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

点赞:5588 浏览:194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其有效性的提高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众多因素.文章以计算机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执行有效教学策略,优化地组织实施教学,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有效教学、计算机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165-04

ResearchonTeachingEffectivelyofComputerCourses―TaketheCourseofComputerAssemblyandMaintenanceastheExample

SHAOHai-yan

(NanjingXingang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Nanjing210028,China)

Abstract:Teachingofputercourses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isanextremelyplexactivity,howtoimproveteachingeffectivelyrelatestovariouactors.TakethecourseofComputerAssemblyandMaintenanceastheexample,thispaperexploredhowtocarryouttheeffectiveteachingstrategybyteachers,andtooptimizeanizationandimplementationofteaching,inordertoachievethedesiredteachinggoal.

Keywords:effectiveteaching,putercourses,ComputerAssemblyandMaintenance,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其专业教学与其他传统课程有很大差别,但许多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现象.

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完整门课程之后并不能胜任计算机组装、维修或销售工作,他们对于一个新机型往往缩手缩脚、束手无策,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我们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出了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改变现状,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恰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内容.

1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即:(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目标;(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整个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或者说吻合的程度较高.

2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

2.1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教学目标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同时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选购策略;计算机组装的步骤;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系统设置、优化;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系统软件及工具软件的使用等.要求学生在了解当前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掌握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动手组装计算机和解决计算机的常见故障.

2.2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于2007年6月为期1周在南京6家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作了758份问卷调查,实际回收721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684份,问卷回收率95.1%,问卷有效率94.9%.通过这种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全面了解了与该课程有效教学的相关因素及情况.调查数据凸显了当前该课程以下5个问题:1)教材内容跟不上计算机发展速度;2)各校的教学硬件条件悬差很大;3)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大;4)学完课程不会拆装计算机;5)考核方式单一.

3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依据《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教学现状,该文认为通过以下几个主要策略可以实现该课程的有效教学[2].

3.1有效的教学内容

把握好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基于“理论够用为度”这个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优化教学起点

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一般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分为A、B两个组别,对A组学生从基础讲起(计算机概述、各种设备的识别),而对B组学生直接从计算机的组装、软件的安装讲起.该文认为,一开始一定要让学生多看多摸,“找感觉”,可以先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宏观的认识,在学生面前给它“开膛破肚”,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讲到每一种配件时,教师也要拿出尽可能多的实物来,让学生与之“亲密接触”,“见得多”自然就“识得广”,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之后,再讲它的性能指标等就会轻松得多.

2)选择合适专业教材,自编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建议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第2版)(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作为教材.除了选择专业教材,笔者还参与所在学校编写了两套校本教材.一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项目任务书》,该教材结合教材和学校的硬件、学生特点,按照项目教学法,以完全项目任务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到较好的实践锻炼.另一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英汉速查手册》,该教材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英文“拦路虎”的情况,特别编写了计算机中的常见英文单词汉译、缩略语、硬件标识中英语、常见故障提示英语、网络英语、MS-DOS常用命令等.

3)采用实物教学配合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涉及到大量硬件,为了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在课堂教学时必须采用大量实物配合教学内容的传授.例如在讲授硬件安装及硬件参数设置等内容时,老师可以直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CPU、主板、硬盘、显卡、内存、电源等计算机配件,并且通过实物展示台,将各种参数设定及硬件安装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这样课堂内容就会更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4)更新专业知识,紧跟时怎么发表展

计算机老师应通过多种渠道(电子产品市场、计算机杂志、网络等)关注行业动态,针对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结合企业需求的变化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补充专业知识.

5)重操作,轻理论,加强实用性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中职学校特色,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课中多练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比如说,我们要重点学习计算机配件、外设的安装的流程、技巧、方法,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调试,学习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的方法,学习计算机的故障排除的常用方法和技巧等等.而对于计算机的纯理论性知识要略讲或不讲,如硬盘、打印机、打描仪的工作原理等.

3.2有效的教学行为

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在众多教学行为中,该文认为有三个关键教学行为可以促进有效教学.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组装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2.1有效备课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主要就是教会学生两样,一是组装,二是维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多地创设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例如讲到与内存条相关知识点时,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案例:“某单位的计算机一直工作正常,可是由于没有UPS电源保护,有一次突然停电,计算机就直接关闭了.第二天来电后,启动计算机,发现计算机启动不了”;再如讲到硬盘相关知识点时,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案例:“某单位的职工,下班时计算机能正常关机,可是第二天上班时,启动计算机,却发现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一行英文提示‘DISKBOOTFAILTURE,PLEASEINSERTDISKANDPRESSANYKEY’,按‘RESET’键重新启动多次都是这样的现象,始终不能进行电脑系统.”

