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与盈利模式

点赞:6196 浏览:211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淀,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化革新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期刊数字化也面临着版权纠纷、缺乏成熟稳定的赢利模式、数字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未来的发展应从尝试多元化的版权管理方式、走产学研互动培养之路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后备人才、创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探索开放存取的数字化出版模式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关 键 词:数字出版;学术期刊;版权保护;网络群;开放存取

中图分类号:G237.5;F28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5-0080-04

一、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

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因此,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1].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包括三种:

第一种是“纸质——数字”形式的期刊,即传统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纸质刊物之后,将相同的目录和论文的电子版上传到网络出版电子期刊,通过作者个人注册的账户可进行在线投稿、查看稿件的审阅结果,可查阅当期或过期的印刷版期刊内容,还可通过关 键 词进行同一主题或作者的文章检索,借助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双重途径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增加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其中包括一刊单独上网即单刊编辑部注册独立域名和数刊联合上网,即2刊或2刊以上共同注册独立域名.国外的此类期刊网站如Nature(.nature.)、Science(.science.)等,国内的诸如中国科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会及其主办的几十种刊物等均实现了网上投稿及超链接等业务.

第二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onlyjournal)或纯网络期刊(Networked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意见反馈、编辑、出版、检索以及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交流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并以网络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卷号或期号标识的连续性出版物[2].2008年我国教育部主管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正式创刊,它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第一个有正式刊号的网络电子期刊,每一期均按专业以光盘形式出版,同时在网站中分学科全文展示,并可全文检索,带有明显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如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及时快速,存储空间大大压缩,内容的检索、回索极其方便,携带轻便,成本低及有利于形成读者、作者、编辑的即时互动关系等.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与盈利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字出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三种是将纸质期刊的电子版出售给网络数字化集成平台,借助这些集成数据库实现刊物的数字化,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商业数据库,期刊社将纸质出版物的电子版以集中授权的方式出售给这些集成平台,由他们将每篇文章分散上网传播,用户可通过题目、全文、关 键 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单篇指定或多篇集成搜索.以中国知网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并已形成网上包库、镜像站点、按流量计费和刊登广告等成熟的赢利模式.随着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期刊的技术平台提供商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地将传统的印刷品数字化,而开始对收录的文献、信息资源主动地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制成海量信息数据库,走向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阶段.

二、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从内容保护看,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版权问题一直是制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其中宏观上有国家版权战略缺失的原因,微观上则由于数字出版企业没有能够突出版权的战略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版权授权或写作技巧管理制度.

1.现阶段适用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补充.我国目前对数字出版作品的管理分属工商、、新闻出版、文化等多个不同的部门,申请行政执法时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权范围,需要多方协调,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因此无法对数字出版作品实施即时有效的监控.


2.版权授权机制不规范.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几乎没有技术限制,不仅可以很方便准确地进行复制粘贴,还可以被任意删改或者移植.与传统出版物的盗版行为相比,数字刊物盗版的打击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出版社、期刊编辑部的出版权益都难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由于数字期刊著作权主体是海量的且期刊的时效性强,大部分期刊的出版周期是月刊,还有很多是半月刊甚至是周刊,短时间内获得如此海量作者一对一的直接授权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会导致疏漏授权和授权不真实的现象.目前,互联网企业在期刊数字版权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采取与期刊社授权合作、分享收入的模式,即直接与期刊社签约,并委托期刊社将版权费用转付给作者.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因为,期刊社并不具有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期刊社没有与作者明确授权范围,因此就不能代表作者将其作品在网上进行传播.十多年来,龙源期刊网采用龙源授权合作模式,一直坚持付费阅读、按合同约定与刊社合作伙伴分配收入,没想到还会遭到侵权起诉,暴露了这种版权集中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二)从内容和技术主体看,人才是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因素

1.传统期刊出版单位的人员构成一般包括文字编辑、校对、编务和发行等.文字编辑和校对人员都具有过硬的出版专业知识,编务和发行人员则负责与作者和读者的联系及刊物的发行工作.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出版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期刊存储的载体是纸质,复制方式是印刷,发行渠道是客户订阅或通过邮局发行,而数字期刊的载体是二进制代码,复制方式是下载,发行或传播的方式是下载、复制和粘贴.文字信息处理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使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新变化对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