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课堂促进学生成才

点赞:4388 浏览:111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般认为“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总称.传统观点认为国学博大精深、类目繁多,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认为国学早已经过时,只是《百家讲坛》的那些专家们在乐此不疲的研究而已.殊不知国学不仅是一批宝贵的文学矿藏,更是思想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些年,特别是《百家讲坛》等有关“国学”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国学热”.那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不应该仅仅是一堆供人研究的材料,更应该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亲近国学,亲近传统文化,并让国学中的思想精髓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成才.

一、从《三字经》入手,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课堂促进学生成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篇幅较短却包含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内容.所以,将《三字经》作为小学生国学启蒙教材最为合适.而作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的其他两本――《百家姓》和《千字文》实用性不太大,可以不做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背《三字经》时,不能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干巴巴的背诵不仅背得慢、易忘,更会成为学生的压力.小学生的心智都很不成熟,正是贪玩、好动的时候,如果让学生“正襟危坐”的背诵是坚持不了几天的.反而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如给要背的篇目配乐,让学生根据旋律来背诵.以《三字经》为例,可以找一些跟《三字经》一样三拍子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根据背景音乐读《三字经》.或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打拍子用的道具,可以是小鼓也可以是一个塑料瓶,让学生边诵读便打拍子,将口、耳、手结合,像做游戏一样诵读.将国学经典与旋律相结合,更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利用流行歌曲背国学经典

在背诵完《三字经》后,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古诗词.前文说过在旋律中背诵更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效率也更高.如今流行歌曲也玩起了“中国风”,很多古诗词被写进了歌里,让学生学唱这些歌曲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国学素养,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王菲唱的《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就直接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们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苏轼的《水调歌头》背了下来.相信教小学生唱歌要比教小学生背古诗词要容易多了.除此之外,还有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改编自《诗经》中的《蒹葭》,《独上西楼》来自李煜的《虞美人》,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唱的《佳人曲》来自汉代李延年的《佳人曲》,电影《夜宴》主题曲《越人歌》来自楚国民歌《越人歌》,姚贝娜唱的《惊鸿舞》来自曹植的《洛神赋》等并且这种将古诗词和流行音乐相结合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除了流行音乐,还有一些学者、作曲家正致力于给古诗词配乐,方便小学生国学启蒙.例如《谷建芬:古诗词20首》就是这样一本书,其中将《春晓》《悯农》等20首古诗谱上音符,让孩子在唱歌中学习古诗.

三、在诵读中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

从让小学生接触国学开始就质疑声不断,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非常有限,理解不了.所以,在让小学生诵读国学时,要以诵读、培养语感为目标.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小学生只要求诵读就够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就会逐渐理解所背的内容了.

但是不求深入理解不等同于完全不讲,让学生干背,因为一些内容包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甚至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给予适当讲解,以端正学生的言行和品性,其作用比《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教条有用的多.如《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给了这样的回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当别人有负于自己时,你可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而不是以牙还牙.小学生中各种小纠纷不断,到老师那告状的不占少数,教师的各种说教、长篇大论似乎并没有奏效.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处理这类事情时可问学生:“‘当事人’背过的‘以德报怨何如?’”学生会自然地背出下一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学生如果懂得这句话的含义,这种纠纷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自己应以正直去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这样,比教师一大通的说教有用的多,而且给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有醍醐灌顶之效.

当前,各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让人们开始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古代倡导的仁、义、孝、信等美德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正是国学经典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在将国学引入小学课堂时,更应该引入国学的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认为儒家思想中的封建、阶级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虽然这种全盘否认儒家文化的观点是错误、偏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国学经典中的确有一些束缚人的思想的封建落后的观念,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所以,在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愚忠、愚孝等内容也就是“五四”提到的“旧道德”中应该删去,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


思想的传承靠的是教育,而小学是学习国学经典的最佳时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给予学生引导,虽不将其设置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在教学之余,给予学生以辅导,或者在早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诵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当然在辅导的过程中,可以挑选好的篇章给予学生以讲解,并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知孝悌,明事理,尊师重道,让华夏的文化精髓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我想,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一种责任吧!

国学的诵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很显著的作用.教师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课堂时要注意以诵读、积累为主,讲解为辅,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国学,不让国学成为学生的负担,产生抵制情绪.同时,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精髓时,要让他们剔除不当的封建观念内容,与时俱进!这样,“将国学进入校园”才不是一句空话,才可能落实到实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成才.

(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