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点赞:30808 浏览:1429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校师德师风,是指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校师德由个体职业道德素质所形成的职业氛围和风气.高校师德师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对学生和高校整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高校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高校教师大多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认真负责,无私奉献,他们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项关于师德师风的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能够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素质较好,热爱教师工作,敬业精神较高;51.4%的学生非常同意教师尊重学生人格;74.9%的学生同意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强;39.1%的学生非常同意教师坚持高尚情操,学生还比较满意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的表现.”[1]类似的问卷在教师群体中的调查结果为:“80.8%的教师非常同意目前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较好,对的领导充满信心;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认同教师行业忠于职守;90.9%的大部分教师认为能经常与学生交流;大部分的教师能够严谨治学;62.9%教师认为同事之间能够团结合作.”[2]高校师德师风也存在不足方面:第一,敷衍的教学态度.教学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教师只重个人科研,不重课堂教学,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敷衍了事的现象.对“教师有无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41.9%的学生认为个别教师有不备课的现象;23.6%的学生认为教师“敷衍授课”;2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在教室内接听手机;38.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在教室外接听手机.[3]还有一项对学生的调查显示:9.4%的学生很不或较不同意自己的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遵循教育规律.[4]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师德师风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二,功利的科研趋向.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从事学术研究的道德是高校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存在浮躁心理,不去潜心钻研,而是巧取豪夺,甚至抄袭.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对“我校教师搞科研的主要目的”的问题,73%的教师回答是“为晋升职称“,对“我校教师科研存在不严谨现象”这一问题,60%的教师回答是多数教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搞科研,少数教师抄袭他人的东西,34%的教师回答是“少数教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搞科研,多数教师抄袭他人的东西.”[5]上述调查,虽然只能部分反映高校教师的科研现状,但却不得不承认,高校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功利性.

第三,个人利益至上的怎么写作动机.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首先,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旱涝保收的谋生渠道,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不是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因此,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少应有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以挣钱为目的,无心钻研业务,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往往以待遇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敬业的态度,有的教师干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行政人员怎么写作意识不强.行政工作者是高等学校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影响着管理育人的实现.目前,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教师身上,而忽视对他们的关注.在一所学校的教师问卷调查中,48.3%的教师认为“担任我校行政工作的教师在处理行政事务上,普遍存在怎么写作意识差,工作效率低”;37.8%的教师认为“担任我校行政工作的教师在处理行政事务上,关注缺乏协调合作的精神”;只有15%的教师认为“担任我校行政工作的教师在处理行政事务上,怎么写作意识强,工作效率高”;对“你认为我校教师最能获得利益的工作是什么”的问题,65%的教师认为是“学校行政”,21.6%的教师认为是“科研”,12.2%的教师认为是“教学”,3.2%的老师认为是“学生教育与管理”.[6]该调查结论虽是一所学校教师认为的现象,却反映出高校行政工作者的怎么写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影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尽管影响高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就每一具体教师的职业品德的心理成分来讲,都包含了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三种基本要素.

师德认知是影响教师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直接因素.师德认知是“教师个体对师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以及据此进行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评判.”[7]师德认知的形成主要包括师德观念、师德信念和师德评价三方面的形成.师德观念是师德认知的初级阶段和基础.部分高校教师理解了师德知识,这并不意味着内心接受了师德规范的要求,只有当一个教师接受并遵循师德规范,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用来指导、评价自己的行为才算形成了师德观念.师德信念是坚信师德规范的正确性并伴有情绪色彩与动力性的道德观念,或者说它是师德观念的深化和升华.它与师德情感、意志、行为紧密联系.师德信念是师德形成中的关键因素,部分教师的师德信念也并未最终形成,但它一经形成,便成为主体进行师德评价的标准,支配师德行为的动机,激发师德情感、产生师德行为、坚定师德意志的内在因素,它是师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师德评价是用已经掌握的师德规范对自己或他人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言行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师德评价是师德认识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它对教师的思想行为起道德裁判、激励与调节作用.

师德情感是影响教师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动力源泉.任何情感都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师德情感是教师用一定的师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师德规范为教师深刻认识后,就会内化为主观上的师德需要,这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就是师德情感.师德情感在教师职业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乏良好的师德情感,便谈不上有良好的师德品质.若某种良好的行为并非出自教师的师德情感,就很难说这是良好师德的表现.因此,培养良好的师德情感和高尚的师德情操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教师的情感通常指对客观事物的好恶倾向,主要包括对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道德感.师德意志是影响教师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重要保障.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师德规范进行行动抉择、支配行为坚持到底的心理过程.它与师德行为紧密联系,对师德行为有调节控制功能.同时也对师德认识、师德情感产生影响.师德意识行为的基本过程:产生师德动机,确定行动目的;做出行动抉择、树立信心;执行决定、克服内外困难.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师德动机水平、意志控制力的程度和知行一致水平三个方面:师德动机在师德行为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行动激发功能、行动指向功能、行动维持和调节功能.意志控制力对师德行为和情感控制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遵章守纪是师德意志控制力的重要表现,它是一个从外在纪律向内在纪律发展、从强制纪律向自觉纪律发展的过程.因此,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并保持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对培养提高师德意志控制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德国思想家康德曾说过,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因此,提高高校师德师风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化机制,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和约束逐步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使内在的道德力量外化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促使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能自觉自愿地认同并遵守.这种机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构建:

提高师德认知、以知养德.首先,教师要加强专业化发展,师德建设是专业化的应有之意,是专业化的内在构成.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开发教师的职业认知、情感和态度,重视教师创造热情的激发、审美意识体验、审美能力的生成以及教师自身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与生活体验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充分尊重并发挥教师的主体自主性,使提高师德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成长需要.教师树立自尊意识是保持蓬勃向上良好心态的基础.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纳入师德行为规范的总体范畴,自觉自愿地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师德自我评价系统,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得到校正.第四,要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教师个体认识了师德规范及其所蕴涵的道德必然性之后,才能自己为自己确立师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陶冶师德情感、以情激德.要激发高校教师强烈的自豪感和事业心,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将外在强制性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要求,从而形成自己高尚的人格,这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也是自律机制的运行机理.首先,高校教师要充满、树立崇高理想.任何教师要想锤炼自己成为业绩显著、造诣精深和受人尊重的学者,都必须有理想.其次,高校教师要升华职业理想.列宁曾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8]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坚定信心,才能按确立的道德标准选择自身行为,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哲学意义上,这种信念也叫做价值认同,它“是指个人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中价值的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9]具体到高校师德师风塑造,价值认同主要指教师与高校组织在观念上对高校精神文化内涵的认可和共享,以及教师对自己在社会主流意识和良性期望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最终表现为学校师德师风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高校教师要把对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以价值认同支撑深厚的知识内涵和人生的高尚情操,促进教育视野的延续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磨炼师德意志、以意固德.首先,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其次,要内化责任与使命.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0]高校教师要把社会期待与大学精神文化认同看作是个人的内在责任,看作是自己对社会、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最后,教师要在价值认同中加强自我学习、着力提升教书育人和道德选择的主体性意识,增强教师师德师风修养和人格魅力.[11]进行自我教育、切实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行,渊博的知识和优雅的风度,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省察克治,唤起自己的职业良心.

发挥模范示范作用.高校要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对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营造人人争先的氛围.通过表彰先进的精神感召力,促进教师获得内在的道德满足感和上进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利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争当师德师风的楷模.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通过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员”、“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大张旗鼓的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