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贸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

点赞:14003 浏览:592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337-02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经贸类学生人文素现状的分析,论述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我校实际,探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和途径.

关 键 词高职院校经贸类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重视,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而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人文教育缺位的情况在一些学校依然存在,地位边缘化、师资缺乏、课程设置陈旧、保障制度缺失等问题令人担忧.

一、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思想定位模糊.人文素质问题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位不清,其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没有得到肯定.有的学校只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全面系统地贯穿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2.教学内容观念混淆.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而人文行为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其中,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但部分高校将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误以为只要开设了人文课程,就等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育方法简化单调.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导大学生理解普遍的人性、感悟人生的哲理、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尤为重要.现在大学中有关人文素质的教育还以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局限于人文知识的宣讲和介绍,缺乏师生间的充分沟通和广泛对话.

4.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不再是封闭的塔,大学校园中的人文精神面对浓厚的商业气氛的考验和侵蚀显得不堪一击,世俗化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主导着大学生的自我选择.很多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没有分数、奖学金和证书有用,人文课程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与缺失,人文素质成为不被大学生关注的边缘性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和途径

高职院校经贸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要求建立一个系统全面又具体可行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根据经贸类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我们认为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准确定位经贸类人文素质教育目标.要塑造学生人文素质,就要充分认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避免畸轻畸重.尤其是经贸类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需要重新考虑“文理”的关系,“重理轻文”或将二者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

高职经贸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可以这样定位:以人为本,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认知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并能将其内化为人文素养,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审美性、性、艺术性和社会意义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促进学生技能和做人的全面发展.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的各个环节着手.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文素质必修及选修课.要确保人文课教学的主渠道畅通,第一要务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合理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突出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在高职院校经贸类人文素质课的设置上要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职业性要求使得不同类型学校人文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据在我校以及部分兄弟职校的调查,得出经贸类人文素质教育的侧重点是:在人文精神方面主要是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在人文能力方面主要是以语言表达为要点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信息的检索和利用能力;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些要素,进行课程的整合和调整.

②尝试将某些优质人文课开设成特色课程.一个大学人文教育要精心设计几门必修课作为人文教育课程的“纲”,可以尝试将某些优质人文任选课开设成本校的特色课程.再通过这些优质特色课程持续的课程建设以及良好的品牌效应,举纲张目,带动其他人文类课程的建设.

③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人文素质课尤其是任选课是对经贸类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课程内容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等多个部分.

3.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高职人文教育的课堂教学空间有限,要广泛开发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体系、有侧重地进行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核心层面的人文精神不是可以通过讲授、训练赋予学生的,它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陶,并且必须贯穿教育的始终.因此要将隐性课程的重点落在人文精神的养成上,在专业实训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等建设中,有意识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因素,对学生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网络等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渗透.如在学院人文学术论坛上,请本学院不同系、不同专业的教授,以及青年教师和学生就各种人文学术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公开辩论,以达到多学科交融、人文素质整体提高之目的.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上说,来自社会的人文教育其深刻性、丰富性和持久性是校园所无法比拟的.

三、我们学校经贸类专业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

我们学校经贸专业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教育历程,虽然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差,但始终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其核心则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具体实践活动以及环境氛围的熏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精神提升和人格塑造.

1.学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课程体系建设.在2008年9月我们经贸系召开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座谈会,会上确定了以“两课”为核心,以制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平时的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到思想品德课考核中,占期末总成绩的60%.形势与时事政治采取学生每天晚上7:00-7:30看台的《新闻联播》的转播,要求学生做笔记,每学期进行考试,考察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掌握情况.学校设置了通识教育选修课,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相应学分的课程.通过学术讲座,班级讲座及播放百家讲坛等形式拓宽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渠道,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提高.

2.重视文化氛围的体现.文化氛围体现在校园内长期存在的各种人文景观上.学院比较重视文化氛围的体现.如:校门口的文化墙、图书馆门前的名人塑像广场、象征着凝聚的建筑型标志等,这些人文景观,每时每刻都向师生们默默地传递着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校园精神,激发起他们爱校、建校的热情,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高职院校经贸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文化氛围体现在校园的舆论宣传上.结合每一个时期的形势和学校的中心工作,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标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报、班级板报等,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学生会、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活、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文化品位得到提高.

总之,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成果.高校如何更好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