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调查

点赞:8422 浏览:329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研究运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N高校581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主要从性别、年龄、学科、婚姻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了解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并找出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关 键 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策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六条指出:“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使得教师心理压力加大,并进而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种种迹象显示,研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N高校不同学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教师581位.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1份,有效率96.8%.

三、结果及分析

(一)N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的比较

表1N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的比较

N高校心理健康水平中国常模

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

Scl90总分133.840.7129.638.7

躯体化17.46.216.45.7

强迫17.25.916.25.8

人际敏感13.74.814.84.5

抑郁20.47.519.57.6

焦虑14.35.113.94.3

敌对9.03.08.83.3

恐怖8.62.98.62.8

偏执8.42.98.53.4

精神病性13.64.312.94.2

由表1可知:在与中国常模的比较中,N大学教师人际敏感因子、偏执因子比中国常模分低,说明N大学有相对轻松的人际氛围,同事之间关系比较融洽,教师总体待人友好,无破坏和偏执行为.但是,总分和其他因子分都比中国常模分高,这说明N大学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常人来说更差.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研究

表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和年龄上的比较研究(均值)

男女P值青年

≤35中年

35-50老年

≥51P值

Scl90总分131.1137.3.012*135.8134.4125.3.206

躯体化17.117.8.24817.417.517.0.798

强迫16.817.8.011*17.717.215.9.106

人际敏感13.614.0.026*13.913.812.9.351

抑郁19.721.2.002**20.520.618.9.245

焦虑13.914.8.007**14.814.413.0.034*

敌对8.89.1.0899.29.08.1.033*

恐怖8.48.9.017*8.78.68.9.722

偏执8.28.6.031*8.68.38.0.272

精神病性13.513.7.016*13.913.712.4.045*

注:*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教师在躯体化、敌对、其它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总分及其他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抑郁、焦虑因子上男女教职工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龄的教职工在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性别和年龄是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教师一般在面对焦虑、抑郁情绪时更感性,应对方式偏消极,而男性教师则能积极应对.青年教师因为刚入职,在适应性以及工资待遇方面更差,因此承受的压力更大,进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中年教师则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小;老年教师即将退休,生活重心并不在工作上,因此工作压力相对更小.

(三)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阐述:1.自我认知不足.高校教师对自我以及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识不足,对自身心理健康不重视.2.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高校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不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给心理上带来压力.3.教师职称晋升压力大.4.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力度不足,学校硬软件建设力度小,教师工作满意度差,造成心理压力.5.人际关系不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需要处理来自学生、家长、同级以及上下级的关系,又由于其独立性,人际关系淡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症状突出;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教师的更差;不同年龄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性别和年龄是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建议

1.社会方面.社会政策的倾斜;地方政府财政上的支持,从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2.高校方面.学校人性化管理,减轻教师的压力;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写作,知识宣讲、专题讲座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

3.教师自身.加强自我认知的合理性,对自身优缺点有个合理的认知,熟知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自身身体锻炼;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