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差异述评

点赞:4551 浏览:164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摘 要: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在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特点.本文选取管理基点、管理方式、管理价值取向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中西方管理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对比彼此的优缺点,以探求实现中西方管理互补效应的可行之路.

中西方管理差异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中西方管理差异管理基点管理方式管理价值取向

管理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它是人们共同协作用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出风格各异的管理活动和理论,管理思想也深深地镌刻着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西方的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维模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等等,对管理本质的解读和认识也就会产生差异.随着中西方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西方管理的互补效应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态势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这种互补为基础.因此,研究中西方管理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差异性,对于实现二者的进一步融合,推动现代管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西方管理在管理基点、管理方式、管理价值取向几个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一、管理基点不同

中国管理更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管理更强调个人主义.

一个国家和地区管理思想的基点是注重集体主义还是更强调个人主义是受其社会结构以及传统文化影响的.

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中国,一贯“以农立国”,虽然历史上经历了许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迁,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却一直延续下来,而这种农业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管理更注重集体主义.农业社会是由大量分散、小型、雷同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要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管理体制存在.这种管理体制强调社会和谐,避免纷争频发;强调整体效果,忽视个体利益;强调严格一致,抹杀个性差别.反映在管理价值目标上就是对集体主义的追求.相对而言,西方国家进入工业生产阶段的时间较早,管理形态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发展起来的.

二、管理方式不同

中国管理以人性本善为前提检测设,在管理方式上强调的是以“道”引导;而西方管理以人性本恶为前提检测设,在管理方式上强调的是用“术”规范.

对于人性的认识是管理的基础,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衍生出不同的人性认识,就是这些认识构成管理理论的基石.

三、管理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管理把动机的好坏作为评价管理优劣的出发点,重义;西方管理把效果的优劣来作为评价管理优劣的出发点,重利.

从管理思想史来看,在管理评价标准方面,中西方主张以行为动机为评价根据及主张以行为效果为评价根据的思想家都不少.但从传统管理实践来看,中国人更倾向于从动机好坏来评价管理行为,如果动机正确,即使效果不佳也可以接受.相反,如果动机不佳,即使最终效果不错,仍然是要受到批判的,因为出发点即错误.这种现象是和中国“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分不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把“义”看作仅次于“仁”的又一重要立身处世原则.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反对见利忘义.如孔子明确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命题,他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为利”还是“为义”作为区别小人与君子的唯一价值标准.而荀子也认为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在这种义利之辨的结论之下,中国管理在价值评价上更为强调道德价值而轻视功利价值,使经济运行和管理操作始终服从于道德的规范要求.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注重将效果作为衡量管理价值的标准,这和西方人务实和功利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四、结语

以上就是中西方管理差异的具体表现.概括来讲,中国管理强调集体主义;以人性本善为前提检测设,习惯采取以“道”引导的管理方式来实现管理价值;把动机的好坏作为判断管理优劣的出发点.而西方管理文化更看注重个人主义;以人性本恶为前提检测设,习惯采用以“术”规范的手段来实现管理价值;把效果的好坏来作为判断管理优劣的出发点.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是由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等条件决定的.并且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中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价值观各具长短,优劣共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长处和短处,往往具有对应和互补的关系.因此,中西管理文化的交流、移植和融合,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