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活动新载体――网上“党员之家”的

点赞:19586 浏览:843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网上“党员之家”的缘起和内容设置

自2002年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建院以来,学院党总支及各支部不仅致力于围绕学科及队伍建设、党员队伍与教学环

境建设的中心任务,加强传统的党建工作,而且还在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特色进行党组织活动方面下功夫.

结合传播学院的专业特色以及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环境,传播学院党总支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丰富传统的党组织活动.在经过反复论证与讨论后,传播学院办起了网上“党员之家”.开设了“党建研究”、“专题论坛”、“党员心声”、“组织生活”、“党的知识”、“党政要闻”6个固定栏目以及“青年党员教师承诺岗”一个特色栏目,受到了全院党员师生的欢迎.

1、理论研究板块:“党建研究”.在这个板块中,主要包括党总支围绕课题所开展的工作、进行的规划以及对工作的总结.力图通过对党建实践的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工作,将传播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互动交流类板块:“专题论坛”与“党员心声”.“专题论坛”是党组织结合学习贯彻、省委、市委有关政策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学院的具体情况,各党支部专门开辟的网上论坛,目的是让党员对一些专题进行讨论、发表心得感想.

“党员心声”是一个党员同志们倾诉与倾听内心感触、困惑等真实感受的园地.

3、组织生活创新与制度建设板块:“组织生活”与“青年党员教师承诺岗”.设置“组织生活”专栏是为了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活跃党内组织生活.网上组织生活会大大提高了传统组织生活会的效率,扩大了参与面,交互性更强.


“传播学院青年党员教师承诺岗”是传播学院党总支发起,为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使先进性教育制度化、长期化的一项具体举措、特色举措.这一栏目将各位青年党员教师的岗位承诺书与岗位格言进行公示,将岗位承诺置于全院师生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下,更有利于在学院的青年教师队伍中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4、党的知识资料库板块:“党的知识”和“党政要闻”.“党的知识”栏目主要是以介绍关于中国的历史、现状、理论、政策等知识为主的栏目,便于党员随时查阅学习.

“党政要闻”主要是介绍近期内关于党政动态、国际国内要闻为主的板块.其中包括校内资源的链接、各主要地方党建网站的链接以及中国各大严肃新闻网站的链接,包括人民网、新华网、CCTV等权威媒体.

二、网上“党员之家”的功能

传播学院党总支在“党员之家”开办时,明确了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建设“党员之家”,使其作为传统形式的组织生活的重要辅助,发挥其在党建工作中的综合功能,起到起始于网络、又超越网络的现实功效.网络传播具有以往的传统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党的组织生活也有着特殊的促进、活跃作用.从目前来看,基本已实现以下功能:

第一,“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组织生活正常化.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由于其传播的介质是比特(比),而非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具备了迅速、快捷、方便、“高保真”等优点.网络传播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以及实时更新,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在瞬间便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的手中,这一便捷性无疑可以保证组织生活的正常化进行.传播学院是一个建立才4年多的新学院,教师党员们的教学任务、科研工作、学生工作任务还相对比较繁重,生活节奏也比较快,难免会有时赶不及、不方便来参加面对面的组织生活,那么,有了网上“党员之家”,就等于有了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聚会场所”、有了一个快速传递内部信息的“公共平台”,使得组织生活更加正常化.

第二,“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使组织生活更化.网络传播相对于传统的媒介形式而言,其开放的空间色彩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传统媒介中由于存在严格的“把关人”,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受众而言,传播信息是受到限制的.而网络传播却构造了一个平等、自由、宽容的话语空间,只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一定的网络技能,受众就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对于我们的组织生活走向更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在网上“党员之家”中,作为个体存在的党员,发言渠道更畅通了,发言的机会更多了,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党员之家”开办后,让党员们可以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吸引了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所以,开展网上组织生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高校党员活动新载体――网上“党员之家”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党员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三,“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使组织生活更双向化.网络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这一特性,可以给组织生活带来新的活力.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都有了更大的主动权,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传播的内容,而且可以能够主动地调阅、评论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在改变传统组织生活中的报告人/听讲人的二元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学习中的听一次会议的单一模式,使组织生活不只是一个单向的传播信息的过程,而是具有即时交互性、每个党员都能随时响应、点评、交换意见的双向传播过程,这就激发了广大普通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参与意识.

