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导向,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

点赞:4165 浏览:111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于学科设置的需要和师资短缺等原因,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只开设两年,到八年级进行会考测验,会考后初中地理的教学也就完全结束了,因此,不管学校领导,还是地理教师和学生,普遍将会考无疑看做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短视行为,基本上初中阶段的教学是在“教知识”和“背知识”,它既不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科学能力和热爱大自然情操的培养,又不利于中学生高中阶段进一步的学习,更是与课程标准的倡导大相径庭.

关 键 词:地理会考;地理学科素养;兴趣

一、应试背景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升学考试催生的教学“导向性”错误

笔者在初中阶段担任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快接近20年了,结合和多个学校的同仁交流,普遍有同感的是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个谁都能胜任的一碟“小菜”,地理教师更是可有可无的一根“鸡肋”.不是领导看不起地理老师的人,而是应试教育让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地理教学,整个学校的舆论环境就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在这种导向错误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初中阶段的地理或被视作“偏房”得不到正视,或被永远打入“冷宫”.

2.知识本位的陈旧思想泛滥

“这节课我们上等,重点内容是等,下去背诵记忆等”这些话基本上是很多地理老师每节课要说的经典台词,一方面是受到课时不足的限制,如果要展开来教学,那就在会考之前完不成教学计划,唯有忽视了学科综合素养的训练这一环节(学科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直奔主题方能快速奏效.

3.“宅”在课堂学天书,不从身边探真知

地理就是“大地”之“理”,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地理事物,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理教学很难在实验室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最大最完备的实验室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由于学生很难与生活中身边的地理现象结合,再加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局限,渐渐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淡.

二、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做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不二法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动脑思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活生生的,学生理解得深刻,也许终身不忘,还会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且能够劫到货船?我们首先要知道索马里是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因为不能生活所以那些人才都成了海盗,而且索马里附近的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索马里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那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海盗吗?这仅仅是个例子,但却可以简单地说明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跳出导向,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此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思维状态,让学生、教师进入各自的角色.以“中国地理”教学为例,对照《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等”“运用资料说出等”“举例说出等”三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

阅读资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开放性教学)

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性教学)

提出检测设→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考教学)

从以上可以看出,运用这四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研究式的环境下学习,彻底改变以往“留心听讲”的读书方式.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具有挑起培养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在地理教学中要放得开,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再做地理“匠人”,要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引向成长的蓝天下,自由舒展地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