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与大学生优质就业

点赞:5749 浏览:196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责任主体的角度来看,把教学作为就业的直接责任主体更为合理.这有利于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更直接、更快速地对就业市场需求做出反应.通过就业责任的重新分配,探索建立高校新的就业工作体系,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

关 键 词:责任主体;就业;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41-02

一、厘清就业责任,创新工作机制

我国大学生就业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关于这些“天之骄子”就业难一直存在着矛盾现象.其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能就并存.每年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与此同时,又有许多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反映出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存在错位.其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互不满意.已就业的大学生抱怨工作不理想,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动手能力不强,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存在不足,反映出毕业生素质的缺失.其三,高校与社会对就业难归因不同.高校认为社会人才需求不足、就业岗位缺乏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舆论则认为大学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落后,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反映出社会对高校期望较高.其四,高校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迥异.高校认为自己一直在努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在提高,较好地适应了社会需要,而社会舆论却反映高校的改革不切实际,人才培养质量在明显下降,不能适应社会要求.反映出高校在努力适应市场的要求,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五是,“人――职”不匹配.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不合适,企业招到的人也不理想,也就是说,“屈就”与“错招”并存,反映出高校职业指导不足,学生求职能力不强.

就高校内部而言,都一直积极努力从自身寻找问题,并加以改进,但效果始终不明显.面对毕业生就业遇到的困难,引起教学部门和就业工作部门之间也产生矛盾:教学部门认为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就业指导不力有关系;就业工作部门则归咎于教学部门没有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等等.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从高校自身来讲,该矛盾主要是由于就业责任落实错位,责任主体不负责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能紧密衔接,教学与就业不衔接;教学部门改革的压力缺乏,改革动力不足;社会需求信息反馈不直接、不及时;改革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忽视职业指导,指导水平不高;创业教育开展不足,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就业工作的传统做法是由书记分管,学工线(就业职能部门)负责.这种制度安排就学生管理来看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学部门对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大学生就业的好坏主要是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事实上,大学生就业的好坏远不是就业职能部门所能决定的,其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学线的工作质量.从根本上看,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办学定位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怎么写作面向,这两者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就业心理.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与训练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用性,而这些主要是由教学线承担的主要工作.因此,从责任主体的角度来看,把教学线确定作为就业的直接责任主体更为合理.这有利于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更直接、更快速地对就业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就业责任的重新分配,我们探索建立新的就业工作体系.

二、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相衔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相吻合、形成有效化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长效机制,需要全面改革就业工作体系.

(一)创新就业工作制度

首先从制度上突破,通过构建新的就业责任体系,建立全新的就业工作体系:把就业工作由学工部门负责改为由教学部门负责,教学部门直接对自己培养学生的就业负责,实现教学与就业相衔接、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挂钩.形成了以校长、教学副校长、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为就业责任主体,职业指导师广泛参与的新的就业工作体系.这一就业工作模式突出教学部门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将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明确了教学为就业怎么写作的导向,促进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推动了面向人才市场的教学改革.

(二)创新就业工作评价机制

一是要把就业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教学部门业绩的主要依据;二是把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果作为教学部门业绩的考核依据之一;三是把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对教学部门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比如,如果当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排名在最后的二级学院,分管就业的教学副院长承担直接责任,直接影响其个人考核业绩,而且该学院不能参与就业工作评优,且影响该学院的目标考核成绩.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1)形成了就业压力反馈机制.就业压力由教学部门直接承担,建立起一个把就业压力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动力的直接信息传递通道,给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推动.2)形成了用人单位需求反馈机制.自己培养的人才自己负责其就业,促使教学部门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各种需要及变化情况,使社会需求信息直接传导给人才培养者,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人才.3)形成了责任驱动机制.有利于高校主动、有目的、系统全面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保障就业质量,形成学校品牌,从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与大学生优质就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此外,教学部门既负人才的培养之责,又负学生就业之责,有利于集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为一体,有力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打造职业指导师团队,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一)创建有特色的职业指导师制度传统的由学工系统负责的就业工作体制下,往往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职业指导,或者将求职择业的技巧等同于职业指导,难以满足学生求职的需要.为适应新的就业工作体制要求,建立有本校特色的职业指导师制度,推动职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明确目标,制度推进.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明确提出打造一支“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即教师不仅应当是合格的高校教师和技师(工程师),还应当成为合格的职业指导师.建设这样一支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师队伍,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还使职业指导工作与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形成合力,既提高了职业指导工作水平,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严格选拔,分层建设.首先,职业指导师的选拔面向全校教师进行,重点考察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通过笔试、面试、口试等环节,选聘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的职业指导师.其次,聘请了数位行业企业的专家做指导教师,充实了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用人单位的声音,保障职业指导工作面向社会需求.第三,要求二级学院成立职业指导小组,院长、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各班班主任、毕业实践的指导老师都参与其中,实现全员参与,为学生做好职业指导怎么写作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校内职业指导师、校外职业指导师、学院职业指导小组三部分组成的职业指导师队伍.

