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间公历制成本与收益

点赞:20818 浏览:948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各国会计期间的设定来看,会计期间的选择可以是多样性的.199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7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1994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6版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文献均规定了中国的会计期间(或称纳税期间、预算期间)继续采用公历制,即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任何一种会计期间制度的采用都会对这个国家的民俗、微观经济操作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管控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巨大影响.会计期间制度对民俗、经济等方面的正面影响,称之为采用这种制度的收益,负面影响称之为采用这种制度的成本.自1939年以来,公历制的使用在我国已有70余年的历史,这种会计期间制度的收益与成本问题,极少有人问津.本文拟通过对公历制成本与收益因素的分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唤起人们对该问题的重新思考,便于优化中国的会计期间制度.

会计期间采用公历制的成本因素分析

(1)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伤害财会人员家庭和谐的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公历制似乎缺少了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工作和人员的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公年制的实施,必然导致中国会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在元旦后至春节前后工作量的巨增,人为地制造了会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与家人,与节日氛围的不和谐.毕竟春节是全体炎黄子孙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在民间的时间跨度并不是国家所规定的三天春节检测期,这三天只不过是个而已,民间的时间跨度应该是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尽管许多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得到了大大的简化,但是会计及相关工作依然因会计年度的结束而与春节发生巨大的冲突,这些季节性的繁重工作常常冲淡了会计及相关人员的节日心情,有时因报表编制工作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有时因债权债务问题在春节期间东奔西走或东躲西藏,忍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可见,现行的公历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思想.

(2)企业年终各项工作重叠,降低会计年报数据时效性的成本.企业会计年报的编制是建立在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才能有效进行.如年终盘点、审批、处理;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与职工个之间债权债务的催交清算;本年度经营决算;下年度经营预算;年度经济运营分析;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董事会或相关机构对年度报表、预决算方案的审批;分红方案的确定,年度先进工作者的表彰;下年投资计划的制定;拜访客户、酬劳供应商;感谢政府、慰问弱势民众等.这些工作交织在一起,常常会使企业会计年报数据确定不下来.这期间,如果有部门或是单位要企业上报数据,企业财务部门只能大致“捏合”一个数据上报而已,其数据的准确性是打折扣的.另外,年终工作一部分因会计年度终结而发生,另一部分是因春节到来而发生,二者交织在一起,使投资者、经营者有了更多调节企业经营业绩数据的理由.例如,有些业务发生的时间已经到了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期初――春节前,但业务发生的起因却是上一个会计年度业务的延续.如年终奖金、年终福利等的发放等.换言之,由于公历制的终结点与春节较近,以及中国人“过春节”即是“过年”的强列意识,造成公历制会计期间与农历制会计期间实质性的并行,实务中会计人员不能仅按公历制的时间限定编制会计年报,致使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受到很大的挑战.现实中,企业会计年报有几个版本,最具时效性的是报给老板或董事会的年报,通常由财务人员在春节期间放弃休检测,加班编制.另一个版本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由工商、财政等部门通知再编报.再有,我国证券交易所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完成年度报告摘 要披露的期限是4月30日止,首次预约披露时间一般为三、四月份的某一天.另外,税务上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与年度申报同时完成,即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完成汇算清缴.这种滞后四、五个月才能上报或公布的处理,一方面是对会计期间采用公历制而避让春节的缺陷的一种修补,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3)汇算清缴滞后,降低企业年度决算数据使用价值的成本.在我国,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在税款缴纳方面,《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就全国的实践来看,汇算清缴工作均是在次年的5月31日完成.即报送税务部门作为查账征收的主要依据会计年报,是在次年的五月份完成即可.由于汇算清缴工作的严重滞后,造成了只少以下两个方的不利影响:一是为政府财政收支不符埋下隐患.国家各级财政收入的准确数据只能在第二年的5月31日以后,才可能确定.中国有句俗话:量入为出.这也应是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下年支出的原则之一.没有一个准确的或者一个严重滞后的上年收入数据,下年的支出安排不能做到精打细算,这为年终的财政赤字打下了基础.二是影响企业税务筹划.企业由于税务筹划的需要,年初就需要对纳税事项、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投资理财、税收优惠、会计政策选择等进行统筹安排.上年纳税执行情况的数据对于下年度的税务筹划工作至关重要.企业上报税务部的会计年报包括:销售(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成本费用明细表、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捐赠支出明细表、境外所得税抵扣计算明细表、广告费支出明细表、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坏账损失明细表等十四个附表.这些报表从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投资理财、税收优惠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上年企业纳税执行情况,对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然而,这种反映是在纳税年度后的近半年之久才有的,这些数据对于年初就需要进行的税务筹划工作而言,有些滞后.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年报滞后,弱化了对财政预算编制指导的成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务院于每年11月10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各部门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提出编制预算草案的原则和要求”.第二十五条规定:“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财政部审核”.第二十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汇总的本级总预算草案,应当于下一年1月10日前报财政部”.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各级政府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应该是从每年的11月10日起至下年1月10日止.然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年报一般是在春节期间加班编制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对次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政预算年度采用公历制还有以下负面意义:造成预算执行与预算审批、预算批复之间的空白阶段.因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以前召开,导致在预算开始的前三个月,各级政府所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这种预算先期执行的现象,尽管《预算法》中明确了其合法性,但在事实上可能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肯定了上年同期支出的合理性,但上年同期支出未必合理.二是这种预算先期执行的危害较大,主要是弱化了预算的法律约束力,容易在制度上使上年同期不合理支出合法化,给本年预算平衡留下隐患.政府的财政预算如此,企业的经营预算也具有类似的问题.

