数据收集、野外考察等环节人手不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这种培养模式对打算考研的同学有较大吸引力,事实也证明在本科阶段接受基础科研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考研录取中这些学生也更受研究生导师的青睐.另外,事实也证明,科研训练还可以为学生参加众多比赛助一臂之力,比如“挑战杯”大赛,GIS应用大赛,甚至貌似与地理学相去甚远的电子商务大赛等,有科研基础的本科生在这些大赛中更容易脱颖而出.对于应用型或怎么写作型人才的培养,可以结合所学课程,在课程实习中选择与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相结合,由这些单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精湛的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如气象与气候学课程的实习可以去气象局,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气象预报的实践中,城市规划课程的实习可以去城市规划研究院或城建局,让学生跟着规划设计师们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诸多环节.诸如此类的实习既可以让课堂上抽象的、枯燥的、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灵活化,又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习中由于学生所做的事情都直接怎么写作于社会,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很有用,进而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反过来,会增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动力和进一步明晰学习的方向,进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工程师+学生”的管理模式可以避免书本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即可亲身感受真正的工作环境,熟悉业务流程,投身到为社会怎么写作的实践中,这样学生一毕业就成为身经百战的“成品”,必将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科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以上三种管理模式都要求室内实验与野外考察相结合、基础实验与应用创新实验相结合、课程实验与行业实践相结合.③

2.3实验内容创新

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所涵盖的知识基础,将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④

基础实验一般为教材里所要求的实验,伴随着课堂教学进行,多为验证型实验.基础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熟悉实验流程和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地学原理.基础实验分为一般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一般基础实验为所有实验的基础之基础,主要包括大学化学实验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大学化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仪器分析方法、溶液的四大平衡及其分析方法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主要让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为以后建立模型做深入分析提供技术基础.专业基础实验主要指专业基础课所对应的相对独立的基本实验.其中自然地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等,专业技术课程包括GIS、遥感概论和地图学,人文、经济地理方向的课程主要指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综合型实验是指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组合在一起,运用多种技术、方法手段来解决某一综合型的实际问题,其实验内容包含多种相互联系的地理元素.⑤综合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宏观地理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对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需要用到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多种知识,而评价方法和手段又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综合型实验对应的课程包括: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调查方法、旅游开发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类),现代教育技术、地理教学论、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类).

创新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能在技术手段上有所创新或在方法上创新或者有新的发现,甚至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该类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及灵活性方面要求较高.创新型实验来源较广,包括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毕业论文、学生的科研立项、“挑战杯”大赛、GIS大赛、创业大赛、怎么写作地方等.创新型实验往往设计学科较多,社会响应面较广,学术或应用价值较大,备受学生欢迎,因此对指导老师的要求也较高.必要时,学校可根据自身师资力量、地方需求规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等,联合社会力量,采取“学校+企业”或“学校+农户”的方式共同完成此类实验,以期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制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响应模拟.

以上三种实验在教学中都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都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结语

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社会覆盖面较广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能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实验教学的创新是转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进一步发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地理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反过来,才会有更多人自愿投入到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中.

(下转第221页)(上接第187页)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3年度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改革研究――以地理科学类专业为例”(2013JYZD07])

注释

①蔡运龙.地理学人才结构与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9:19-20.

②李旭,李守中,杨玉盛.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驱动因素及其趋向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9:75-77.

③张红日,明艳芳.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19-143.

④孙贤斌,傅先兰,赵咏梅.响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61-63.

⑤朱爱琴,周勇,谢双玉,等.地理科学专业“模块式、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