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合作迎来新机遇

点赞:5293 浏览:189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主席对日本进行了“暖春之旅”.政治春天的到来,催促着中日经济合作新春的到来.

政经互动,中日关系的一条主线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有一条主线,那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互动,两者时而互相阻碍,时而互相促进.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因冷战的隔绝而未能重建外交关系,相互间只有小规模的民间贸易.1952年中日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议,内容是以货易货、以英镑计价、进出口各3000万英镑、年内完成交货.但在日本政府的阻挠下,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其后的几次民间贸易协议,命运都大同小异.这一时期,政治对经济起了决定性的阻碍作用.鉴于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政经不可分”的政策,推动了“以经促政、以民促官”的进程.与此相反,日本政府则名义上采取了“政经分离”政策,实则以政治阻碍了中日经贸交往.

中日经济合作迎来新机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日经济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72年9月,中日双方抓住中美和解后出现的机遇,一举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政治关系的解冻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合作的发展.中日关系出现了“以政带经”、“政经互促”的良性互促局面.继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两国相继签订了航空协定、海运协定、渔业协定、商标保护协定等一系列协定,为推进经济合作奠定了政治与法制基础.

1978年中国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路线后,政治再次促进了中日经济合作.这一年10月赴日访问,之后,中国上下掀起了在经济建设上“学习日本”的热潮.1979年底大平内阁决定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把中日经济合作推向了新的水平.在中国急需外汇之际,日元贷款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3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有日本的一份功劳.中日贸易额1972年不到11亿美元,1981年突破了100亿美元,1988年达到190亿美元.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也于1980年代起步.中日经济关系以贸易、投资、援助为三大支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冷战结束后,中日政治关系在国际环境和相互作用的变化中进入重新调整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期两度陷于“政冷”低谷.但是,中日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已有了长足发展,经贸交往日趋市场化,政治与经济开始呈现非对称发展的新特征.即使在因首相的一再“参拜”而出现“政冷”局面时,“经热”势头也基本上得到了维持.但是,“政冷”与“经热”的并存毕竟是不会持久的.在“经凉”迹象开始出现时,日本经济界人士纷纷站出来要求首相停止“参拜”.

2006年9月上台的安倍首相,顺应各界的要求,修正了路线,通过“破冰之旅”打破了中日“政冷”僵局.经过两国首脑之间的“融冰之旅”和“迎春之旅”,此次的“暖春之旅”,进一步为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中日关系进行了定位和定向.中日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相互作用,重新回到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济合作,迎来升级换代

中日经贸关系总体上是在双赢互利的基调下展开的.但不能忘记,复交以来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对日本的经济依赖远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

中日间最初的主要经济合作形态是日本向中国出口先进设备、中国向日本出口能源与资源,这是典型的垂直分工型贸易.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日贸易依存度几近30%,而日本对华贸易依赖只有百分之几.直接投资,同样也是日本向中国的单向运动.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巨型大陆国家来说,克服交通、通信极为不便的“瓶颈”,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必要前提.日本的民间投资和政府援助,在中国打通这些“瓶颈”方面功不可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和日本的经济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一局面的出现和继续发展,超出了1980年代所有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预想.1980年代日本学者曾预测,中国可能在21世纪成为经济大国,但那将是遥远未来的事情.但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大国化提前到来.

中日经济实力差距正在缩小.以美元换算的中日GDP之比,1990年为1:10,1995年为1:5,2004年为1:2.4,2007年为1:1.76.据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赶上日本只需2-3年,以后就将逐步把日本落在后面.届时,中日人均GDP则仍将有10倍以上的差距.按购写力平价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两国的人均GDP之差也没有以美元计算的那么大.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达2.2万亿美元,远大于1.3万亿美元的日本对外贸易额.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5万亿美元以上而居世界第一,也远超过约1万亿美元的日本外汇储备.

中日经济合作迎来了升级换代的转折期.以往的基本态势是日本经济拉动中国经济,如今正朝着中日双向对等合作转化.近十几年来,中国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特需”在日本挣脱萧条方面功不可没.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而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如今,在贸易上“谁更依赖谁”的局面也在发生逆转,中日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中已占17%左右,而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已降到12%左右.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已起步.中日经济关系结构正从垂直分工型向垂直、水平分工并存型转化.例如,过去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一流日本公司均把比国内技术水平落后约10年的产品卖到中国,最近则日益与国内同步.如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

中日正处在同时崛起的时代.走向共赢,还是进行“零和竞争”,是中日都要作出回答的共同课题.当一方的发展势头更好时,另一方能否以平常心甚或热烈欢迎的心态加以看待?经过十余年的相互心理调整和舆论变化,中日关系开始走出情感上相互碰撞的阴影.中日双方高层与各界的相互认识日趋冷静和客观.

