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

点赞:5099 浏览:175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热门话题——就业难的问题,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就业率对比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今大学就业率低的根本原因,从而指出实践教学对就业率的关联性作用;最后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发展路径,以期对高等院校的就业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就业率;实践教学;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98-02

咨询公司麦肯锡《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称,中国缺乏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这将对中国大学生直接在外企高层次就业产生一定的障碍.该报告有两个观点令人震撼:一是中国的毕业生人数很多,但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相比之下,印度的该比例则达到25%;二是10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而目前中国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获悉的是,中国正在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在向怎么写作和研究产业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拥有实践经验,是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率的关键之所在.

一、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在大学生就业率低的情况日益明显之极,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究竟是大学生人数过多导致就业率低还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不能学以致用,或者是企业对大学生要求过高而使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大学生,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引起教育界学者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复杂的社会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高校就业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性因素在其中.在传统的观念中,大学生是经过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天之骄子”,毕业之后是能够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与他们或者家庭所抱有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传统思想相关联,也与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影响相关联.

(二)结构性矛盾

众多分析指出,我国大学毕业生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本科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且对薪酬要求比较高,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的结构性矛盾.

(三)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就业课程由不懂专业的辅导员讲授,由于其专业业务能力匮乏,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作用甚微,就业指导课程如同虚设,就谈不上就业质量了.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程,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只是在即将毕业时办几次讲座而已.

相对本科院校,高职就业率略高一头,2009年,我国一半以上省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高职生就业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有些地区,特殊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部分用人单位需提前一年“下订单”招聘毕业生.当本科院校正在为就业率的问题一筹莫展时,一些高职院校却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路飘红.

二、高职就业率分析

毕业生就业率不仅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时也被视为与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对它赋予了质量的含义,以就业率来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决定招生人数,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在如今没有更好的办法衡量高校办学质量之际,判断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了就业率要完成的重要史命.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究其原因如下.

(一)高职院校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

中国是制造业、怎么写作业的大国,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民工荒”、“技工荒”、“高技能人才荒”,急需一大批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大学生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求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所聘请的师资也要求是双师型的技能高手.

(二)高职定位准确

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统一和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观点的提出成为对广大高职院校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的宏观指导思想,并且使整个高职教育达成一定的共识.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有特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就业率一路走高.

(三)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创新,紧密与企业合作,构建了一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l”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对学生实现“预就业”和真正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其中“2+l”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就是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学年,这样在学生毕业之际,用人单位不需要花时间进行上岗培训,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校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就是采取“工学渗透,单元穿插”的实践教学模式,使用“2+l”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还没有毕业时,用人单位就来学校进行预订.

三、实践教学与就业率的关联性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许多种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实行的是“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模式.

“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模式的涵义是指打破传统的“2.5+0.5”的教学模式,即两年半的在校学习阶段和半年的实习阶段.改为“2+1”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训实习的力度,根据所学课程进行单元穿插实训环节;“2”表示在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并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这个环节为2年,“1”表示学生集中到旅游企业进行1年的顶岗实习.打破传统的“2.5+0.5”的教学模式,可避免学生实习之际正处于旅游淡季,可以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二)实践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有教育部官员曾这样定义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是衡量检验高校的工作、评估办学质量等的重要指标.将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之所以高职生的就业率比较高,是与高职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密切相关.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及知晓企业需求,有的放矢才能解决就业率的问题.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发展路径

(一)推行“双证书”制度

为了使学生能够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需要加大职业能力训练力度,推行“双证书”制度.以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为例,该专业围绕导游职业岗位所需,与旅游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探索大赛制(参加各个级别的导游大赛)和检测期体验(利用检测期如暑检测、周末和黄金周进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并把导游资格证书、景观设计员等岗位证书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建设中,使得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比率达到98%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旅游企业的基本技能,充分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就业率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就业指导的老师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而不是辅导员做就业指导,因为辅导员对于专业不太了解,不熟悉专业所建设的实习基地,又如何指导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所以各高校应该在师资队伍中选拔适合就业工作的专业人员来组成一个专业梯队,使就业指导专业化.

(三)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第一,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在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时,不太了解就业市场.第二,要正确看待就业、正确看待职业.尤其是对于做怎么写作行业的大学生,要正确看待职业,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做怎么写作员并不低人一等,只是分工的不同.第三,要正确做好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我期望值过高.如有些同学不适合做空姐,但是有做空姐的情结,非空姐行业不就,造成有业不就.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20174;重视“就业率”到提升“就业能力”[J].职教论坛,2011,(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