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寒检测务工问题调查与建议

点赞:6980 浏览:217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的主力军.本研究以1421名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寒检测外出务工者为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对务工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合理建议.为国家采取相应的有效政策,优化大学生环境,提高在校大学生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权利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由1999年的92.4万增加到2014年的698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0.5%提高到34.5%(2013年).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膨胀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日趋增大.为了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又为了减轻家庭支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在被调查的本科在校生中,82%以上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允许,愿意寒检测外出务工.在笔者走访的企业中,90%以上的职工来自农村,其中近95%的明确表示春节回老家,导致企业春节期间出现严重的用工荒.在“经济人”的驱动下,寒检测外出打工的本科院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其外出打工时处于弱势群体,常出现工作任务繁重、工资报酬被拖欠、被黑相似度检测欺骗甚至受到人身伤害等问题,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外出打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寒检测务工问题,对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大学生环境、提高在校大学生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关于在校大学生外出务工的研究始于王丽丽、王朋,他们在2001年发表了《大学生暑检测打工,容易吗?》一文,指出大学生打工市场还很不规范,一些打工大学生的权益还很难得到保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打工市场早日告别无序.刘正发,徐艳、段克勤以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例,研究了国外大学生打工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情况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日本多数学生从高中时就开始打工,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打工的现象还非常稀少.并不是中国大学生不愿意打工,更不是没有打工的必要,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寻找打工的途径.不远的将来,在中国大学生打工的现象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个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的支持.韩震、于玲,姚敏,郑萍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界定了打工大学生概念,总结了在校大学生打工权利受侵害的现状,剖析了原因,分析如何维护好打工大学生的权益,并提出劳动法应该适用于自发打工的大学生.武永乐、刘艳夸等,周峰,周静等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打工现状和心理进行了调查,提出要从加强立法、政府监管、高校教育管理入手规范大学生打工市场.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学生打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却鲜见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寒检测务工问题的研究.寒检测时逢春节,而春节是我国的重大传统节日,全家团圆,这个阶段在校学生外出务工比其他时间务工显得更为特殊,应更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基于此,笔者以1421名寒检测期间在外务工的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在校本科生寒检测的动机、出现的问题和制约在校本科生寒检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对策建议.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1月初到2014年1月底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寒检测在此打工的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中进行,此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8%.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样本的具体构成中,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来自农村的学生略多于来自城镇的,这与我国现实的社会结构相一致.学科门类中包含的一级学科和设置的专业越多,寒检测外出打工的人数也越多.同样,大三和大一学生所占比例少,主要是大三的学生寒检测要准备考研,大一的学生刚刚迈入大学的第一个检测期大家都急着和家人团圆.

表1 样本构成

项目 人数 比例(%) 项目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1007 57.8 年级 大四 641 36.8

女 736 42.2 大三 208 11.93

学科

门类 工学 509 29.22 大二 890 51.06

理学 338 19.41 大一 4 0.2

管理学 298 17.09 户口

类型 农村 920 52.8

人文学科 332 19.05 城镇 823 47.2

社会学科 120 6.89 打工

途径 相似度检测机构 1227 70.4

艺术学 57 3.26 好友介绍 308 17.7

其他 89 5.08 自己寻找 208 11.9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设计28道题,其中:选择题23道、填空题5道;多项选择题2道、单项选择题21道.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寒检测外出打工市场的现状(5题)、被调查者寒检测外出打工自身的动机(7题)、被调查者寒检测外出打工过程面临的困难(6题)、被调查者寒检测外出打工过程中处理问题方式(5题)、被调查者寒检测外出打工的社会保障机制(5题).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市场现状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表示现有职工90%以上来自农村,有回家过年的需求,但是随着新年临近用工量不断增加,平时专科实习生较大,因为传统观念本科生都是好学生,企业不敢轻易联系用工,而相似度检测机构也不能及时提供招生的规模,很多时候企业不得不停产或是减少订单.企业需要劳动力却没有方式招生,国家相关部门管理真空,所以导致了现在尴尬的局面. 根据市场规律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发展的动力的原则,只是缺少良好的中间环节,一个良性的市场运作机制.同时,国家相关政策不健全,导致市场混乱.一些相似度检测机构混水摸鱼,资质差,只顾招生赚钱,与用工方联系不够,或是进行虚检测宣传等一系列手段,加之大学生自身实践经验少,侵害在校大学生利益事件时有发生.


(二)自身动机

地方本科在校生即将步入社会,寒检测务工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其中很多人第一次远赴千里之外,在一个陌生的现实社会生存.而他们希望这次经历赚一些钱,同时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如何才能合理的满足他们这些诉求,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与工作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寒检测外出打工主要动机是获得经济收入,占被调查人数的48.6%;其次是进行社会实践,占被调查人数的27.4%;“消磨时间”占到14.3%.此三项所占比重高达90.3%,基本反映了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的动机,经济因素成为了主要考虑因素.另外,影响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的因素还有: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心理素质;知识技术,由于寒检测时期的特殊性,这些因素对本科在校生影响较小,见表2.

