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问题的

点赞:33585 浏览:1565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现代社会各种环境因素日益复杂,新旧观念之间强烈碰撞的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成为了一个忽视不了的社会问题.感恩教育的缺失无疑是导致青少年感恩意识与思想薄弱的重要原因.但是,想要实施好感恩教育并不是单一手段就能解决,它需要社会和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本文以青少年感恩教育意识淡薄为出发点,提出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对策,为增加青少年感恩意识作出一定贡献.

【关 键 词】青少年;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现代社会,各种环境因素日益复杂,新旧观念之间相互碰撞,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正受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今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青少年冷漠、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青少年感恩意识与思想薄弱的重要原因无疑是感恩教育的缺失.但是,感恩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单一手段就能解决,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性的过程.无论社会及学校、家长及青少年个人都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对于青少年感恩意识薄弱的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感恩过于在乎成绩

现今,提到报答父母或老师,青少年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成绩来回报.同时,成绩好意味着父母的物质奖励,老师的鼓励表扬,学生的满足感随即膨胀.由此可见,成绩对于父母、老师、同学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感恩应该不只停留在成绩上,也不应该是感恩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所以,在感恩教育中这种观念的转变非常必要.


(二)精神层面上的感恩方式少

青少年在精神层面上对父母与老师的感恩较少,尤其是对于老师,更是处于比较低的意识水平.但情感、精神层面的回报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感恩教育中应该更加强调情感及精神层面上的回报方式,加强这种方式的感恩意识.

(三)青少年团体、社会层面的感恩意识不足

对父母、老师及同学,青少年的感恩度较高,但是对于班级与社会,青少年的回报感恩却比较少.这表明目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个人层面上,而对团体与社会层面扩展不足,所以,感恩教育在对象上的扩展应有待深入.

二、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第一,市场经济活动开展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利益分配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则,这使得人际关系物质化,同时也淡化了人情味.长此以往,在物质主义与利益主义横行的年代,传统文化的报恩、施恩观念在青少年中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实用主义与实利主义.

第二,由于对封建社会的片面看法,再加上受到国外平等开放风气的影响,当代社会中对带有封建痕迹的思想往往避之不及,并且其中有益的感恩思想也一并被抛弃.这对于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今感恩意识淡薄的局面.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彻底的推行与落实,大多还是停留在口号上面,学校、老师都普遍忽视了品德方面的教育,即便学校深知道德教育的基础,但也无法抵御家长和社会对于成绩的要求.重智能、轻品德,素质教育在学生个人责任感、智力、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使学生缺少感恩的教育,使学生感恩思想局限在如成绩等某个因素上,而忽略了其他应有的因素.

(三)家庭教育因素

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存在片面性.家长过分看重成绩,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局限在学业中,迫使孩子产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对我好”的片面想法,使感恩思想变得非常狭隘.另一方面,家长娇宠溺爱的教养观念也有负面影响.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却忘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养”,同样需要“育”.重“养”轻“教”,无原则的溺爱,只会一昧助长孩子们的恶习和任性,对于孩子们感恩品质的形成必须有极大的阻碍与影响.

关于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现代青少年很明显地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意识,也这就是个体在行为和观念上都完全以自己为中心,关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人处事都以自我为出发点,而忽略了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考虑.这不仅是观念不成熟的表现,其实也是自私的表现.固执己见,易对小事计较、易怒,对他人疏远、冷漠,人际关系不和谐,都使其逐渐丧失了感受“爱”与“被爱”的能力,更难以用心地体会别人的付出,感恩的心也就淡薄了.

三、增加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建议

(一)社会对策

首先,应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构建感恩教育体系.家长能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与重点,逐渐摆脱学生依赖、骄纵的心理;学校通过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反思、关注精神需求,强烈感恩思想的树立,让学生建立从他人角度思考、体谅的意识,从而培育起对父母、老师、朋友、班级、社会的感激之情;社会应减少不良的风气,减少功利主义,创设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温暖关爱的人际关系氛围,使青少年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由此调动各方力量,构建起上下一体的、互动的感恩教育体系,让社会人人关心感恩教育,积极参与感恩教育.

其次,应开展各类社会化感恩教育活动.党、团、少工委和教育部门应牵头,做好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首先,应大力引导素质教育的开展,不能让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口号上,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其次,应努力转变学校、家长的观念,使起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端正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另外,应建立好德育基地,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入各方力量积极配合,多开展青少年感恩教育活动,如多为青少年出好书、好电视、好电影、好节目,以及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公益广告与活动,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向其灌输感恩思想,使青少年在感恩情感的熏陶下逐渐培养起感恩的意识与品质.(二)学校对策

一是要建立感恩课程体系与感恩考核标准体系.学校应建立起一套考核学生感恩意识与行为的道德标准体系,而不再仅仅关注于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应更多地注重学生个人责任感等道德修养,并将道德素质量化,作为考核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标准,以保障感恩教育的规范化与有效实施.

二是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通过开展各种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接受感恩教育,加深对感恩的认识并得到锻炼.比如,开设感恩必修课;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课堂辩论与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回味亲情、重温感动;播放感恩有关的电影,寓教于乐;开展亲情调查,引导学生思考;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感恩晚会、感恩征文大赛、感恩、歌曲、诗歌、演讲、朗诵比赛等.

(三)家庭对策

一是开展全面的感恩教育内容.家长应扩大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内涵.比如,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理解与关心他人,生活节俭不浪费,学习努力不懈怠,体察长辈亲人的恩情;引导孩子努力学习,尊师重教,体察学校、老师的栽培之恩;引导孩子珍惜身边同学、朋友,以真诚待人,不伤害他人;教育孩子将对父母、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的爱推广、延伸至社会,推已及人让孩子跳出只追求个人利益的狭隘观念,看到社会的养育之恩,通过尊纪守法、志愿活动等方式回报社会等等.

二是营造温暖而充满感恩氛围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在家庭氛围上注重温暖如春、而又不失感恩教育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渐渐从“受恩”走向“施恩”,并逐渐从让父母少操心、让父母放心、开心而推广至其他感恩对象,从而形成稳定的感恩品质.

(四)青少年的自身践行

青少年首先应虚心接受感恩教育,树立正确的感恩观.一是,懂得知恩,懂得换位思考,知恩图报;二是要突破狭隘的感恩观,而不能仅仅将报恩限制于回报恩人,应从小小的受恩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将之推己及人,真心以善行回报社会.

其次应付诸实践,多参加感恩活动的社会实践,感受报恩情怀.如多主动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志愿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造福社会.除此之外,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等.通过实践将感恩教育成果从内心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知恩、感恩、谢恩、报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感恩品质的人.

四、结语

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努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弥补当前感恩教育的不足,解决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对于青少年感恩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