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探析

点赞:25520 浏览:110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实现教材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满足高职生对生活化知识的需求,达致课程目标的要求,促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是应然的选择.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75―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任务.为切实发挥课程对高职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笔者对“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探索,探析其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基础”课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以生活为依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一、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就“基础”课而言,实现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应然选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教材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施“05”方案以来,高校“基础”课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有效保证了教材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规范性.但是,教材是通用的,学生是不同层次的;教材是相对稳定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教材是抽象的理论概括,生活是具体的实际问题.教材的通用性和稳定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结合不同时期的各种思想,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教材处理,实现教材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满足高职生对生活化知识的需求

理论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高职生动手能力强、爱表现自己和热衷组织活动,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尤其是对理论性知识不感兴趣,不好抽象的宏大叙事,好社会民生;不好意识形态话语,好生活化话语.针对这一特点,可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选取案例,扮演案例中的角色,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生活中着手教育,避免直接传授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

(三)达致课程目标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课“05”方案大力提倡这样的理念,思想道德源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思想道德践履的土壤.“基础”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素养为基础,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为达到课程目标,必须体现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生活化的路径选择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典型故事.’

1 从生活情境中提取案例.用大学生亲身经历或有所耳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激起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引发思考,达到教育目的.首先,从案例选择的事件上,选择与大学生接受视阈范围接近的典型案例,尤其要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他们最困惑、最关心的问题,如大学生就业、诚信、社团活动、恋爱问题等,多加关注和疏导.其次,从案例选择的典型人物上,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够引起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如讲授“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选择在大学生挑战杯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作榜样,以拉近案例人物与学生的距离,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2 从社会环境中提取案例.“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引领学生关注世情国情民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从国际新闻人手,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动向等.如在讲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这一知识点时,恰逢柬埔寨发事故,致456人死亡,700余人受伤.通过对事故的语言描述和现场图片的展现,直观而震撼地告知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其次,从社会热点切入,包括国内的经济发展、政策走向、社会舆情等.如2010年备受关注的世和亚运会在中国举办,这既是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爱国题材,也是教会学生认识道德文明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最后,从地区特色着力.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而言,这是一所具有东莞特色的学校,学生生源70%左右来自东莞,因而,出自于对家乡的热爱、熟悉,从东莞提取的案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3 从专业学习中提取案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是很重视,“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结合高职生所学专业的内容和特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如在给会计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笔者先学习有关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便在选取案例时,能有所引用.如在课堂上做了“我的大学三年目标”的调查,超过80%的学生都提到要考取“注册会计师证”,因而,在讲“理想”时,结合学生考证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确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实现的途径.又如,在讲解职业道德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而且选取了“2001年朱基总理三次题词不做检测账”的案例,强调“不做检测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设置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 用语言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由填鸭式的灌输转变为吸纳式的享受.情境的创设,语言是最实用的工具.“基础”课教材的语言表述存在价值命令的倾向,据不完全统计,教材中,“必须”共使用132处,“应该”共出现37处.这种价值命令式的语言表述,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在语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转换语言表述.转化的着力点是意识形态表述向学术表述的转换,社会价值向个体价值指向的转换,学术表述向生活世界的转换.如上述的“必须”可改为“我要”,“应该”可改为“如果”.在叙述生活中的事例,勾画生活中的场景,描述生活中的人物时,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真挚饱满的情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情境中领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

2 用多媒体呈现情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 有感官的刺激和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如爱情是大学生所关心的话题,然而,对于爱情,大学生存在功利化和随意化的错误认识,厘清对问题的认识,理论讲述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图片更能说明问题.一组“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图片,伴着“最浪漫的事”的曲子,悠远而深情地告诉学生一生一世的恩爱,不必富贵荣华,依然能够相伴走过共同的人生路.

3 用活动再现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开展多种多样、形式活泼的活动,把课程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首先,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场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一种感知.比如在“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章,笔者设计了“十年变化话家乡”的主题活动,以图片展和手抄报的形式,通过以小见大的思路,以同学们熟悉的家乡为窗口,反映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如果不是“赞美家乡”而是“歌颂祖国”,会让同学们觉得有距离感,从而导致主题抽象,缺乏吸引力.其次,组织学生通过小品的形式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比如,在“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这一章,以学生的表演,模拟校园中图书馆、食堂、教室中的不文明行为,活动再现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场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

(三)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创设生活中的教学情境,都是在为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1 问题教学法.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使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探索知识、学会思考、培养技能.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如在讲授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提出三个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而活二是人怎样对待生活三是人活着的意义何在组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问题也即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认识.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和交流,营造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这恰恰符合大学生喜欢挑战的个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最后总结学生的看法,教师作必要的点评.

2 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挖掘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程序主要是“阅读感知一分析讨论一拓展升华”三个环节.如在讲述法律常识时,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空谈法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难以理解.通过展示法律案例,让学生展开,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最后,引导学生以案例为示范,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升华.

3 角色扮演法.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组织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角色扮演法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情境设置一‘演员’选拔一情境表演一问题总结”四个环节.如让学生自己编写和表演道德情景剧,实现思维启迪和心灵触动的双重功效.因为编写剧本的过程是充满思考的过程,而表演剧情的过程是充满体验的过程.通过思考和体验,学生仿佛亲身经历了生活中一幕幕真实的道德场景,从而加深对遵守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的理解.通过学生角色模拟法来演绎大学生身边的故事,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启迪,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三、教学生活化的优化

(一)正确处理生活化与理论深度的关系

强调“基础”课教学生活化,并非是为取悦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而淡薄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课作为一门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理论的讲解不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思维习惯和授课模式.“基础”课更是具有极强的实践属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鲜活的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鲜活.

(二)由静态考评转向动态考评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转变考评方式,由单项考试向综合性考核考评发展,由注重知识考试向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考评发展.期末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基础”课教学内容、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部分为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专题报告、完成作业等情况.既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行为表现.在这种转变中,我们注重了评价手段的改革,注重了理论认知与日常行为的结合,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才会给理论注入不竭的源泉使其生命旺盛.把“基础”课放在生活的大环境,才能使其充满生命力和活力,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欧阳意,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9)

[2]王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性教学构想[J],教育与职业,2007,(9)

[3]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4)

[4]朴桂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五项综合考评法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5]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责任编辑: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