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生党建联动的实践与

点赞:4846 浏览:161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党支部建设问题分析

1.高校研究生党员规模迅速发展带来管理与教育的新挑战

自从2000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大学生规模迅速增长,其中研究生数量增长更为迅猛.以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为例,2001年研究生在校学生数为212人,2002年增长为325人,截至2006年,研究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590人.每年入学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中党员的比例也很高,硕士党员比例达到近60.8%,博士党员近81.8%.研究生党员规模的扩大,使研究生党员教育以及党支部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也使研究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工作出现了变化:党支部数量增多,原有的教育资源已不适应对研究生进行小范围的教育管理.如何管理并怎么写作好研究生党员,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对研究生党员进行有效教育,发挥研究生党员作用,持续提高研究生党员素质,已成为新形势下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的挑战.

本科生生党建联动的实践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研究生、本科生党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给大学生党建提出了新要求

研究生作为高校重要的科研群体,具有他们的特性和优势:一方面年龄渐长,已经经历了本科阶段学习,掌握了系统专业知识,有的研究生还有一段工作经历,学习与生活乃至工作经历让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已经从本科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跨入到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专业上面收获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本领,这是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优势.但是研究生党建存在多方面的难题:其一,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其学习方式上进入课题组,跟随导师开展科研,生活上分散居住,打破了本科时代一个宿舍都是班级同学的生活模式,因此同年级同班级的研究生往往很难经常交流与沟通,因此研究生党员积极性不高,研究生活动难以开展;其二,研究生党员先进性难以凸显,教育载体相对单一化.研究生党员教育主要依托组织生活来开展,虽然高校普遍加大了对组织生活开展的力度,但是应当说研究生锻炼方式相对单一,党员人数多而研究生党员先进性难以凸显,仍然是高校学生党建的现实问题.

本科生党建同样面临新的问题:本科生是高校年龄最小,但也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想单纯,点子很多,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有,但是本科生党员也有困惑,他们渴望有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指导,渴望有年长的相似经历的人指点迷津,因此对优秀的学生的靠近和对专业教师的指导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另外由于本科生党支部基本是由教师担任支部书记,管得严厉死板,年龄上有距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科生的活力.

为此,面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的优势和不足,如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挥合力是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3.党员教育资源分散,优势互补合力不明显

学生党总支是整合学生党建资源,对大学生党支部实现统一管理的最主要的基层组织,承担了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重要职能.学生党总支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统一管理,但是在内容上仍是采用各自管理的模式,党员管理系统相对分散:本科生党员与研究生党员相互不了解,学生总支下属的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是各管各的,党员教育主题、形式重复使用.而传统有效的党员教育经验没有得到传承和创新,比如组织生活、为社会办实事、“社会实践”等传统教育活动,本科生与研究生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合力.因此尽管学生党总支已经成立,但发挥本科生与研究生群体优势,解决研究生党员先进性难以凸显的矛盾,仍然成为学生党组织建设需要探索的方向.

4.文件提出了党建载体探索新要求

文件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怎么写作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怎么写作、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此党建新载体的探索应该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与创新,达到既利用现有资源完成高校的党员教育与管理,又给学生党建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员主观能动性.

二、党员教育载体的突破――本科生研究生党建联动的新尝试

一直以来,环境学院在党建工作上作了积极的努力,理论学习、组织生活、社会实践、志愿者怎么写作、科技创新、专题报告等已经成为环境学院颇有成效和规模的党员教育载体.这些载体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党员分头管理的时候充分发挥过作用,取得可喜成效.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并着力改善大学生党建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学院以学生党总支成立为契机,拓展党员教育新载体,整合和优化原有的教育资源,尝试推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工作联动.经过3年的实践与思考,学生党总支依托传统优势教育载体,开展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联动,并取得了新的成效.所谓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工作联动,就是突破现有本科生党员与研究生党员各自管理的现状,从组织结构与组织机制上融合两个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优势互补的党建教育活动.学院选择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主项,经过3年努力,成功实现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联动,让数名研究生党员带领本科生深入哈尔滨“中国第一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华东地区新农村、山东威海沂蒙、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不仅成功完成了社会实践任务,还深受本科生研究生的喜爱,赋予了学院党建工作新的活力.环境学院的具体做法上如下:

首先,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调动积极性.在开展本研联动的头两年,我们通过学院团委、研究生党支部以及班级等途径,召开支部大会、班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动员.让广大本科生与研究生对该项活动的启动有正确的认识,以达到端正态度,统一思想的目的.通过动员,不仅激起了本科生的热情,更可喜的是调动了研究生的积极性.