表2 地方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的最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频数 百分比

经济收入 691 48.6%

社会实践 389 27.4%

消磨时间 203 14.3%

培养能力 65 4.6%

磨练意志 38 2.8%

心理素质 29 2%

知识技术 4 0.3%

其他 2 0.15%

(三)务工期间面临的困难

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地方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恶意克扣工资、被黑相似度检测骗、无故延长工作时间、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对环境不适应、性别歧视和人身伤害,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1.8%、28.4%、10.6%、7%、4.9%、3.6%、0.3%.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主要包括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中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这或许也是大学生外出务工的瓶颈问题.一方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合法的财产应该受到保护,这也是大学生所重视的,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将是不可补救的.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外出务工在厂里与工友的斗殴、女大学生性侵案件、工作场所的安全事故等恶性事件的出现,无不为大学生寒检测埋下了隐患.见表3.

表3 地方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的最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频数 百分比

恶意克扣工资 594 41.8%

被黑相似度检测骗 404 28.4%

无故延长工作时间 151 10.6%

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 99 7%

对环境不适应 69 4.9%

性别歧视 51 3.6%

人身伤害 19 0.3%

其他 34 2.4%

(四)处理问题方式

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用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安全事故或者争议经常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有41.8%的大学生选择与当事人或领导进行交涉采用自助的手段解决问题;有28.4%的大学生选择自认倒霉,得过且过的态度;有10.6%的大学生选择向相似度检测交涉;有7%的大学生向学校投诉;4.9%的大学生选择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只有3.6%的大学生向机关投诉.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本科在校大学生往往选择自助的形式解决争议或者选择沉默,追求权益的意识淡薄.而经过长期的追踪调研发现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效果不佳,甚至有时助长了恶势力的气焰.我们可以不去评论这种方式或者态度的好坏,但是实践表明这是大学生不成熟的表现.见表4.

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寒检测务工问题调查与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社会保障机制

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乏,是当今改革的关键所在.95%以上的调查对象和受访者认为法律制度缺失是导致地方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外出务工问题频现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大学生不受本法保护,体现在1995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依不签劳动合同.”至今没有一部法律详细规定大学生问题的处理依据,这就造成了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其次,学校管理真空.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很多学校设立有就业指导中心.社会实践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业中心主要重心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对于校外等于是一片空白.大学生涉世未深,又缺乏学校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指导,很难不出现问题.第三,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漏洞频发.政府各个部门设置繁杂,多个部门职能重合,但是对于大学生课外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导致大学生管理的边缘化.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对劳务相似度检测市场规范和监管不利,相似度检测机构管理缺乏.导致了现在劳动用工市场混乱,大学生时的合法权利无法保障.

表4 地方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务工出现问题处理方式

主要处理方式 频数 百分比

与当事人或领导交涉 594 41.8%

自认倒霉 404 28.4%

向相似度检测交涉 151 10.6%

向学校投诉 99 7%

寻求法律途径 69 4.9%

向机关投诉 51 3.6%

其他 34 2.4%

四、对策与建议

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外出务工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特殊国情下所产生的特有现象,国内的学者没有针对此类现象进行专门性、系统性研究.笔者在对国内外相关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针对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外出务工出现的种种情况,结合管理学和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国家相关法规的制定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的法律地位,不要让大学生存在一个真空的状态,改变原先《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依不签劳动合同.”明确用工单位和大学生两者之间是一种劳动雇佣关系,彻底扼杀一部分企业在大学生身上赚取超额利润,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侵权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劳务相似度检测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合理完善用工制度.

(二)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管理和指导

由于在校本科生就业培养区别于职业教育、区别于农民工再就业等问题,普通本科生在校生寒检测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急迫性和艰巨性,国家暂时没有较为有效地相关政策.而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手段,严格杜绝外出务工或者学校统一组织全部去,没有考虑具体的情况,这都是不合理的.学校应该首先设立专门的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寒检测外出务工的管理,以免大学生发生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开设辅导,教会大学生如何和怎么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学校应该与广大用工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保障学生利益,与用工企业实现共赢,及时解决学生在中的问题.

(三)学生自身应该理性避免上当受骗

大学生寒检测外出务工不要只向钱靠齐,通过正规的渠道找,不要相信一些学生写作技巧不合乎实际的宣传.首先大学生应该理性的处理问题,在寒检测,这一个特殊的时期,不仅找工作要冷静,在工作期间也要很冷静,正确评估自己,学会保护自己,不冲动,学习善意的回避.比如不要和工友出现过激的冲突,记住你是大学生,你的经验少.其次要有强烈的维权意识,要学会适当的提出自己的诉求,不要选择沉默,但也不是不计后果的蛮狠,注意保护自己,尽量通过外部力量解决问题,不合理的自助行为慎用.比如在选择相似度检测或企业时,应该选择相对正规的企业,出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不要选择沉默或一个不理智的行为.

(四)社会应该提供一个寒检测的市场

大学生既然有寒检测外出务工需求,而且社会也有巨大的用工市场,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寒检测外出务工市场.社会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岗位.比如在大学生放检测前一个月有关部门统计各个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联系各个高校,达成用工合同;学校可以在放检测后负责大学生运输安全,并安排专人进厂,负责学生务工期间的安全或者联系资质较好的相似度检测,由他们负责;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用工情况,合理进行安排培训和上岗事宜,出现安全事故及时沟通处理;作为公众我们应该理解本科在校生寒检测外出务工,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