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习方略

点赞:32515 浏览:1545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提高地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区域地理的学习呢?


一、高屋建瓴,把握教材

搞清楚区域地理教材的编排特点,把握区域地理教材的“脉搏”,有助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

区域地理学习方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区域地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区域地理基本上按照有总到分的知识框架编排.以《世界地理》为例:

总论【地球、地图陆地和海洋等】——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

总论部分多为系统地理,与高中系统地理遥相呼应,总论是总结概括分区地理知识得来的.分区地理部分的编排同样有明显的规律,基本上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自然地理讲述区域的范围、位置等特点;人文地理讲述自然资源、经济概况等特点).

《中国地理》的编排也是这样的模式.

区域地理教材编排虽有明显的特点,但学习过程中不能把这些特点和规律视作“灵丹妙药”而完全照搬,必须结合各个区域的不同地理特色而有所取舍,灵活运用.

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要把总论和分区之间,初、高中之间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不然学习区域地理就变为记忆初中地理.

初、高中地理结合,就是利用高中地理中系统知识分析解决初中地理问题.如分析《城市》一节时,就有这样的问题:我国大城市的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分析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地理《聚落》一节的知识作为分析问题的思路,知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等.再结合城市的情况,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果死记的话,就无法作答,因为初中课本没有直接介绍原因.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三、总结归纳,把握规律

学生在学习时只有把握规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归纳,找出规律.

如学习我国黄河的凌汛可以总结形成凌汛的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根据这一规律可知,俄罗斯的叶尼塞河等可能形成凌汛.

再如地形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有关,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就要从内外力作用入手.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其多火山地震的特点,是与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有关,由此总结类似的规律: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四、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教材更新周期长、速度慢,因而大量典型鲜活的热点地理材料不能及时地编入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初中地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热点问题,并利用这些热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补充时事地理材料是必要的.这样不仅丰富了地理教材,增加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五、加强记忆,奠定基础

按照高考考试说明,识记是一种能力要求,因而区域地理中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识记.如全球大致经纬度(网)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一项重要依据,其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河北省东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