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三部曲

点赞:10252 浏览:435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常常因为概念理解不到位而导致解题出错,教师却因忽视了概念学习对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常常以简单的批评来对待学生,结果学生学习兴趣被削减,学习效率也自然不高.物理概念是学生借以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基础.

要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规律出发.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首先是认知概念,接着是对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逐渐学着应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这一规律引导学生建立起认知概念,理解概念,最后总结、归纳概念.

一、直观引入概念,建立概念意识

概念是抽象的,而初中学生的认知以直观为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结合生活、情境等方式来直观的导入概念,让学生在直观认知中感受概念,初步认知概念.

以音调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播放小孩、大人唱歌,投影“小孩、大人唱歌”的图片,让学生就图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和辨析,从而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设置问题,引导猜想.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

其次,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以“质量”概念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接触教室中的讲台、课桌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接着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的,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提问:讲台、课桌、铁锤、铁钉这些物体的组成不同,我们要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来对其组成部分进行概括,这个概念应该叫什么?由这个问题引出“物质”的概念,接着提问:铁锤、铁钉虽然都由铁组成,但含铁的多少也不同,我们应该用哪一个概念来描述?由此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二、注重问题引导,在探究中理解概念

引入概念后,教师要注重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的内涵.

首先,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概念.如在“质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初步掌握了质量的概念,那么,如何区别不同的物体中所含的质量不同呢?以天平为基本实验器具,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书、本子、笔等进行称量,对比它们的质量,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再次谈谈对质量概念的认识.通过实验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可能密度不同,但随着体积的变化,质量可能会相同.教师顺势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很多学生就用生活中的盐、矿泉水等来作为例子.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三部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物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要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明确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以“密度”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测出质量、体积,列出表格、描点、统计数据、分析,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大致明确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此时教师要顺势给出密度的定义,接着再进入到密度的公式、单位学习.


三、注重应用拓展,归纳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建立起了概念,而此时建立起的概念还有一定的抽象性,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本质,还需要借助一定的问题和练习来作为辅助,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再次深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在初步应用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准确描述,并把握其中关 键 词的含义.如在“密度”的概念学习中,要注意单位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m3、1dm3、1cm3等;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不变.

其次,要注重对概念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如在“重力”概念的学习过程中,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可引导学生用手提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感受所用的力的大小,从而理解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为9.8N/.最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分析概念.

总之,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概念是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知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