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泥湾

点赞:1793 浏览:46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红色旅游似乎是南泥湾的最后一张王牌,令人遗憾的是,这里全年接待游客仅一万多人次,而且主要是延安周边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干部和军人.


远远地,我们看见了一把高高耸立的铁耙.此话真的没有任何不敬―它看起来酷似猪八戒拿的那把.

这时我们刚从又闷又挤的中巴车里挤下来.车老板一听我们去南泥湾,直皱眉头.“怎么不去壶口呢很快就到壶口了.”很少有人像我们这样专门去南泥湾,都是去壶口,捎带在途中的南泥湾站一会儿,“歇歇脚,撒泡尿,接着就走了”.

下车的地方恰好是南泥湾镇政府门口.“发扬南泥湾精神等”,政府院里的墙上、宣传栏里、雕塑旁,都是这样的标语.对面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和郁郁葱葱的土岭.真的很像江南,只是看不到水牛.

继续走,铁耙两旁的器物逐渐清晰起来:一根长矛和一条,都是木头刻的.耙、矛和,拱立成一个稳固的三角,旁边是一块石碑,上刻“三五九旅屯垦纪念碑”,碑下放着一把破烂的藤制圈椅.既然是纪念碑,既然是文物,总会让人感怀过去,遥想当年的岁月.不过当我转了一圈,发现纪念碑背面新刻着一个“寿”字时,便无法不心生疑窦―这把椅子也难免是从哪个邻居那儿随便搬来的.

当我像众多游客那样无法免俗,也想举起在此“拍照留念”时,事情发生了―顺便说一句,那真的好轻,我用一根手指就轻易举过了头顶―就在这时,一位老大爷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头顶,接着从石阶上小跑着下来.眨眼工夫,这个头裹白羊肚手巾的老人在我面前站住,伸出手,气定神闲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因为我不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

“两块钱.”他说.

“什么”

“两块钱.照相两块钱.”

“旁边没写清楚啊.没有提示.”我说.

“两块钱.”

“你没告诉我在这儿照相需要交两块钱,大爷.如果告诉我了,我会先掏出钱来给你,或者压根就不照了.”

“你照了.两块钱.”他说.

好吧,我掏出了两块钱递给他.他把钱揣在裤兜里,一蹦一跳地上了台阶.

“多大年纪了,大爷”我问道.

“75了.”他头也不回地喊道.待他爬上台阶,又补充了一句:“现在照多少张也不收钱了.”

OK,我心里说,我不需要再照了.

这不算什么,等我们走到镇中心广场时,方明白那才是摄影世界的真正奇观.

“大生产运动”雕塑四周,密密匝匝地摆满了木刻的机、大炮和农具.我数了一阵子,无法得到准确的数目―“三五九旅”的全体战士午餐休息时,将所有的炮和农具堆放在一起,才有可能造就如此壮观的场景.这样说或许有点夸张,不过数目真的是惊人.

那些照相摊点的数目同样惊人.整个广场俨然一个巨大的服装市场,每个摊点都挂着天蓝色的红军军装、土褐色的八路军军装、大红大绿的当地妇女服装,还有粗而长的大辫子―粗劣的尼龙制品,看起来毛毛糙糙,脏兮兮的.如果你想模仿当地百姓照相,老板还会提供白羊肚手巾.

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都会被几个老板围住,问你是不是需要穿上这些服装照张相―重点在于服装,而不是照相,毕竟现在几乎人人都有相机了.

“既可以穿红军衣服照,也可以穿八路军衣服照.”一位老板吆喝道.

起初我以为,他这样说只是为了扩展生意的更大可能性,因此很搞笑.经他稍作解释我才明白,这样的强调很有必要,因为多数人都误以为大生产运动发生在“红军时期”,这是很大的常识性错误―其实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时已是八路军编制.

那是在1941年春,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

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开展起来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来此视察,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字.

在三五九旅进驻之前的几百年间,这个位于延安东南四五十公里的小镇并非一片荒芜,相反,据史料记载,那是一个人口稠密、农牧兴旺的世外桃源.满清入关以后,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刻意制造民族仇杀,导致军阀横行,土匪肆虐,此地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最终,这片富庶的河川变成了几难复苏的“烂泥湾”,并一直持续到八路军的到来.

八路军之后,南泥湾再陷低谷.

1965年10月,“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陕西省政府决定组建省农建师141团,也就是现在的南泥湾农场.由于种种原因,农场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单一.自1965年始,南泥湾农场一直以农耕为主,工业和手工业等其他产业若有若无.就农业来讲,受自然条件限制,主要农作物只有玉米、水稻及紫苏,每年收获一季,农耕产出微薄.我们访问当地人得知,惟一值得他们骄傲的似乎只是稻米加工业―当地出产的稻米质量很好,且有了自己的品牌,不过也仅止于此.另外,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也使畜牧业受到了很大限制.可以说,如今的南泥湾,“遍地是庄稼”的描述或许是对的,你却很难在这儿看到牛羊.昔日的“陕北好江南”渐被中国超速行驶的经济快车抛下.

红色旅游似乎是南泥湾的最后一张王牌,不过,能真正称之为旅游产业的,也就是位于小镇中心地带的大生产展览馆以及旧居,令人遗憾的是,这里全年接待游客仅一万多人次,而且主要是延安周边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干部和军人.

看起来,旅游业带来的惟一经济效益便是广场上的照相留念了,这可以很好地解释木刻的炮农具与“照相户”何以如此众多―除了收种稻谷,余下的时间又能做什么呢

当地人也认为,这里几乎毫无旅游配套设施,且景点单一,看完大生产运动展厅和旧居后就只能离开了―而且要赶紧离开,否则,天尚早时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只能包出租车才能赶回45公里外的延安.

如今的南泥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红色旅游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我们就是这样“回延安”的.

面包车老板小李开得飞快,要不是我们拦着,他甚至想在这狭窄而崎岖的山间公路上玩玩漂移.这个25岁的年轻父亲脸庞稚嫩,性格豪爽,对南泥湾的未来满怀期待.

“有人准备投资30亿,据说还要拨20亿.”

“这么大的投资,准备怎么用”我问他.

“搞旅游啊.人工湖啦、高尔夫啦、狩猎场啦,还有跑马场.到时候南泥湾就发起来了.”

“这么多钱,想不发都难啊.”

“是啊.听说,十年之内要迁十万人过来呢.到时候,什么生意都好做了.”

“现在为什么不好做呢”

“因为现在没东西么.什么东西都没有.广场上那些游客,顶多照张相就走了.留不住人么.”当地人喜欢把“嘛”地语气词发成“么”音.

关于大笔投资的事,我们已不止从一个当地人口中听说.后来,我们从当地媒体也看到了类似的消息―延安市商务局在2010年西洽会期间,与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签订了合同,“拟投资20亿至30亿元将南泥湾打造成一个生态风景区”.

小李师傅口才不错,谈起南泥湾的未来时如滔滔江水,虽然有时他的问题颇为幼稚,比如他问我们,“北京有窑洞吗”可他又清楚的知道北京烤鸭的.这个求知欲极强的上进青年有一个理想―当那些投资真正到位,当那些项目都有了眉目之后,他会在家门口开个饭店,“因为那时候人就多了,钱怎么都好赚了.”

同类论文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