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探析

点赞:27556 浏览:1225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但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忽视了高职学生个性特点等原因,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强.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拟从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课程实践环节、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来探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47-03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就学校课程体系而言,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程,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但“基础”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却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 实施至今,作为课程之一的“基础”,虽然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中要么开小差,要么干脆逃课,出勤率明显比专业课的课堂出勤率低得多;另一方面,即使学习了该门课程,学生却未必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甚至出现知、行相背离的情况,不少学生仍存在道德行为失范、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漠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这些都说明了“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二、课程教学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内容偏知识性、理论性

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基础”课程教材是教育部统编、经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各高校统一使用的教材.虽然汇集了本行业专家学者的智慧,但由于教材没有进行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划分,而本科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不同,两类学校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本教材面向所有的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显然无法兼顾.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基础”课程教材的知识性、理论性太强,过于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学生的个性特色及实际需要,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教学侧重于灌输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为“90后”,他们出生在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最快、价值观念最为多样化的时期.作为“90后”的学生,他们接受能力强、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敢于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但功利性较强、存在反传统的逆反心理.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极为注重正面教育,即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果导致这样的授课模式效果不甚理想:往往授课的教师花了很多心思在备课上,把课件制作得很精美,也找了大量的典型案例、时事热点来辅助教学,耐心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但仍无法避免的就是教学效果微弱,与教师付出的心血远远不成正比.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毫不写账,课堂气氛沉闷,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三)课程考核形式僵化

纵观许多高职院校在政治理论课上的考核方式,基本还是离不开试卷的形式,而且有的还是传统的包含客观题、主观题型的闭卷考试形式.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虽然已尽量照顾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程度,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而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类的学生,经常会出现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相背离的情况,无法真实检验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同时也让教师在授课时不敢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总想面面俱到,结果反而束缚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四)教师言行不一致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状况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实效性,尤其对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更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思政课教师素质不过关,在课堂上言之凿凿地告诉学生要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却不能身体力行.我们的教师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要诚信待人,自己却多次上课迟到,经常对学生许诺而没有兑现,搞研究时抄袭他人的论文等这样的言行不一致,连教师自己都不认可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却要求学生接受和认可,岂不是天方夜谭?这样的“言传身教”,当然难以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政治理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综上所述,由于以上多种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未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工作刻不容缓.

三、提高“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应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过去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是由老师在课堂中唱绝对的主角,学生只是配合回答问题,处于配角甚至跑龙套的地位,根本没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难免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了.面对这样的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1.采用主题板块的形式来讲授教学内容.“基础”课程采用的是国家教育部统编的教材,大学、大专、高职高专院校都统一使用这本教材,在编写上难免无法面面兼顾.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本教材的理论性较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高职高专的思政课老师在授课时可适当地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不必将课本的每个知识点都蜻蜓点水般地讲到,而是选择最核心的思想内容,结合高职学生的个体需求,采用主题模块的讲座形式来授课,让学生对授课主题更为清晰、更能接受,也便于老师能够集中精力去讲好一个内容,求质不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