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评比中的乱象面面观

点赞:22957 浏览:1056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职称,是拦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坎,绕不开也跨不过,但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因为职称不仅仅涉及一个教师的待遇问题,更涉及到每个教师的专业职务、专业地位问题,有无职称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目前职称评审存在很多怪现状,让人有些愤而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中小学职称评审存在以下乱象,通过这些乱象的概括和描述,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反思职称评审制度,推行一种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职评制度的激励机制,促进教育发展.

乱象一:中教正高级职称成为各级领导的“特供”

职称,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不仅代表一个教师的地位,还与收入成正比,即职称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然而,现状是越高级别的职称,越是成为少数领导的特供,很少有教师能够享受到其恩泽.

前几年,中小学中一直在实行一种3%的奖励,能评上3%的教师,工资待遇就要比以前高很多.于是,为了争得这个3%的名额,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一场争夺战空前展开,非常激烈,也制造了不少矛盾.于是,后来干脆取消3%的特别奖励.目前在中小学实行的正高级职称,实质和当年3%的奖励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级职称,这无疑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以及激励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正高级职称成为了领导们的特供,这次职称改革必将以失败告终.

教师职评比中的乱象面面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乱象二:职称评定中过分强调论资排辈,埋没中青年人才

目前,中小学评职称并不像大学那样,只要能够搞出科研成果,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晋级.一个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进入大学工作后,如果研究成果突出,会在很短的时间就能获得晋级,评定为副教授、教授,甚至还有资格做硕士生导师.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小学并不多见,即使有也仅仅是一种点缀而已,更多的则是按部就班的论资排辈.因此,职称评定一般都是按照年龄来论资排辈,根本轮不到一些所谓“年轻有为”的人评上高级或者更高的职称,要评还得依靠时间慢慢的等和熬.现在,能够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就基本不用上课.所以,这样的评选制度不仅没有激发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乱象三:职称评定中外语能力考试等成为部分教师不能承受之重

目前,职称考试内容有外语、计算机(实践和理论),普通话这三项.其中,外语成为了很多人考试职称的一个重大阻力.很多人都在质问职称外语考试到底有没有必要,这是一个必备的门槛,还是一种必备的素质?现实中这却成为一种门槛和一种形式,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职称考试的外语,教师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用,甚至大学毕业生,只要不是到中小学承担外语教学,其以前学的外语知识基本上没有任何用途.这样只会给教师们增加考试职称的负担,花更多的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其二,老教师和不教外语学科的教师苦不堪言.因为,有些老教师根本就没有学过外语,即使学过,也忘记,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试只好.于是,出现了老教师们只要交钱,然后去考场走一个过场,就能考过.因此,目前的职称考试,已经成为某些机构趁机收费的一个项目,甚至成为了中小学职称评审的一个毒瘤,不仅没有促进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相反,让教师们徒增烦恼.

乱象四:职称评定中与相关考试成绩直接挂钩评价

职称评定,有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显然,这个很不符合当前职称评审的现状.

其一,考试成绩不能成为评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成为其条件.正因为有这个条件的存在,才导致现在各个学校出现重点班、实验班、火箭班等,把优生进行集中,少数教师或者领导可以长期教这些优等生,而多数的教师则只能垫底,长期在普通班和差班之间徘徊,不仅在学校的考核奖励、地位上受到影响,就连评职称也要受到影响.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发展.

其二,升学科目能够以中高考成绩确定,但非统考学科就不能以成绩确定;同时,现在的考试语数外各占150分,物理化学两科共150分,政治历史体育各50分(重庆中考),于是,分值越重的学科教师在日常工作金、评优受到优待,分值不重和根本就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则要受到限制,就连地位也要比统考学科的教师低很多.因为,学校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升学考试学科教师们挣来的,和弱势学科教师毫无关系,这些教师在学校就没有任何地位.现在,如果连职称评审也要看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师根本就拿不出所谓的优秀成绩,其工作成绩根本无法量化,而高级职称永远都会把这些教师排斥在外.因此,他们在评审中处处受到限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学校各种奖励制度边缘化,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

乱象五:职称评定因名额和资金困扰让基层教师望洋兴叹

几年前,中小学进行了一次职称改革.在那之前,乡镇中学教师基本上没有资格评中学一级,更不要说高级职称了.这些教师有的甚至在评了中学二级职称之后10多年都没有机会评上中学一级.比如,某初中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现在还是中学一级职称;而笔者2000年毕业,正好遇上前几年的职称改革,中学一级名额扩大,按照年龄排序刚好到评中一的时间就有资格和条件评职晋级.这如果在以前,也许苦苦熬上10多年也没有评审名额和机会.

这次改革后,很多教师都能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评上职称,改变了以前的状态;但是,还是有一定比例限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中学一级、中高职称的名额基本上就满员了,换言之,前几年只要达到评选中学一级年限和高级年限,只要职称考试合格,基本上都能评上,但现在却又陷入改革前的状态,只有等到这些教师退休或者调离学校才能留出名额,后来的年轻人才有资格晋级,这就是当前职称评选的基本状况.后来,还搞了一段时间的评聘分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如果政府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中来,那么职称评审就不会存在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

乱象六:职称评定中论文写作的弄虚作检测、粗制滥造

现在,教育界都提倡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既能够教书育人,又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本是一种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手段.但现实中,很多教师既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甚至还要研究试题命制试题,根本就没有时间开展教学科研工作,那种既能教书又能写作的教师,少之又少.毕竟,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专门搞学术研究.中小学教师要评职称,但又写不出符合发表要求的文章来,于是便想方设法花钱请人、怎么发表文章.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出现论文查重、“学术论文”泛滥成灾,伪科研泛滥的尴尬局面,此时,论文评定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功能和作用基本上丧失殆尽.

乱象七: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

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这应该不属于职称评审制度的一个乱象,但却是这些乱象综合后的一个负面影响,正是这些不合理的评审制度导致中小学教育危机四伏.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2011年9月1日的《新闻1+1》节目中有一个调查:你愿意当老师吗?参与调查的5000多人,不愿意的占61.4%,愿意的只有38.6%.接着记者又问,您愿意做哪种教师呢?选择大学的是68.1%,选择中学的是15.2%,选择小学的是16.7%.这几个选项中愿意当中小学老师的还不到大学老师的一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您不愿意当老师的理由是什么?其中,待遇不满意的占45.8%,认为工作压力大的占24.4%,对教师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地位的考量则占15.7%和14.1%.这个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入教师行业,其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工资低和职称评审不能给中小学教师带来更多的福利,让很多教师看不到希望,以至于影响大学生在就业时对教师职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