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质量管理之比较

点赞:17679 浏览:810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文章从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企业质量改进的途径.

[关 键 词 ] 产品质量标准 质量管理技术

最近两年,很多新名词,如“苏丹红”“孔雀石绿”“转基因食品”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关注,原因是与上述“美丽”名字相关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惶恐之余人们也在思索产品质量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质量管理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希望对中国的质量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一、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古已有之.在以货易货的时代,货物交换通常发生在较小范围内,参加交易的双方彼此相互熟悉,双方进行交易的产品一般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否则当事人在道德或个人声誉上就会受到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交易双方不再相互熟悉,甚至不直接参与交易活动,单纯依靠道德力量或个人声誉来保证产品质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如何依靠除道德或个人声誉约束外的其他力量保证产品质量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实践证明制定和执行产品质量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好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个消费者都在或多或少地参与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为维护其自身利益通常通过设置壁垒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WTO各成员国的努力壁垒的形式也逐步由关税向非关税壁垒转变,通过标准、技术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合理要求” 已经成为各国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如欧洲以外国家的产品必须符合欧共体指令和标准(CE)方可进入欧洲市场,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外国商品必须通过“保险商实验室”(UL)的认证等.

中外质量管理之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标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产品质量标准的功能由最初的保护消费者利益进一步发展成为限制进口的手段.最近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对标准的认识:产品质量标准不仅能够保障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能够成为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确定产品满足用户使用(或怎么写作)要求的原则性技术文件,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产品质量标准的竞争,谁拥有了起草标准的权利,谁就拥有了不可比拟的竞争力.

发达国家都将国际标准化战略作为其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力图将本国的利益和要求通过国际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对我国的标准化工作非常热衷,积极参加甚至不惜投入资金参与我国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对标准的意识淡薄,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响应程度很差,到目前为止我国负责起草的国际标准仅有10余项不能不说明我国企业的标准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

2.标准的编制机构:以美国为例,美国制定标准的机构可分为三类: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简称ANSI)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各行业学(协)会、写作特别委员会.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是美国民间由1300个国内公司与国际公司、30个政府机构,20个学会以及250个职业、技术、贸易、劳动与消费者机构组成的非盈利性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起着国家标准化中心的作用,可代表国家参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化的工作,也是美国内外标准文献及标准化信息的集散中心.具有权威性的ANSI自身制定的标准不多,为了充实国家标准,ANSI从品种及数量庞大的470多个学(协)会制定的专(行)业标准中选择成熟的、对全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提交ANSI技术委员会审核,被认可后即升级为国家标准并冠以ANSI代号.美国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国家标准的数量、内容靠行业标准充实、完备,而行业标准的水平、质量靠国家标准的接受、认可而肯定.

我国在标准制定机构方面存在管理层次过多,部门交叉、机构重叠、责任不清甚至出现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象,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比较混乱,同时由于机构改革,以前很多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发达国家均实行自愿性标准体系,在我国,产品质量标准与产品技术法规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因此在标准的制定机构上存在差别.美国的标准制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政府与标准制定机构之间以协议方式约束,这些组织得以存在的惟一理由是保持了组织的中立、公允性.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民间性的产品质量标准化制定和认证机构,这与我国并未采取自愿性标准体系有很大关系.

3.参与标准编制的人员:标准的编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要依托标准编制领域的最新技术.美国采取科技开发和标准化政策相结合的措施保证标准编制的先进性.美国规定,科研人员参加标准化活动和参加标准制定的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一个指标.

在我国,科技研究、产品开发与标准化工作相脱节,使得站在最前沿科技专家往往难以参加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参加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造成我国编制的标准缺乏科技含量.

由于标准的编制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目前我国标准中的大量技术数据和指标是在考虑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国外技术数据进行保守修正的基础上编制的,一般要比国外标准要低,即使有些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也由于我国企业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标准不能正确实施的问题.

标准的更新工作要适应科技和市场发展的要求,而我国在标准的更新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已经明显过时的标准尚未废止,使得企业在执行标准的选择上无所适从.

二、质量管理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应用质量管理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美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研究质量管理技术,当时的主要成就有两项: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的过程控制理论和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道奇与罗米格进行的抽样检验技术.目前上述两项技术已经为多个国家采纳,我国根据上述两项技术的结果制定并颁布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如常规控制图国家标准GB/T 4091-2001就是根据质量控制技术而制定的,同时我国参照美军标颁布抽样检验方面的国家标准有22个.

除统计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方案外,美国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公司使用的6σ理论在世界制造业掀起轩然大波,我国制造企业也已经有很多在进行6σ管理.

日本产品的质量目前在世界上有很好的口碑,这与日本企业研究和应用质量管理技术有很大关系.统计质量控制、质量机能展开、田口方法和质量圈是日本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武器.质量机能展开是日本的赤尾洋二博士受到Bridgestone轮胎公司久留米工厂提出的“工序保证项目一览表”连接了真正的质量和工序要因方面的启发而得到的一种通过“质量屋”把顾客的语言(Voice of Customers)转换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语言(Voice of Engineers)的方法.以增强产品抵御各种干扰的固有能力,减少产品的质量波动,从而提高产品稳健设计的田口方法在改善日本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抗干扰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目前质量机能展开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几大汽车制造商多年以前就开始使用质量机能展开方法,美国军方甚至将质量机能展开方法的应用与否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我国虽然已根据质量控制技术、抽样检验技术颁布为国标,但在应用质量机能展开方法、田口方法方面却没有进展,而这两项技术在大型跨国公司中的应用却很普遍.曾经为人称道的“鞍钢宪法”也中断了,反而被日本人学习用于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产品质量责任方面的法规很不完善,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因产品质量责任问题的赔偿金额和风险,客观上对企业改进产品质量不利.美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规比较完善,企业因产品质量责任而付出的代价也很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产品质量责任的风险,客观上促使企业关注产品质量,不断进行质量改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