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综述

点赞:23396 浏览:1074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涉及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传统建筑特色、盐商建筑特色和建筑砖雕装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相对滞后,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进步的空间,部分观点仍存在着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传统建筑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综述

中图分类号:J59,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3—0101—08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2500年的历史.其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自然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重镇,经济繁荣.扬州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亦居显赫地位,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园林、扬州漆器、扬州雕版、扬州美食等等,精彩纷呈.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扬州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存扬州传统民居建筑大多位于扬州老城区内.老城从明清时期遗存至今,面积5.09平方公里,城内400多条老街古巷纵横交错,50余万平方米的传统民居绝大多数保存良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这样评价扬州传统建筑:“扬州位于我国南北之间,在建筑上有其独特的成就与因格,是研究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地区”,“扬州的园林与住宅在我国建筑史上有其重要的价值”.同时,民居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追求和艺术审美趣味,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背景和某一地域的特色.对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研究,对扬州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文脉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扬州老城区保护和更新工作的进行,对传统民间建筑特征的研究,则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继陈从周教授的研究之后,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扬州传统民间建筑进行了考察研究,成果包括文史专著、学术论文、科普读物,等等.本文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的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及主要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明确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一、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从相关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来看,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时期: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对扬州传统建筑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亦是中国传统民居研究开始并迅速发展的时期.1957年,当时任教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刘敦桢教授出版了《中国住宅概况》一书,引起了全国建筑界、文物界以及文化界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浓厚兴趣,至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兴起了传统民居研究的热潮.扬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园林与古建筑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对扬州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陈从周教授的相关著述为代表.

陈从周教授与扬州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生中多次来扬州,写下了数首与扬州有关的诗篇.1961年夏天,他带领同济大学建筑系师生对扬州近30处的园林和住宅进行了测绘,完成了《扬州园林》一书的初稿.1962年8月底,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在扬州组织了一次学术活动,对扬州的十余处园林及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与讨论.刘敦桢教授和陈从周教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对扬州园林与古建筑的研究价值予以肯定.在《扬州园林》一书中,陈从周教授给予扬州传统建筑高度评价,对扬州传统住宅建筑的特征也作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

虽然《扬州园林》一书在当时并未能立即出版,但其仍可视为扬州传统园林与建筑研究的开端,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阶段研究的总体特点:在实地测绘调查的基础上,注重建筑手法和建筑技术的归纳分析,如平面布局、内外空间、建筑造型、装饰、结构、构造和材料,等等,而较少论及建筑产生的气候地理、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文化、使用者的习俗和信仰等对建筑的影响,属于单纯建筑学范围的调查.

2.第二阶段:20世纪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相继成立,传统民居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视角更为全面综合,研究方法更为科学系统.随着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传统民居研究的第二次热潮,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名列其中.这带来了一系列关于扬州城市保护及发展的思考和讨论,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的文章《扬州小秦淮保护规划》,扬州规划与建筑界的老前辈朱懋伟先生的文章《十里扬州景物稠——历史名城的保护及其发展远景》、《扬州历史名城保护与建设发展》、《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古城区东西干道改建规划》.关于建筑特色本身的研究多集中在一些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和园林建筑上,如沈福煦《扬州的个园与何园赏析》,肖汉贤《扬州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等等.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专门研究则相对较少.陈从周教授《扬州园林》书稿中的总论以《扬州园林与住宅》为题发表,《扬州园林》一书也于1983年出版,这些关于民居建筑特色的调查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出现,但并未得到更多的关注、延续和深入.

与逐渐成熟的全国民居研究相比而言,这一时期的扬州传统民居研究,虽有一定数量的成果出现,但总体发展已明显滞后.虽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扬州传统民居并未跻身于江南民居研究热潮之中,虽受徽州民居的影响较大,但并未如徽州民居一样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3.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

随着“世界遗产”的概念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普及,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在我国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形成一股“申遗”的热潮.扬州市规划局于2001年完成了《扬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也于2007年正式启动.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和延续老城区整体风貌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文化遗产之一的传统民居,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