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比较

点赞:3966 浏览:115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出现较大变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较大,充分分析和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掌握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精髓,在实务中正确运用无形资产准则,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发生变化

原准则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分为可辨认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但不包括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按照无形资产核算,在一定年限内摊销.

新准则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务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商誉因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标准,被明确规定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之外.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而不用按照一定的年限每年进行摊销.


二、取消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账面价值入账的规定

原准则第10条中规定: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该规定在实务上有很多操作问题,譬如,如果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在投资者账上没有记录,那么首次发行股票的企业在接受这项无形资产时不应将其入账,这使得企业未入账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等,将无法进行投资,制约了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的能力.

新准则取消了这一规定,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有利于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

三、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原准则未对无形资产按使用寿命进行区分,规定无形资产应当预计使用年限,并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并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并且需要至少于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对无形资产按使用寿命进行区分并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符合无形资产经济利益流转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更是如此.

四、允许部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

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原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虽符合谨慎性原则,但不太符合资产确认的原则,阻碍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

五、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

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新准则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新准则给予企业摊销方法的选择空间,可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进行摊销,例如:按照产品的产量多少进行摊销,更能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损益.

六、不再限定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为零

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全额摊销,不存在净残值.

新准则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写该无形资产;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七、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现值计量

原准则规定,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新准则规定,购写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无形资产购写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八、对土地使用权处理不尽相同

原准则规定土地使用权全部由无形资产准则规范.

新准则规定,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但是若企业改变土地用途,用于出租或者增值目的,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顺应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