(5)统计工作滞后,降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发挥指导作用的成本.目前,社会公众最为关心的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之一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支出法,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写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是收入法,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三是生产法,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不论用哪种方法核算GDP,都需要三个部分的资料:统计资料、行政管理资料和会计决算资料.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次年年初进行.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年底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GDP的核算依赖于会计决算资料,这是技术问题.但是,会计期间的设计、统计期间的设计却是管理问题.如果将会计期间与统计期间相分离,也许会计决算资料能够更好、更及时地怎么写作于GDP的核算.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很成功的经验.如:日本的会计年度使用的是四月制(即每年4月1日起至下年3月31日止),统计年鉴中使用的统计年度是公历制.这种统计年度与会计年度相分离的做法,使得日本的统计年鉴比中国的统计年鉴要提前约半年时间公布.日本每年最早一版的统计年鉴一般是在次年的1月下旬公布,而我国每年最早一版的统计年鉴要到次年的7月份左右公布.

会计期间公历制成本与收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6)扰乱中国资本市场的成本.公历制也是扰乱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银行结算时间也是采用的公历制,又由于许多企业委托理财的资金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绝大多数企业的委托理财协议被迫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前后签订的,于是在每年年底银行年终结算时就会出现所谓的“资金结算问题”:证券市场资金严重抽逃,银行存款虚高,岁末年初证券市场无行情.另外,我国证券交易所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完成年度报告摘 要披露的期限是4月30日止,首次预约披露时间一般为三、四月份的某一天.这种滞后的股市会计年报,还会影响企业融资计划与投资者投资计划的制定.会计年报对于理性的融资者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依据.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均要通过会计年报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本企业或个人的融资计划或是投资计划.当然,这种计划最好是在年初进行,这对已经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公司而言尤其重要.

会计期间采用公历制的收益因素分析

(1)与公历计时保持一致,增加与时俱进的感觉.我国最早是从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起,采用公历计时.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北洋政府公布《会计条例》,规定会计年度为7月制(每年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财政部呈请将会计年度由“七月制”改为“公历制”.同年九月,参议院议决修正会计法,由政府公布.新会计法中,将会计年度从“七月制”改为公历制.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北洋政府根据众议院的建议,发布更改会计年度令,重新将“公历制”改为“七月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一月,国民政府通令会计年度改“七月制”为“公历制”,并定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施行.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即公历计时.相应的会计年度、统计年度、计划年度、财政年度、纳税年度等也都采用了公历制.推行公历制有以下积极的意义:(1)国民政府和人民政府采用公历制是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反帝制,开创新纪元的思想,其主导意义是积极的、正面的.(2)与国际接轨.公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为一年.其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在计时这一点上比其他历法更简单、精确些.世界上除了公历外,还有农历(夏历)、埃塞俄比亚历、佛历(于泰国使用)、藏历、日本历、希伯来历、印度历、伊朗历、伊斯兰历、主体历(朝鲜)等十余种历法.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公历.在经济领域里实行全球相对统一的公历制,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比较.(3)与时俱进.经济领域中普遍使用公历制,与国家纪年方法统一,即经济历法与国家历法相一致,便于按期总结一个国家过去的经济状况,也便于表述国家的经济历史.同时,也有利于展望一个国家未来的经济愿境.

(2)推进国人过洋节的习惯.公历历法源于西方,包涵了自然科学的因素,也包涵了西方民俗、宗教等人文、社会因素.对于公历制的使用只取其自然科学的一面,而摒弃民俗、宗教等人文因素的一面是决不可能的.在中国,会计期间、统计期间、预算期间、纳税期间、计划期间等经济领域中的历法广泛使用整齐划一的公历制,必然会使中国的经济工作受到西方民俗、宗教的影响.如,圣诞节、情人节也在逐渐影响着中国人上班时的积极性,更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