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

点赞:25352 浏览:1183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

关 键 词: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产权契约理论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国家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发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了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家税收减少,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从供需层面、产权、委托写作技巧、激励与约束机制四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及特点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控制会计信息的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会计主体本身或者相关主体的局部的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编查重资料,检测合同,检测印章;编制检测会计凭证,记检测账,编检测报表;凭空捏造收入,盈利,资产,负债;伪造变更记录和凭证;侵占财产,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记录虚检测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不易被发现和查处.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的学科.在论证其核心内容时,做了如下检测设:人是合理理性的人或经济人;资源都是稀缺的.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会计信息失真定义为: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有关经济人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小团体谋取非法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

二、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从大庆联谊到郑百文、从麦科特到银广夏,再至欧亚农业,近年来,上市公司公告的会计信息一次又一次失去了它所应有的基础――真实.为他们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也一再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甚至面临行政处罚乃至司法的惩戒.而随着这些财务丑闻的不断,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产生的不仅仅是疑惑,对它的信任度几乎降至冰点.对此会计界并没有漠然视之,不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从会计学角度进行理全面细致的分析,也提出理许多解决方案,企图以此来改变会计界所面临的这种不理局面,但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这种局面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单单从会计学角度出发来探讨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过于片面.从理论研究上来看,会计理论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小小分.会计理论固然有其特殊性,但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从哲学上来讲,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经济学的普遍理论当然也应该适用与会计学.不能片面的认为搞会计研究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相反,我们在强调其特殊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其一般性.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着手,运用已有的经济理论和近几年经济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开掘出一片新领地.由于会计学和经济学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决会计方面的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失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供需层面分析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普遍性上来讲,它也必定符合经济学上的供需理论.依据经济学的原理,只有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才会主披露会计信息.因而,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起的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牺牲,直接影响到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其质量的高低又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此层面上出现问题时,就要从企业的高度来考虑.另外,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愈是充分详细就愈有可能增加企业的劣势竞争成本,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竞争风险.因而,企业在披露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会计信息时,往往闪烁其词,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其投资者或者意向投资者最关心也最想知道的问题.现实中当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为了趋利避害,往往选择了降低竞争劣势成本,因而不可避免的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产权不明晰

著名产权经济学家登姆塞茨给产权认为“产权就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的任何一个存在利害关系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产权关系人.我国的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的最要转型期,在围绕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产权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从两个方面来看:

1.产权缺少明确归属

产权归属明确是实施会计监督权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的产权的所有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代价,这也是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的动力所在.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企业转型期的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明确,突出表现在经营权的归属问题,由于这种权利归属的不清楚现象,致使企业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会计失真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2.产权界定不明确

产权界定不明确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其理由如下:产权界定不明确,将会使企业的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形成所谓“公共产品”,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为谋求公共产品利益的而故意扭曲真实的会计信息.产权界定是确定会计信息监督权限的前提,产权与监督权如没有处于对等的地位,就无法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三)委托――写作技巧双方签订的契约不完备,带来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委托写作技巧理论实际上是对契约理论化的具体化.依据据经济学上的“契约理论”,企业的所有者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而聘请专门的企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而签订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契约的一方企业的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企业资产的管理者,即写作技巧人.由于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开,企业的管理者即写作技巧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的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运作,写作技巧人成为企业的内部人.而资产所有投资者,即股东由于不参与公司实际的的经营管理,则成为“外部人”.在契约关系中,由于二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各自的利益目标也不同,不可避免会出现委托人与写作技巧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的情况.无论是企业资产所有者还是企业法定代表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经理人不可能完全按照委托人大的意图进行企业管理经营,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的写作技巧人可能提供虚检测的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委托人与写作技巧人双方的利益冲突是致使会计失真的直接动机.由于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可能比得上经营者,这种博弈双方对信息的占有不对称,使得企业的写作技巧人有机会实施一些危害委托人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行为.产权在组织中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它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激励约束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条件.激励与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经营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或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而约束机制的缺乏则导致所有者给经营者让渡过多的权力且缺乏有效监督,从而使经营者因公徇私、枉法的的行为不断发生,直到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者管理者枉法的事件被揭露后才发现.这就说明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