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与重构刍议

点赞:3505 浏览:81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该文以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产生动因分析为切入点,在参照国内外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重构学术道德的几点对策,构筑起一道学术道德的“防火墙”.

[关 键 词 ] 高校 学术道德 失范 重构

当下,急功近利的思潮催生着大量的学术赝品滋生在本应纯洁的学术氛围之中,摧毁着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切实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1.高校学术失范产生的动因

1.1 科研量化模式催生功利性学术成果

科研量化模式宛如一场“学术大跃进”,在职称不分伯仲的情况下,教师们收入却不可同日而语.高校教师们顶着巨大的学术压力,情绪上难免不浮躁.于是种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开始萌芽,重复着“ctrl+c”这样简单的动作,教师们铤而走险的举动仿佛给自己的学术事业在悄悄安装着,它们随时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引爆.

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大老校长章开沅教授曾就此类问题提出质疑,在2009年3月26日的一场名为“坚守学术道德”的讲座中,他谈到:“学术道德的丧失、学术规范的缺失与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标准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评职称、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都必须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这种量化的评审制度和评价标准是导致学术查重的根源之一.”[1]

1.2监督、惩治力度绵软

美国北帕克大学的布里考特教授指出:“学术上的不诚信是一系列有预谋的、不能认可的行为——、欺骗、更改成绩单、歪曲,或者像许多白领犯罪行为一样,盗窃、伪造、仿制.它与每个教育机构的目标和理想都背道而驰,不可容忍,并可能导致当事人被开除.”[2]

我国目前基本按照《专利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进步法》来进行规范,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但从实际的操作上来看,还是收效甚微,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在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第4期刊登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经比对,《何谓“理论”?》至少有80%的内容原封不动复制了王凌云的文章.事发后,被署名为第一作者的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仅仅向校方做了个人检查便草草了事,正所谓揭发时轰轰烈烈,处理时轻描淡写.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与重构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3教师自身研究能力不足

学术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探索过程,部分教师热衷于投身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他们耐不住寂寞,不甘心长期默默的耕耘,缺乏对学术心驰神往的基本动力.知识积累上的长期匮乏,使得他们一点点地丧失了学科的前瞻性,于是当现实利益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只能铤而走险、急于求成,通过剽窃、购写、挂名等方式,获取眼前的现实利益,形成了今天学术失范泛滥成灾的局面.

2.学术道德重构策略

2.1完善问责机制,加大失范成本

学校可以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组织校内外德高望重的资深学者负责处理学校学术道德行为不端的具体事宜,这其中包括:建立学术成果公示制度、申诉制度、负责解释和评估相关事宜.学术道德委员会可以由校领导亲自挂帅,但该机构要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对群众的学术不端案件,有权独立进行调查和审议,经过专家严格鉴定并召开听证会,实行全程透明化处理.案情恶劣的要向省教育厅备案,并通过媒体公开披露,让学术腐败者无所遁形.目前国外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比如丹麦的“反科学欺诈行为委员会”、美国的“研究诚实办公室”,都在维护健康的学术风气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处罚方面要加大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国外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相对强硬得多,2009年3月14日,西方媒体披露,美国医学界曾有着良好声誉的知名麻醉学专家斯科特鲁本被指出其论文有查重的痕迹,那么根据出版鲁本多份学术著作的《麻醉与止痛》杂志统计,鲁本自1996年至2008年间内至少发表过21篇论文.而他将接受的处罚是:被撤销这10多年来发表的所有论文,并且禁止其在10年之内从事一起教育或研究工作.意大利在《版权法》里明确规定,学术行为不端者侵犯了权利人经济使用权和人格权,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俄罗斯也在其《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对学术行为不端者的定罪及量刑标准.

2.2 调整科研量化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指标

采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学术成绩,无疑会大大削弱教师们的创造力,催生出大量平庸的学术作品,形成理论观念的高度重复和出版资源的过度浪费,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势在必行.以中山大学为例,他们在评价体系上就做出了某些尝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把业绩考核和岗位津贴相挂钩,为部分优秀学者颁发特殊津贴,允许这些专家在若干年内不参加业绩考核,让他们专心投入到科研上来,这一举措有利于重大学术成果的出现.与此同时,学校要尽量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课题,加大科研奖励的力度,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与投身于科研的积极性.

2.3 塑造内心的学术道德法则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人们愈是经常、愈是反复地加以思考,就愈是能感受到它们给人们所灌注的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高校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加强学术道德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学术动机,规范自身的学术道德行为.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开始引入了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所谓“学术不端检测仪”,是指利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通过软件全面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该系统由CNKI(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于2009年研发成功,功能类似的还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等人开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