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国家文化传播

点赞:32513 浏览:1536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除了在电影中看到文化传播文化,还必须使华语电影的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制定产业发展的文化策略.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单方面地强调和突出,也必然导致电影文化的单一,甚至有沦为浅薄的危险.文化并非特指民族传统文化,也应当包括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电影究竟是艺术还是商品在其诞生的110年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至今似乎仍未定论.原因在于,一方面电影可以像文学、绘画、舞蹈、音乐那样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另一方面,它又依赖于视听技术的进步.文艺作品的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属性在电影里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当我们陷于这样一种判断的两难境地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来重新认识电影:把它当作一种传播媒介来看待,这样或许能够发现许多崭新的结论.

除去电影娱乐这件表层的功能外衣,可以发现电影其实也承载了很多影像之外的东西,比如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当考察一种文化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电影这个重要的媒介.纵观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样也是传播的中心源,不仅在文化地位上,而且在信息流量上,它们都凭借着绝对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向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输出.这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某种程度的“文化趋同”现象,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惊慌和抵抗.在这场战役中,强势的好莱坞无疑是“入侵”的一方,而韩国、印度、伊朗、法国等国则是“抵抗”的一方.中国电影也不例外,从几年前惊呼“狼来了”,到如今“与狼共舞”,其中的艰辛和成败有谁能够说得清楚

好莱坞:无处不在的“入侵者”

毫无疑问,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它在许多观众的脑袋中甚至成了电影的代名词.它的电影年产量已经超过了400部,票房加上各种后续产品开发所带来的效益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这个当年依靠充足的阳光成为电影工厂的美国西海岸小城,无论你喜欢或者憎恶,它都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凭借其无处不在的触角,好莱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和美国政府的代言人,在让全世界电影观众沉浸于流畅的电影叙事和震撼的视听效果的同时,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效果极佳的本国文化传播.

好莱坞是制造各种梦幻的工厂,这些梦幻中最具诱惑力的就是“美国梦”.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和外国移民者,他们都盼望着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在这片到处都是黄金的土地上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亿万富翁或英雄.被奉为经典的影片《阿甘正传》向全世界演绎了这个近乎完美的“美国梦”.智商低下、受尽别人欺侮的阿甘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他几乎见证了美国当代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越战、肯尼迪遇刺、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等.他一路跑来,最终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样,1995年一部虽然未获得奥斯卡大奖却成为亿万观众心中经典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更是美国精神的典范.它讲述了一个身陷囹圄却重新点燃生命之火的银行家的故事,强调了美国文化中那种重视生命、奋斗不止的精神内涵.它其实是美国得以立国并有今天之成就的根本.但是,“美国梦”就像是一部成人童话,召唤着无数人为之奋斗,虽然你并不知道它的背后和结果会是什么.1984年黑帮史诗片《美国往事》成为了“美国梦”反面的最好注脚.

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最近一次评选活动中名列榜首,因为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正直勇敢、代表正义的律师,他是美国公众认可的个人英雄.只要稍微留心就可以发现,好莱坞的许多影片都塑造了那种一人所向披靡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在传统的西部片中,是那些带着牛仔帽、提着长到处惩恶扬善的孤胆硬汉,如影片《红河》、《正午》;在现代动作片中,是那些刀不入、经打不死的机器人,如《刀锋战士》系列、《帝国》系列;或者是灾难片中那些救全人类(实际上是美国人)于水火的拯救者,如《后天》等.这些英雄既可以看作是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表现,又可看作是对于自身文化的优越感.他们似乎告诉世人:我们有最先进的技术,还有勇敢无比的充满人性的英雄.这就造成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认同和英雄崇拜,传播效果十分容易实现.

电影中的国家文化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传播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但是,当人们浑无所知地满足于好莱坞大片所带来的视觉污染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接受,这是它的经常遭人诟病之处.比如好莱坞所宣扬的,让许多人都认为美国是人人自由平等的天堂.即使像以批判著称于世的导演奥利弗斯通所拍摄的《刺杀肯尼迪》,虽然影片揭露了美国政府的黑幕,但是此举更加让人相信美国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因为人民呼唤更加和公正的政府出现.好莱坞的另一宗罪就是对他国文化的入侵和改装,其扩张的本性暴露无遗.人们都应该记得1999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它将我国古典的女英雄包装成了没人敢要的悍妇,非男非女的造型丝毫没有了“对镜贴花黄”的意韵,里面的中国龙是个骑着大熊猫的撒谎者.其他经过改装的电影还有《成吉思汗》、《西游记》等.当我们看到熟悉的古典人物操着英语、穿着性感的衣服对我们传播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时,心中会是怎样的感想和滋味呢

“韩流”袭击的背后

当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积极顽强地抵抗好莱坞入侵的时候,不经意间大家又遭遇了一股“韩流”的袭击.似乎是一夜之间,名不见经传的韩国电影开始走出国门,登陆亚洲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影院,并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其实是同近年韩国电影的复兴分不开的.从1997年《共同警备区》在国内的票房击败《泰坦尼克号》开始,韩国电影一路走来,风光无限.在其振兴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全体电影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韩国电影从好莱坞的抵御者变成了世界第五大文化输出强国,这给许多国家的电影发展甚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份良好的图鉴.