为了使教学过渡顺利,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有所考虑,尤其须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内容.例如,对于部分学生提前完成“WindowsXP系统安装”实验项目时,教师要考虑到让这些学生继续做一些扩展的实验,如WindowsXP的桌面设置、操作系统打补丁等,而不是让学生坐在那儿等着下课.

3.2.2有效讲授

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特别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例如,教师在讲授CMOS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个有开机(CMOS)的电脑,正常情况下,没有就不能进入电脑系统.教师此时演示只通过一个跳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清除并进入系统,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并学习CMOS的相关知识点.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例如,在上台式机组装课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电脑主机的拆御和组装”,对于这种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主板的使用与维修相关知识时,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和项目任务书中的“关键、难点”部分,即“主板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又能抓住主板知识点教学的核心内容.

3.2.3有效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第一,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有教师提问“某设备加载驱动程序后,显示感叹号,是什么原因?”,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回答出“驱动程序加载不正确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转化为“某设备加载驱动程序后,设备无法使用,现在要正确的安装驱动程序,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要想正确回答问题,必须进行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高层次思维活动.这种情境中的问题就属于开放性问题.

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问题可分为记忆型的、理解型的和应用性的.记忆型问题如“CPU的温度范围、机箱中风扇的作用、显卡有哪些生产厂家”这种问题对学生要求不高,学生们只要能够准确回忆起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理解型问题如“CPU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处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能够表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理解和总结的能力,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的知识形式加以变化使用.应用型问题如“计算机如何选配及安装”和“运行计算机后,保养时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就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比较高级一些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形成一些独特和创新的“产品”,如设计一个实验项目任务书、预测一个组装计算机运行时可能发生的故障,此类问题能激发多种多样的回答.

3.3有效的教学设施

再好的课程设计也必须有相应的实训场室[3]和足够的设备作保障,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1)计算机一体化教室(机房).

计算机一体化教室(机房),是指由学校配备专门设施(包括专用电脑桌、网络设备、摄像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空调等)、学生自备计算机、供班级专用的理论课和计算机实训课一体化教学用的教室.教师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比如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安装与使用等都能在学生机上完成,可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

该文认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使用面积一般按照学生数与面积比为1:2.5建设.笔者所在学校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设立了工位30个,平时使用20个(每2人一组),每个工位面积不少于2M2,拥有两套机器,其中一套是机房淘汰下来的机器,另一套是设备完好的机器.教师在讲授完所有的计算机部组件后,在进行计算机拆装实验前,我们有一个计算机的模拟拆装,就是以第一套机器作为教具给学生拆装,在拆装中学生认识部件、掌握正确的拆装方法及流程.第二套完好的机器中有两个硬盘,一个小硬盘(因为容量较小从机房淘汰下来)一个大硬盘,小硬盘主要用于硬盘初始化的实验(Fdisk、Format、PQ),而大硬盘用于Ghost的使用、WindowsXP的安装、微机的调试、系统维护、应用软件安装等实验.

3.4有效的教学实践

3.4.1校内综合实训与课程设计

校内综合实训与课程设计可以彻底弥补了平常练习的局限性,结合本课程,围绕表1所示的任务进行校内综合实训及课程的设计报告.

表1校内综合实训内容及课时安排


3.4.2校外实习实践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理论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需要了解学生的所学如何应用在实战中.依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建议采用随岗实践和集中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随岗实践根据学校统一进行,但指导教师要对其过程进行适当的监控,并且要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集中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充分利用共建的实践基地.

在实践流程上,一般按照岗前培训、上岗实训(跟师傅学)、顶岗实习(单独操作)的顺序来安排.一般安排三周左右的时间,对于个别表现较好且有兴趣的同学,我们会利用寒暑检测期让学生在企业能够达到2个月时间的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一般都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技能,能独立顶岗作业,充分意识到所学有所用,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怎么写作意识和市场观念,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保证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有效教学应用实践后的多角度评价

笔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以上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融入到教学中,应用实践后得到以下多角度评价教学效果.

1)社会评价.

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一批又一批的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南京市珠江路百脑汇内某电脑公司对我们的毕业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贵校201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我公司工作近半年的实习时间内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工作态度认真,谦虚好学,计算机维修的技能基础扎实,能够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到客户和公司同事的一致好评”.

2)学生评价.

通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后,他们认为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增强的同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尝到了学习中的快乐,不少学生能够自己修理家庭电脑,至少能够拆卸、组装电脑、识别零部件、解决简单的问题或者知道从哪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法解决.他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是很实用的,教学的成效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实惠”.

3)竞赛获奖.

我校08级三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比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两名教师在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评比中,我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改革效果显著,获南京市一等奖.

以上多个角度的评价证实了我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是在踏踏实实地进行,并在稳定中求发展,教学效果得到了社会、学生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