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社会文化素质要求

点赞:21574 浏览:957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各国交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高校外事部门是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外事工作人员来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外事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

关 键 词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社会文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对于高校外事工作而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只是学校一项辅助性的工作而已,似乎无关紧要、无关宏旨.但是伴随世界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迫使高校外事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肩负更多的功能.所以今天,高校外事部门不仅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部门,还是学校对外合作的桥梁,同时也是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扩大知名度等方面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校外事工作的功能性有了明显的变化,自然,对于外事工作人员具备的素质要求也必将呈现出新的变化.因为其工作人员素质的优秀与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还间接影响着学校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高校外事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不仅不可小觑,而且还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任务.

1素质的含义及本质

素质最初是心理学、生理学上的概念,主要指人通过遗传基因获得的生理学上的特征.现在意义上素质是逐步突破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范畴,扩大到了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主要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综合体.

个人素质即是指社会个体在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禀赋基础上,借助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综合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从三个基本层面来看:自然素质是指先天遗传性和生理性方面的性质,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生理机能水平、活动能力以及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等等,是个人素质外在基础;心理素质是指先天与后天合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综合性质,包括知、情、意、行4个因素,是个人素质的发展的内在依据;社会素质,即社会文化素质,指后天教育和实践所形成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等等.所以,个人素质发展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个人素质的发展方面和性质及水平,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关键.

2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社会文化素质的要求

2.1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对从事高校外事工作的人员来说,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代表国家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我们常把外交和国防并提,形容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强调外交人员和部队官兵都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政治坚定是对外事工作人员的首要要求.外事工作人员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强的思想道德防线.不论是在政治风浪里,还是在相对平静的和平时期,都要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经得住考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对社会主义事业牢固的信念,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学校的利益:既做到不崇洋媚外,也不表现出大国主义的思想情结和傲慢的态度;以不卑不亢态度和真诚的心态与世界各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合作交流.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吸取他国的长处为我所用.

2.2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前沿,众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出自高校,由此,世界各国间高校的交流也渐渐从一般的单一向度的文化交流向多种方向扩展开来,如学术交流、科技成果交流、教育交流、人员交流等众多领域.在这情况下,高校的外事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努力向复合型人才迈进,这样,对于外事工作才能应付自如,驾轻就熟.

文化修养:“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

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需要我们的日积月累,要多读书看报,多查阅文件、档案材料,多写笔记、摘抄报刊上好的文章、记录下一下好的演说词等等.通过整理、分类、编小标签,以便于日后查找.外事工作人员既要系统化、规范化地学习掌握外事知识,熟记于心,还要学习了解国外一些国家的习俗与礼仪包括宗教和信仰,因为这些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现象,而它的形成大多与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不开,所以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当今的社会,计算机的使用极为普遍,这为及时掌握和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利用网络平台获得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高校及教育机构动态等等,如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负责国际事务的副会长MadeleineGreen在接受《美国参考》采访时说:“一些高校正从国际化战略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大部分院校尚未做到,只是做些零星的工作.他们在考虑招收外国学生和学生赴海外留学.但也有学校正从综合战略角度进行努力.”这则讯息为国际交流工作的思路提供参考价值.

2.3劳动技能素质

这里的劳动技能是指外事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外语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一个合格的高校外事工作人员,要练好基本功即“五勤”、“四多”、“一化”.“五勤”是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眼勤是指多读书看报、多看文件材料;耳勤是说多听,广泛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嘴勤是指积极主动介绍我国的情况,宣传我国的主张,同时有效地进行外交谈判和外交交涉;手勤是说凡事要亲自动手,决不能养成依赖的作风;腿勤是指广交朋友,不要错过送上门的工作机会.“四多”是讲遇事多思考、多分析研究、多提看法、多实践.“一化”就是讲要学会外语,做到外语化.外事工作人员的基础是外语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最起码的要求.在对外交往中外语的使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除了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发展,还尽量熟悉掌握与学校相关学科的专业性词汇.这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外事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与国外的专家学者、友好人士等打交道,因此,交朋友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交朋友,可以了解对方情况以及相关需要.学会主动结识和了解朋友,并建立友好朋友关系,关键是通过交谈,用真诚的心去交往.

政策水平的掌握方面.把握形势、掌握政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既要关心国际动态,也要关心和了解国内的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交往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内政和外交的互动性更加突出,国际问题可能引发国内问题,国内问题也可能造成国际影响,把握和驾驭频繁发生的互动关系,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我们能否胜任外事工作的考验.

2.4审美素质

外交是一门艺术.“外事工作无小事”,在外事工作中,一次会谈,一次宴请,甚至一次握手,都是有其意义的.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达成某项共识,或就某件事情同对方进行协调,要想做得好,必须提高外事工作人员的审美素质.

人的审美素质,亦称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人的感知美、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等方面.感知美,即对于美的事物与形态的认知及其反应的敏锐与准确,以及对于美与丑、善与恶的基本辨识与感知的能力;鉴赏美,即对于文学艺术或美的事物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对于艺术现象或作品的审美层次以及美的元素做到准确的鉴别与欣赏;理解美,即对于文学艺术与美的作品的审美判断与评价的能力,能够对于艺术作品与审美物象予以深度的理解,把握其内在的实质和丰富内涵,并能够激发美的情感;创造美,即在以上诸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美的形象或意象的创新的能力.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积淀为自身的基本素质,转化为在社会各种活动中的创新与创造.

外事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字的音美、形美、意美,翻译上应最大程度再现原文风格.各种礼节、仪式中的仪表美,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俗话说,积久成习,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规范礼仪的实践操作,树立礼仪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自如.具体表现在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等各方面.

要提高审美能力,外事工作人员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我们应具有审美素质,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鉴赏、理解、创造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工作中成功举办重大活动、成功的合作谈判、精彩的演说、精确的语言文字翻译等等,都能体验到美.在我校的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举办2013蛇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留德华人的一首震撼整个国际中心的女高音《青藏高原》把身处莱茵河畔人们一下子带到了古老而遥远的东方,留德学人的一曲扬琴弹奏激烈而悠扬,让外国朋友近距离体验了中国音乐的美.

以上所述高校外事工作人员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干练的外事能力,才能胜任自己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