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

点赞:10356 浏览:374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短短十多年间普遍开设和多样化发展,表明该专业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专业.但作为一个新专业,存在着就业率低,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剖析原因,并提出了增加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建立院系班主任联动机制,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固定的实习基地等建议,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水平.

【关 键 词 】公共事业管理 就业导向型 人才培养方式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1108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6-02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就业困难,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根据职友集网站2013年8月份的统计,管理学类共47个本科专业,排名前几位的有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档案学、电子商务,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排名第34,比较靠后,就业情况不理想.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三年的一次就业去向来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率不是特别高,与同一个学院的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每年几乎是100%就业率相比,就业情况一般.而且今年的就业率只有74%,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了.其次,上表还反映出,毕业生去对口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学凤毛麟角,去像包商银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的人数也有限,绝大多数的同学去了如包头市意利达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企业了,所学非所用.

二、原因分析

1.公制度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门槛

我国的公制度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完善.当前的公制度起于1989年,在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开始举行,主要是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举办,不是全国统一考试.1993年8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2006年1月1日起《公务员法》施行,公制度也日臻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很多都是通过上述的考录制度来完成的.这样一来对于该专业同学来说想进对口单位,如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也是通过考录,提高了就业门槛.

2.盲目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致人才供给暂时性过剩

1998 年,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设立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1999 年,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率先在该专业招生,此后十多年,该专业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专业之一.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到2009 年底,全国有472所高校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涉及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医学类、艺术类、财政类等各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专业.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专业设置和发展规模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应该进行需求分析和预测.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可能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热门专业,但目前决不能夸大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社会需要也是逐渐增加的.由于这十多年该专业的井喷式发展导致人才供给暂时性过剩,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3.培养方案理论重于实践,学生的专业技术性不强,没有就业优势

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开发,使学生既具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所以使得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都比较差.

基于就业导向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少.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版学分制教学计划为例,总学分210学分,其中实践环节33学分,不考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常规的实践环节,与专业课有关的实践环节有公共财务管理课程设计1周,电子政务课程设计1周,城市认识实习1周,社会调查1周,共4周.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一个典型的会计学专业的与专业课有关的实践环节:基础会计实习1周,财务会计模拟实习2周,电算化会计实习4周,财务管理实习4周,审计实习4周,共15周.很明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环节非常薄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投入有限.目前该专业适合的实训软件主要有: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统、政府经济学案例分析系统、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系统、政府绩效评估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公模拟系统、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学习平台等.但现在这些专业实践软件每一个的都在十万到几十万,成本较高,而且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购写软件需走政府采购,学院提出申请到批准再到采购成功,往往需要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多数学校在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投入都十分有限,有的学校只购写了上述实践软件的一两种,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毕业实习不饱满,多为走马观花式的企业参观实习.该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4周,往往安排一周的讲座,剩下的三周为企业参观.由于学校规定的本科生实习经费是每人几百元,因此安排区外实习开销大不现实,只能安排在本市或周边实习,这样一来毕业实习就变成企业参观实习,没有定岗实习,接触社会少,没有实际工作的机会,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少,对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扩大就业的解决方案

1.增加公应试课程

现在毕业生通过考录公务员来找工作已经是一种趋势,2010年不包括地方公,仅国家公人数就达到135万人,2011和2012年也都在120多万人,更何况我们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同学更应该参加这样的考试.而比起其他专业我们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建议增设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写作、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面试指导课程.

2.建立院系班主任联动机制,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我人格特征、知识和能力认识程度低,有些同学甚至完全不了解自己.缺乏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到毕业找工作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首先,在新生见面会上学院应客观详实地介绍本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其次,在大一结束时,班主任应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性格,家庭优势等情况对每个个体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例如学习成绩好的鼓励考研,喜欢会计的鼓励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再次,在大三结束时,班主任应给同学们分析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最后,在大四时,院系应该为同学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方便,院系班主任时刻通报学生就业人数,调整相关就业策略.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努力实现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原则,作为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理论教学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学院应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来满足毕业实习及其他实习的教学.首先,向学校申请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多购写一些案例教学软件.其次,建立实习基地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严密、很多文件涉及保密事项,所以在此联系实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非营利组织部门和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所提供的公益怎么写作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是有政府背景的半社会组织.还有公益项目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开展各种社区怎么写作的基层组织各种形式的商会、行业协会、工会、联谊会、同学会、等.我们应努力实现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力争将每一个学生都送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满足学生在社会团体、公共怎么写作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的锻炼,请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管理者进行演讲和共同探讨,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使实习有序饱满地进行,不流于形式,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实践部分教学.

通过增加公应试课程,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理论知识扎实,又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