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

点赞:25824 浏览:1183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金融危机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有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4个方面.吉林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扩大就业的同时,也加大力度规范高校行为,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高校自身改革和大学生自身的调适也极为重要.

关 键 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刘佳(1979-),女,长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中外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C9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97-03

2008年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它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就业的寒冬.这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其已成为社会的难点和热点.大学生是社会的建设者和较高级人才,其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吉林省为例,2009年仅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就超过14万人,达到历史新高点.如果加上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和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2009年全省毕业的大学生预计将达到18万人,这其中面临就业的人数超过12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队伍面对的却是紧缩的社会岗位需求,这对政府、高校和就业者自身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及吉林省政府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以供探讨之用.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制度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分”到现在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双向选择”,促进了大学生择业的主动性以及企业的自主性,为完善人才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直以来,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制度规范方面,大学生就业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按照市场发展规律自然要紧缩就业岗位、提高就业门槛.这就造成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用人单位因素

面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迫切的局面,部分企业盲目提高录用门槛,非名牌大学、非研究生、非男生等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低起薪、工作经验等因素也经常成为阻碍应届大学生进入企业的一道门槛.此外,部分企业单纯从经济利益出发,采取对求职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给缴纳社会福利金、在试用期满后无故解聘的方式为企业谋利,这些都损害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三)高校因素

第一,扩招的影响日益显现.就全国来看,自2002年开始到200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增长数百万人,到2008年已达到599万人,相应地,大学生待业人数也已超过百万人.如前所述,2009年吉林省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已达到18万人.如此数量的大学生求职者涌入社会,连同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自然就造成了求职难、学历贬值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第二,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不科学.伴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和滞后的现象.课程的设置既缺乏坚实的理论教育,又缺乏实用的通识教育,教育出来的大学生缺乏“精”、“专”、“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本科生填鸭式、研究生放任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是缺乏创新力和动手能力的人.大学生本身也呼唤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这表现在大学生进行选课时,更乐于选择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的课程.


第三,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过渡性活动,是了解工作岗位、社会礼仪、制度运作的良好机会.大学在课程安排上普遍设有社会实践内容,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这种实践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仅限于大学生通过一些关系到某某单位盖个章,或是象征性的到某某单位实习几天,就草草交差.学校和大学生的这种态度,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既无意义,又弄出许多查重事情来.这不仅浪费了大好的岗前培训机会,从长远来看,对社会、学校,尤其是大学生自身,都是弊大于利.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不愿放下身段.根据中国广播网的报道,2009年上半年吉林省举办了一次历年来最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本地企业首次包揽了几乎全部就业岗位.令人意外的是签约人数并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们不愿放下身段,在择业时存在“官本位”思想,对城市、岗位、工资等要求过高.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扭转大学生就业观念,政府花再大力气组织招聘,也达不到理想效果:“我们搞了一个调查,73%的大学生就业时选择了沿海地区,选择了副省级以上的城市,选择了党政机关,很少有学生留下来在北方,在基层.有的大学生找到了一个岗位,但未必就是最终的选择,择业观念的转变,我以为这才是最根本.”

第二,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求职技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两强两弱”:依赖性强、功利心强,耐挫折能力弱、自信心弱.依赖性强表现为许多大学生在毕业阶段,仍然成天呆在宿舍、学校,坐等单位上门,依赖学校或家人的帮助实现就业.功利心强表现为大学生往往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单位的待遇、职位,工作之后不能踏实工作,好高骛远.耐挫折能力弱表现为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心灰意冷,在困难面前采取逃避的方式.自信心弱表现为大学生在面试时过于拘谨和紧张,回答问题时思路不清晰,或是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二、吉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到2009年8月末,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及省政府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有关政策精神,吉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4个方面.

(一)政府方面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依法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如吉林省计划从2009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力争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协助村委会工作.用2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大学生充实社区怎么写作”项目,每个社区选派一至两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怎么写作及管理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给予免除费用、免费培训等援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

(二)用人单位方面

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严禁就业歧视.如对当年聘用高校毕业生人数多的企业给予发展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照顾,鼓励大中型企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要求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的单位积极聘用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区要加强高校毕业生人才库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建设,对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各类用人单位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实行包括院校歧视、性别歧视和民族歧视在内的就业歧视.

(三)高校方面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写作和就业指导.吉林省省长韩长赋表示:“要坚持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调整学科设置,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就业技能,把学校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各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怎么写作机构的建设,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采取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每年开展为期一周的“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对就业工作上弄虚作检测的高校,在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就业率连续3年不达标的高校,采取减少或停止招生的措施.

(四)大学生方面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如吉林省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累计到2009年8月已发放贷款1546万元,直接扶持高校毕业生228人,带动1053人实现创业、就业.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全省每年组织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长春、吉林等城市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等.

三、对吉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分析

大学生承载着发展和建设的重任,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吉林省政府针对本省具体情况制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涉及到就业环节中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调动整个社会,团结一致共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尽管如此,以上内容都是从政府调控角度做出(下转100页)(上接98页)的.宏观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严峻的就业环境.对企业而言,市场规律及经济利益仍然是主要的驱动杠杆.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精英”,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创业.在这方面,高校和大学生自身才是根本.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强调,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恢复,减少贫困、饥饿和童工现象,提高收入、改善健康和生活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通过高校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高校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除了应在就业培训和指导方面下功夫外,更应该从大学生入校之日起,便在培养人才方面充分考虑定位问题.社会的需求和知识的更新推动高校进行改革,为此,要明确所培养的学生的社会定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时,紧紧围绕定位,改变学校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加大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并注重将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落实到位,使社会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身努力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重大的冲击和考验.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心理的调适,克服浮躁、自卑、逃避等情绪,树立自强、自信的精神面貌,努力践行“为就业而来、为创业而去”的理念.

(责任编辑:郭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