其次,精心立项,为本研联动找到切入点.暑期社会实践是由学院团委、实践部发起并组织的项目,2004年本科生100%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是一项成熟的项目,立项过程中,学生们发掘自己潜力,找到自己特长,从第一个点子开始,到活动的整个策划、外联、实施、总结、成果展示,都由学生们操作完成.大家分工协作、全情投入,每个学生都独当一面.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形式活泼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本科生研究生党建联动找到了结合点、奠定了基础.

再次,扩大参与范围,深化参与机制.挑选优秀的研究生党员骨干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带队老师,初期我们以“自愿报名―老师推荐―择优挑选”作为挑选的重要环节.2006年,我们进一步深化本科生研究生党建联动的参与机制,把择优选拔的过程完善为“自主申报―初审―开展双选会”的三个环节:即本科生完成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研究生在已经获得批准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并提交意愿书,在意愿书中对个人带队的理由、专业优势、个人经历作全面申述.然后学院成立了由学生工作教师、专业教师组成的初审委员会,对研究生进行差额初审,初审通过的研究生进入双选会阶段:在双选会上本科生对社会实践项目作一个完整的PPT演示和陈述,研究生要通过PPT等形式对个人带队理由、想法作演讲,然后由教师组成的双选会评审团和本科生社会实践项目全体成员对竞选者打分,在这个环节中,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双向选择,挑选优秀的研究生党员骨干作为实践项目的带队老师.

最后,做好活动总结.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完成之后,学院要进行总结,本科生与研究生在活动中陈述体会、收获.通过总结,我们发现,本科生与研究生在活动中都发挥了各自应有的作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突发事件,研究生能够冷静面对,作出积极应对措施,使突发事件不影响社会实践进展,增进了本科生研究生之间的感情,本科生还学到了处事的经验.有的社会实践专业性很强,本科生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研究生就发挥专业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诸多专业难题;而本科生的学习、工作也感染了研究生,让研究生更加树立党员意识,形成“成为优秀的人,做优秀的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观念.

三、对本科生研究生党建联动的思考

1.影响本科生研究生党建联动的因素

经过实践,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联动有如下的体会:首先,以党建带团建,立科生与研究生党员的特点,找准双方需求的结合点,扬长补短,实现“双促进”是激发本科生与研究生联动的内动力的基础.其次,打破隔阂,丰富内涵是增强本科生与研究生联动凝聚力的关键.环境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打破本科生研究生党员隔阂,打破班级、专业、地域隔阂,打造了一支支各具特色,更适合于自身项目特点的实践队伍,也形成了形式多样,足迹广阔,内容丰富,专业性强的社会实践项目,这不仅仅能提高本科生素质,帮助树立怎么写作社会观念,缓解专业教师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也逐渐成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综合素质,发挥研究生党员先进性的必修课,因此这成为增强本科生与研究生联动凝聚力的关键.最后,不断完善选拔机制.实践证明,2006年的双选会较之前两年的选拔有了更大的进步,广泛调动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院实践队伍带来新的起色.

2.本科生研究生党建联动的辐射范围

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联动是发挥党组织教育合力的新方式,目前的实践只是立足于传统的教育载体,影响力只波及到部分党员,辐射范围相对狭小.如何拓展党建联动的辐射范围和成效,让更多的党建活动受益,成为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方向.目前,从大学生党建的实际需求来看,党建联动还是有宽广的空间的,诸如目前党支部的管理模式上:由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的书记,由学生骨干组成党支部的支委来开展党支部的管理.由于教师支部书记往往科研压力大,业务忙,有的时候不能全面的顾及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可以试行扩展本研联动的模式或者思路,在竞争择优选拔的基础上,通过高年级骨干党员管理低年级党支部的模式,缓解教师供给不足的矛盾,给高年级党员提供宽阔的舞台,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党建联动的辐射范围应当可以更加宽广.但是这种新载体在多大的范围内使用?使用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怎么写作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准.


3.关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党建联动的配套措施

要保证党建联动朝着推进大学生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方向发展,还需要解决党建联动中的一些不足,并确立配套举措.如,对于研究生党员而言,带领本科生一起实现党建互动,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不能否认,他们在党务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和深刻,所以在今后党建联动的推进中,对于择优选拔的研究生党员骨干有待加强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在联动中不仅发挥专业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还能自觉运用党务知识开展相应的活动.另外,要加强党总支对党建联动的领导和管理.党建联动打破过去党支部建设方式,是一个富有活力的载体,但是党建联动并不是党总支对党建工作的放任自流,而是要加强党总支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党建联动仍然是党总支下属的新载体和模式.对党建联动成效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的建立,就是党总支需要在实践中实施的配套措施之一.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王亚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