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的思维

点赞:29857 浏览:1415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源动力.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在于加强基础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紧抓基础教育中创新思维这个关键,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基础教育中的思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创新思维

一、何谓创新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是指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具体指的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人类通过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发现与创新构成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解放,为人类自我创造及发展的核心发展的矛盾关系.只有对于发现的否定性再创造才是人类产生及发展的基本点.实践才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创新的无限性在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在社会学领域,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二、创新思维的含义及作用

上文中我们知道了创新的含义,接下来笔者将引入创新思维的概念.在此之前,先来谈谈思维的概念.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思维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是其中的一种.

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通俗来说,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解答,这样的思维过程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运用它,大量的创新思维被埋没了.人们常常被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了主导,从而导致创造力没有发挥出来.

创新性思维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十分的重要.创新思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有一段这样的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三、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长期处于旧的教育制度之下,创新思维不够.我们的国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所以给我们的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严峻的课题.我国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如何在基础教育中运用创新思维

首先,应该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拥有相对成熟而又开放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教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接纳外在的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的不断交流碰撞之中.获得个人鲜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长、生成.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有几个障碍需要克服.一是思维定势.一个人的思维一旦定在那儿了,就会钻进牛角尖出不来,那么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为什么思维会进了牛角尖,进了死胡同,出不来呢?这个思维定势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是服从权威,二是从众心里在作祟.权威说过了,我们就没法说了,我就定在那儿了.从众心理,就是个体顺应了群体,盲目地有理无理地顺应了群体,顺应了先验,我过去是这样的,我的思维也定在那儿

除了顺向思维以外,我们还有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倒过来思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有个著名的叫费曼设想《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说的是,我们从小都听过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我们的思维都是把这个大的物件加工拆分成小的物件.费曼这个物理学家就提出,可以把很小的东西加工成大件,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了纳米技术,就是根据费曼设想来的.除了逆向思维以外,还有转向思维.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其次,应该是个人知识的创新.作为教师,知识更新的问题不再只是一种外在规定,而成了一种内在需要,敢于面对知识更新的时代需要,开放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吸纳能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知识,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存姿态,去实践“教学相长”这古老的教学格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和重托,牢记神圣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国敬业的楷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身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的表率.要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最主要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正确的师生观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得到较好的训练.因此,新型的师生观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第三,应该是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的教育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中.当然,教师的教育行为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观念和知识引导之下的创新,是有内涵的创新.新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只有当教师行为的创新真正体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对教育的真知,这种创新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创新.

总之,创新思维是一种按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他们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创新思维的提出,更新了学习者的学习观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