韩国电影被称为young cinema(年轻电影),观众群固定在14~25岁之间,这是人们会常常惊叹于韩国电影中有如此多的俊男靓女的原因.这其实也是韩国电影的一种营销策略,仅仅一个裴勇俊便为韩国经济带来了29亿美元的收益,这被人称为“裴勇俊现象”.在年轻电影的背后,体现了韩国电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优势.然而,与同样大受欢迎的韩剧的温文尔雅相比,韩国电影似乎走向了反面.如果用“温”来形容韩剧,那么韩国电影就是“冷”.在韩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熟悉的长幼之序、孝悌之义等传统道德,而且还有韩国独特的医药和饮食等文化.但是在韩国电影中,观众感受到的更多是相反的东西,精良的电 影画面表现出一种迥异的冷峻风格,或许从中可以发现韩国的民族精神和性格.

比如金基德的《》和《撒玛利亚女孩》等作品,有一种让人震撼的凄美和孤绝;《太极旗飘扬》等战争片在让人看到对战争和人性严肃反思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韩国民族性格的特质:一种由“恨”而生发出来的“狠劲”.其实也难怪,韩国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磨难,而且地处日、中、俄等国的强势之下,因此形成了这样决绝的反抗精神.联系韩国全体民众抵制日货的气概、电影人为抵抗好莱坞的入侵而发起的著名“光头运动”便可得知此由何来.

然而这样的民族性格如果走向极端,再加上产业政策的开放,韩国电影非常容易滑向暴力和这两个电影“原罪”的泥淖.在《人生》、《马粥残酷史》、《老男孩》等电影中,可以看到许多或者变态的暴力镜头.而韩国的片更是闻名于世,从《》到《丑闻》、《外出》等,韩国电影将古往今来的男女展露无遗.这是否可以看作是现代化的过程中在解禁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狂欢心态和狂欢文化

韩国自由电影小组主席张尚民博士近日对韩国电影背后的文化危机表示了忧虑:“死、失爱、眼泪,一度是韩国电影的三大法宝等这些电影毫不掩饰地迎合了作为电影观众主要构成的二三十岁女性观众的电影口味.”他还对韩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金基德做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他的电影就是靠性和象征来欺骗那些有些知识但缺乏审美判断能力的外国观众.在他们所接触到的中,大部分是未经过正规渠道而流通到国外市场的影碟,因此这使得韩国电影面临着双重的尴尬:经济的损失和文化的误读.

华语电影:蜕变期的阵痛

我们能否从华语电影中发现真正的中国文化这个问题似乎没有非常明显的答案.

数年前曾经有学者大肆批判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张艺谋,认为他的电影展现了中国的落后一面,迎合了西方观众的窥视视角.这种批评虽然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张艺谋在其许多电影中不惜制造形形色色的伪民俗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他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所展示的近代中国的形象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化.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电影发展史时就会发现,在早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早春二月》等影片中,贯穿了非常纯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精神.此外从谢晋电影中衍生出来的“谢晋模式”,虽然饱受争议,但是它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一政治型的文化传统,而且暗合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与审美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他的电影作品真正表现了中国文化.

近年来在世界影坛内掀起了一阵强劲的“功夫风”,人们都认为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表征,有学者甚至称“武侠片”是中国电影对世界影坛最独特的贡献,其地位可以与美国的“西部片”相提并论.的确,从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将中国功夫展现到世人眼前开始,动作片与武侠片一直是中国电影值得骄傲的地方.西方人竞相学习中国功夫、打人好莱坞的中国演员几乎都是武行出身便足以说明问题.1999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摘得四项奥斯卡大奖,《帝国》、《杀死比尔》等美国动作片都是邀请功夫名家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似乎中国功夫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承认.此后《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如雨后春笋般被催生出来.然而可惜,除了华丽的视觉效果,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甚至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拍电影的中国人和看电影的西方人,有几个真正理解了武侠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当我们看到《杀死比尔》等影片中功夫被用作厮杀和暴力时,也许应该警醒:全球的武侠热并不是一次成功意义上的文化传播.


目前,内地电影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而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都正值低谷,整个华语电影可以说都处于蜕变的阵痛期.如何在抵抗和坚守中发展壮大,应该是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中国人思考的问题.除了在电影中看到文化传播文化,还必须使华语电影的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制定产业发展的文化策略.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单方面地强调和突出,也必然导致电影文化的单一,甚至有沦为浅薄的危险.文化并非特指民族传统文化,也应当包括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而且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同健全的体制、完善的法规和成熟的市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电影中提升本国文化的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