第四,“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海量存储特性,使组织生活具有资料库的功能.我们都知道,网络传播相比较于其他传统传播方式的又一大优势在于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贮存和传播信息,运行各种信息数据库,使得读者可以对历史文件随时进行检索阅读.可以说,凡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网民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存储和检索功能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效率,也给网络传播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传播学院党总支出于这一考虑,“党员之家”中设置有关党的知识、党政要闻的资料库,改变传统组织生活中发材料易丢失的缺点,使党员可以随时查阅相关文献、会议报告、学习材料等信息,既方便又不会丢失,还免去携带材料的麻烦,更好地传播关于党建的知识.

第五,“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虚拟社区功能,使党员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近年来,虚拟社区(以BBS为主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网络传播中不可忽视的言论空间了.许多研究者发现,虚拟社区汇聚人们的情感交流,一群人因为共同兴趣、共同话题、相互沟通而形成一个集体,于是社区居民之间就会发展出与真实世界相似的人际关系,因此,虚拟社区具有人际互动、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归属感或社区认同感等特性.而“认同感”与“情感归属”正是传播学院党总支追求在全院党员中形成的一种“核心情感”――希望党员把党组织真正当成一个家,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友爱互助的场所.一般的虚拟社区中成员彼此可能不了解对方的身份、职业等状况,在网上“党员之家”中设置虚拟社区性质的板块,成员之间互相熟悉了解,可以对凝聚、形成“情感归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传播学院党总支在网上“党员之家”中建立一个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社区――“党员心声”,使社区成员(传播学院党员)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围绕党的建设、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党员日常生活中的感触、困惑等进行倾诉倾听、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交互协作,已经逐渐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

三、加强管理,克服弊端

在注重发挥以上功能之外,作为“把关人”的传播学院党总支及各支部,还注意到,在利用网络技术更有效地进行党组织生活的同时,必须克服网络传播带来的弊端――比如发言的匿名性、言论的随意性与话题的零散性等等.具体而言,传播学院网上“党员之家”从以下几点出发,以保证和促进网上“党员之家”功能的有效发挥:

1、党组织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避免网上组织生活的话题零散化.网络发言常常带有随意性的特征,而组织生活要求党员们的发言必须围绕一定的中心主题,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如何使这两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呢?传播学院党总支从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中找到了解决方法.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进行一定的“议程设置”,根据形势的变化、党员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推出、引导一些讨论话题,使网上组织生活和专题讨论呈现较高质量.

2、推行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把关人”机制,保证网上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与一般的虚拟社区有所不同的是,传播学院网上“党员之家”的成员们都是生活中互相认识的同志.所以,在“党员之家”中,要求参加网上组织生活的党员要事先以该党员的真实姓名在网络会议室进行注册,同时,每位党员以真实姓名参加网上学习和讨论,采取实名制度既可以坦诚交流思想、又可以让组织生活既活泼又严肃.实行支部书记与总支书记对公开发表的稿件的双重“把关人”机制,保证网上组织生活与专题讨论健康进行.

3、结合采用其他网络通讯工具,保证网上组织生活的出勤率.通过网上刊登党内活动信息,发布活动通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更加融洽.但有些不常上网的同志可能会疏漏了网上通知以及网上组织生活的时间.我们拟利用短信群发系统,提前3天发信息通知每位党员,告知网上组织生活的具体时间、主要内容、议题安排和网络会议室,这对于确保网上组织生活的出席率和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网上管理,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安全性.首先,在支部内成立专门的网管小组,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对网页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严禁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或涉及党内机密.其次,定期更新内容,保持“党员之家”常青树般的魅力,保持“家”在广大党员心目中强大的吸引力.

课题组成员:徐静华、李同兴、肖摇洋、张晨阳、何平华、邹建满、方徐坤

责任编辑:王亚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