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

点赞:22838 浏览:1054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数愈演愈烈,从2003年的56.3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200万人,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他们毕业后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不但会引发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还将会动摇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们及时解决就业问题,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该如何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们呢?本文将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尽早就业的最佳方案.

[关 键 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帮助

一、历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未就业情况统计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到2011年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的毕业生在增加,未就业人数也在上涨,尤其在1999

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该年招生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单从数字表面来看,似乎是每年毕业生的增加是造成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直接原因,但具体的原因是否真是这样呢?

二、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

从客观因素讲,在供求失衡中来看,对持有大学学历劳动者需求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被认为是大学生未能及时就业的根本原因.尤其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政策,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进行扩招,被认为是”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主要原因.[1]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旷日持久,本质上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引起的.[2]

从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的主观因素出发,是什么原因引起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呢?造成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非有编制单位不去者.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有35.4%愿意去党政机关,18.9%选择去国有事业单位、17.8%选择去教学科研、13.6%选择国有企业、15%选择外资企业,而只有1.3%选择去私营企业.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公务员队伍管理逐步走上科学、、依法、规范的轨道.要走进公务员队伍必须要通过国考、省考或市考.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家人事部及省市人事部门先后出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此暂行规定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用人行为,实行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逢进必考,从而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2009年3月27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彻》(教师[2009]2号).该通知指出,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从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来看.全职考试为了挤进有编制的单位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这类型的人约占未就业毕业生的10%.

大学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类是好高骛远者.这类毕业生本身素质较高、能力较好,但对就业单位往往较为挑剔.他们挑地域、挑行业、挑公司规模、挑待遇,他们崇尚的理想是先择业再就业,所以在他们一次次比较衡量、好高骛远中,错失一次次就业机会.这类型的人约点漂族的20%.

四类是就业确有困难的大学生.杨建超在《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类型研究》中曾这样定义就业困难群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自身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或在竞争能力上不足的群体被定义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这类毕业生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4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上会有较大的挫败感,是最易引发心理问题的群体.


三、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引发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进入梦想中的大学殿堂,而走出校门时却面临着“失业”,难以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抱负时,这群特殊群体很难不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未能及时就业容易引发他们抑郁、焦虑、自卑、失落、敏感等不良心理状态,轻者是情绪不佳,精神萎靡不振,重者厌世轻生.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毕业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的事件更是屡见报端.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寻找大学生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如下:34.7%的被访者选择由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导致有的动机.甚至有一些大学生,未能及时就业产生的焦躁心理无处宣泄而导致的一些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从而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导致高考弃考现象严重.据统计,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2008年减少约40万,约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2009年的高考,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费用昂贵,另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泛起.

四、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尽早就业的对策

毕业生离校后,他们未就业的状态该去哪里寻求帮助,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找准方向尽快实现就业呢?

1、国家积极研究政策方案,切实解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并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路,各级组织和部门也下发了一些关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如2002年2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2011年11月10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这些文件都强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并从政策上“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如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怎么写作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进一步落实对怎么写作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政策性就业项目措施选拔了优秀的应届大学生,重点解决了本文归类的第二类未就业群体,同时也解决了暂缓就业的第一类未就业群体中未能及时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