在经济内涵上,相互传统产品贸易和制造业投资,已是日益市场化和饱和化,日本对华援助在2008年也迎来了中国的“毕业”.中日经济合作若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此,首先要改变观念,开拓视野,使双方有一个在更高层次上互惠双赢的新思路.

中日经济合作的法律与制度环境,也需要更新换代.一套只适用于以往的传统贸易与投资的软环境,将远远适应不了未来日益高新化的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需要.

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将是中日经济关系面前的一片新的广阔天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曾孤独地推动东亚合作,但它孤掌难鸣,一直受到欧美的怀疑和敲打.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中日两个经济大国共同推动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历史机遇,东亚各国也首次面对着由自己决定本地区命运的可能性.

暖春之旅,新型合作呼之欲出

5月7日,与福田首相签署了中日间第四份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还发表了补充文件――《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综观其内容,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升级换代的蓝图跃然纸上.

中日已达成了重要共识: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中日作为两个负责任的大国,决定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这意味着双方都准备以平常心来接受对方的“和平崛起”.这是中日关系相互定位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中日间的这些新文件看,两国已为提升相互经济合作形成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要在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新型互利项目以及国际经济领域上加强合作.

在新的政治文件中,双方提出了加强对话与合作的五大领域,其中有三大领域都与今后的经济合作有关.

在“加强互利合作”领域,中日将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作出贡献.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双方将在能源、环境、贸易、投资、信息通讯技术、金融、食品及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商务环境、农林水产业、交通运输及旅游、水、医疗等广泛领域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从战略高度有效运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

在“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发展”领域,中日将就本地区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加强协调与合作,包括“本着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原则,促进东亚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稳定和开放的亚洲.”

在“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领域,中日愿就重大国际问题加强协调,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包括在国际共识框架下,积极参与构建2012年之后有实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贫困、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领域开展有效合作,共同为推动解决上述问题作出应有贡献.

中日发表的新联合新闻公报,涵盖了多达70项的合作项目,包括双边合作和国际合作两大领域.

从第24条到第56条共33条,都是关于双边经济合作的事项.

中日将提升合作机制、协议、法制环境的水平.公报提出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下一步议程,提出要加强贸易投资法律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更为宽松的商务环境.

能源与环保合作是一个重要亮点.一是继续开展部长级能源政策对话,二是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其内容具体到如“开展通过捕集和封存煤炭火力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CCS)提高石油采收率(EOR)方面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推进“中日节能环保商务示范项目”,“日方培训中方节能人才”,建设与环境相关的研究生院网络,启动“中日节能环保合作咨询窗口”,加强核能发电领域的合作,就节能方面的政策措施等广泛交换意见、共享信息,继续支持天津市和北九州市、神户市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方面开展合作,实施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推动沙尘暴共同研究,促进亚洲国家在包括二氧化硫等大气环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关于兼顾防治公害和减缓气候变化协同效应的具体合作.

饮水安全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两国将起草关于促进中国农村地区饮水安全供给及介绍并推广日本在普及简易自来水管道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关于有效管理水资源、预防水污染、治理水灾等水资源领域的合作.

食品安全也得到了特别关注.中日将继续致力于尽早查明“冷冻加工食品中毒案件”真相,加强在动植物检疫领域内的合作,中方允许日本精米正式对华出口,日方允许中国新鲜南瓜对日出口.

双方还将在森林、矿物、生物燃料、农业、医学医药、知识产权、信息通信、金融、流通、旅游,以及朱、大熊猫保护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从61条到70条是有关国际合作的项目,其中有6条是有关国际经济合作的事项.

中日提出要开展清迈倡议多边化、亚洲债券市场倡议等区域财金合作,对双方签署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联合声明表示欢迎,将就向第三国援助问题、非洲问题等进行司局级对话,探讨分享援外经验及在援外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就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问题继续展开泛讨论,继续合作推动多哈谈判达成广泛和平衡的协议.

在今后中日经济合作的道路上,还可能出现政治风浪的影响,也许还会出现“饺子风波”那样的事件.但是,其前景道路已经打通,桥梁已经搭好.既然双方都认为经济合作是互利互惠的,那么它就没有理由不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这一潮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