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点赞:21357 浏览:957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识字·写字(20分)

一、校园的水龙头边要贴一张标牌,请设计一个内容写下来(不少于6个字).(3分)

二、用“___”画出下面词语或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倭瓜(wěiwō)迸裂(bèngbìng)

狰狞(zhēnzhēng)青稞面(kēguǒ)

它们咀嚼(jiáojué)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看它从不着(zháozhuózhāo)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jiáojué),总会吃饱的.

人们又疯了似(shìsì)的折回来.

三、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匀称.(10分)

jūshùhuáxiángtiānfùfùjīngqǐngzuì

()()()()

fēngsuǒhuīhuángbǎomǔfàngdànwúlǐ

()()()()

四、用“___”画出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在括号里.(3分)

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①柑橘寂寞嫉妒蒙汗情深()

②蔽国规矩侮辱襟飘带舞()

③动摇遥远歌窑一碧千里()

④寂寞抚模沙漠高歌一曲()

⑤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他们齐心胁力,共同抵卸敌兵,秦国才不敢进攻赵国.()()

阅读·积累(50分)

一、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童年的发现》一课中“童年的发现”指的是“我”的小伙伴们都会在梦中飞舞.()

2.《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4.《兰兰过桥》《赵州桥》《桥》这三篇课题中,“桥”的意思是一样的.()

5.古代人民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方式传递信息,虽然慢,但是很准确.()

6.国外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言外之意是说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二、按照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5分)

1.请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将序号填在“___”上.(2分)

①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③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期末复习时,我们要有选择地做练习,不能像__________.

(2)她玩的那点小把戏简直是__________,她还以为别人都蒙在鼓里呢.

(3)眼看就要英语考试了,我像__________,因为我对英语还是一窍不通.

(4)老王平时极善言谈,可是今天好像有什么心事,到这儿之后是__________.

2.本册教材的课文体裁多样,请判断下列课文的体裁,将序号填在课题后的括号中.(3分)

①历史故事②剧本③相声④研究性报告⑤诗歌⑥微型小说⑦散文⑧说明文⑨文言文⑩记叙文

《杨氏之子》()《我想》()《打》()

《草船借箭》()《桥》()《半截蜡烛》()

根据积累的语言材料理解并填空.(9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__________,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3分)

2.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__.(《偶成》)(1分)

3.“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让你想起了《舟过安仁》中的哪句诗?________,______.(2分)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草原》)这句话把_____比作_____,把_____比作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3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练习.(30分)

(一)雪的面目(15分)

闲时无聊,翻阅小侄女的故事会,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沙子一样.

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儿童雪是什么,最后,考试的时候,他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味道又冷又咸的沙.”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们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是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

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去.

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风,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去.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就像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

雪,冷而清明,纯净美丽,在某一方面像极我们的心.

(根据林清玄同名散文改编)

1.联系上下文选择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分)

(1)无聊()①形容没有积极意义而令人生厌②精神没有寄托而烦闷

(2)形象()①能激发人认识活动的具体形状②表达具体生动

2.儿童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测雪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测?(5分)

雪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


3.阅读本文,你从“雪”的故事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用“~~~~~”在文中画出.(2分)

4.“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去”一句有怎样的深刻含义?(3分)

5.联系上下文,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_____”处写一句话.(3分)

(二)女孩的梦想(15分)

一个小女孩吃力地抱着几本书,走进图书馆,把书放在了书架上.

女孩被陈列在书架上的书籍深深地吸引住了,她想,能够写出书来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自己写的书陈列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这样的人该多么幸福!

女孩对鬓角斑白的图书馆职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后长大了我也会成为作家,也会写很多书.”职员放下手中的印章,面带微笑,打量着女孩,真诚地说:“以后你写了书,就拿到我们图书馆吧,到那时,我会把你的书摆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女孩跟图书馆职员约定,以后一定不会食言.

女孩渐渐长大了,女孩的梦也跟着长大.

读初中的时候,女孩开始发表小短文,体验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的幸福.高中时,女孩担任了校报的编辑.后来她到一家杂志社打工,负责关于学校的消息栏.但写书,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她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她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书终于写成了.她把稿件寄给了两家出版社,但都被拒绝了.她忍着悲伤,把稿件藏在了自己的抽屉里.

过了几年,女孩的梦想又复活了.她投入了新的创作.她的作品终于被一家出版社选中了.但是,出书并不像出报纸那样快,她必须再等待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她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了自己写的书.她捧着书,忍不住失声痛哭.

她的梦想成了现实.她想起了小时候跟图书馆职员说的话,想起了她们的约定.

那位慈爱的图书馆职员已去世很久了.她给图书馆新职员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关于一个女孩的梦和一位慈爱的图书馆职员的.新职员打来,说:“一定要来,我们会等着你的.”

她拿着自己的书来到了图书馆,见到了热情的新职员.新职员把她的书摆在书架的,她的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水.她们在图书馆门前合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记述着一个梦想实现的故事,其间经历了38年.

1.文中女孩的梦想是什么?我选择().(2分)

①能够在图书馆里看很多书②能够和图书馆职员再见面③能够自己写出一本书④能够在图书馆做职员

2.女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了哪些事情?请按顺序简要地写下来.(4分)

初中时发表小短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画出文中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2分)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初图书馆职员能预知女孩最后的成功吗?先选择(在括号里打“√”)再说明理由.(3分)

能()不能()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30分)

题目:我得到了

提示与要求: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教训、锻炼、理解、教育、关心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写在稿纸第一行.通过一件事来写,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字数在400左右.

【命题意图】

1.落实基础且培养习惯,体现语文综合素养

试卷中的“识字·写字”部分命题范围是本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会写的字,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字、容易读错的字,这些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知识.“阅读·积累”部分的第一、二题,涉及本册教材的各类学习内容,如:文章主题、文学常识、语言表达、文章理解、古诗文和精彩语段的积累与运用,从而告知学生“学文如聚沙”,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渐进的过程,要有集腋成裘的习惯.第一题设计标牌,紧扣课标第三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的目标“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命题,不仅考察学生的书写是否美观、正确,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设计,体现书写的实用价值,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发挥教学导向作用

教材是命题依据,但如果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就会仅着眼于一本教材,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学.如“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歇后语”中考察的歇后语既包括教材《回顾·拓展五》中学过的歇后语,又拓展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且采用的考察形式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导向.

习作题目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习作题目与本册教材“生活的启示”主题单元关联,还与教材第8组的“不限定内容、范围,无论是见闻、感受还是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的习作安排呼应,既做到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学生有话可写,也可以避免套题之嫌.

3.考察各层级阅读能力,凸显认知水平高低

阅读题在每次考试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师生普遍认为难度最大、丢分最多的部分.阅读题真正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是以阅读的名义或考基础知识、或考写作、或考一些和语文无关的价值取向.命题中根据语文能力的要素与结构(见右图),结合五年级下册教材的阅读目标,选择两篇难易适度、对学生有启发的课外阅读材料(哲理文学类426字,叙事文学类731字),设计体现各层级阅读能力的试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解释词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评鉴文章内容与语言表达.如:阅读二第1题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一第1、2题都是考察提取信息并推论的能力,阅读一第5题、阅读二第3题都是考察学生的评鉴能力,评鉴文章的语言表达与内容主题.尤其是阅读二第5题,不仅考察学生把握信息的能力,更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3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