3.活动推进,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先,立足个性特点,实施团队建设.根据学生职业指导的需求和职业指导师的个人优势及特点,制定了职业指导师团队建设方案,将职业指导师划分为理论研究型、社会调查型、实践研究型三种类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怎么写作.这种团队工作为不同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推进了职业指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采用俱乐部形式,整体推进和提高.通过俱乐部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研究、互动和学习氛围;利用讲座、报告的形式对职业指导师队伍进行培训,促进了指导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三,专题研讨学习,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每年开展全校性的以职业指导为主题的研讨会,许多教师都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撰写论文,介绍职业指导的先进理念、做法,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理论引导作用.

4.实行年检年审和无业绩退出的考核制度.对职业指导师采用每年评聘制,每年都要进行新职业指导师的选拔,每年进行业绩考评,降级或淘汰不合格者.

5.待遇保障.学校划拨了专项经费给予津贴和奖励.在承担职业指导工作期间享受相应的专项津贴.这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费保障.

(二)推进职业指导全程化,开设职业指导特色课

研究和改进学生的职业指导课程,将职业指导活动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四年的培养计划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即低年级学生除始业教育外,增加了职业指导必修课,内容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职业生涯设计;高年级学生则以自愿的形式选择“职业指导特色课”的不同模块,主要有沟通能力训练、求职礼仪与包装、企业用人要求、观摩就业面试、制作求职简历等;毕业年级学生则以形式多样的讲座、实训为主,如,企业老总或人事经理进课堂,开展校友交流,模拟求职,求职技巧,简历制作,就业政策解读等系列活动.该体系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全方位开展创业教育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对开展就业工作的更深层次的要求.创业教育的实施采用“全面教育,重点训练”的策略,即创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使每一个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形成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愿望强烈,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提供培训,并强化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开发创业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企业家之路》、《创业学基础》、《案例分析》、《通用管理技能》等系列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提高就业质量.

(二)探索创业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为了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根据创业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样化教学、合作化教学、阶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竞赛、情景剧表演、与企业家互动等.重视教学与“挑战杯”创业大赛的结合;与创业园区内仿真企业的创业实践活动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量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创业系列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也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和参与,主要采用了阶段性考试、团队式考试、情景模拟式等形式.

(三)开展多样化、广覆盖的学生实践活动

为给学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建立可容纳多家小型企业入住的创业园区,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业,并参考现行的企业管理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与运行制度,学生可以实地模拟创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和素质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学校创业园区锻炼的毕业生全部实现了自主就业.

五、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打造了专、相结合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实现师资保障

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强、稳定性高、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同时针对职业指导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强化业务培训,采用年审制加强考核管理,开展专题研讨促进就业指导水平提升.目前,我校已经聘有67名高、中、初级职业指导师,成立了KAB创业教育讲师俱乐部,为我校的创业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开发了有特色、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

1.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模块;“职业指导特色课”训练模块,包括性格拓展训练、团队意识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商务谈判技巧、交际礼仪训练等;《职业指导》实践模块,包括求职初体验、模拟求职、生涯体验、生涯人物访谈、校友访谈等.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企业家之路》、《创业学基础》、《案例分析》、《通用管理技能》等系列课程,并陆续编写了相应的系列教材,《创业学基础》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3.实践课程体系

一是参加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加校“简历制作大赛”;二是参加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参加省、市、区各级创业创新比赛等.三是学生在创业园区开办模拟公司的创业实践活动等.

(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实践证明,就业工作体系创新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笔者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稳步提高.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评价良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强,尤其是在工作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能力等方面评价较高,用人单位的满意率都在90%以上.这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