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者情感能力

点赞:34447 浏览:1580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指出为了应对复杂的学生工作形势,德育工作者应当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加强学习与实践,力争提高自己的情感理性应对能力,提升大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关 键 词]心理学大学生德育工作者情感能力

一、德育工作者的情感能力,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具有现实的需要

情感能力属于心理学范畴上的概念,它一般是指社会个体对情感感知、判断、控制和实施应对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对自我情感的感知、判断,并使自己的情绪反映呈现出稳定、恰当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情感的控制,来对其他个体施加一定的影响.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为了达到与工作对象良好的沟通,并促进其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情感能力往往是对后者作用的强调.

德育工作是一种转变人的工作,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倾向、价值追求的工作,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心理品质、人格品质的人.大学生德育工作就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转变、优化与提高的工作.要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需要通过具体的过程来实现,这个过程就是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通畅的、有效的沟通、互动,才有可能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转变.而影响与大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思想交流成败因素之一,就在于德育工作者是否能够用自己情感的力量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学生是否乐于与老师交流,是否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因此,这就涉及德育工作者的情感能力问题.一个具有较强情感能力的教师,应当是对学生情感变化及时识别、了解并采取相应策略的人.一个具有较强情感能力的德育工作者,就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理解,学生也乐于向教师倾吐心声.德育工作者只有具有较强的情感能力,与学生沟通才会通畅,气氛才能欢快,德育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二、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应当对德育工作者的情感能力有具体的要求

1.德育工作者应具有情感表达能力.一般来说,人在接触外界事物后,必然会产生对事物的情感体验,随之产生某种情绪,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大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在日常学习、社会生活中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将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必须首先识别出学生的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向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面对大学生积极情感时,德育教师要予以鼓励、肯定,在面对消极情感时,要予以化解、消除.在工作实践中,德育工作者情感表达能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情感移入.情感移入就是德育工作者将积极的情感输送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理解到.当代大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情感体验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具有很多不同的、复杂的情感体验.有些情感体验表露出的情绪是真实的,但有些表露出来情绪就是虚检测的.作为德育工作者来说,就要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与学生语言交流、活动交流等,细致观察学生,了解其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德育工作者应当关心学生、体察学生的态度,将自己的情感植入他们的心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理解和支持,获得老师精神上的支持和动力.当代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友、实践中面临很多压力,存在很多困惑,德育工作者要多给予他们关注、理解,多与之沟通,通过将自己的情感信息传送给他们,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帮助,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化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第二,情感自控.情感自控是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情绪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及采用的应对心理策略.德育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头绪多,工作压力大,随时面临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因此,德育工作者的心理也经常遭受不同的冲击,而引起情感的变化,产生情绪上的困惑与冲动.德育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必须具有情绪的自控能力,而情绪自控能力的基础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情感,清醒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时刻关注自己情感的状态,这是情感自控的基础.在清醒地识别了自己的情感变化的同时,德育工作者还要具备情绪反应自我调控能力,使自己的情绪反应、情绪表现得恰当、适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理解,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和思想的转化.反之,检测若德育工作者没有识别自我情感状态,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就可能引起情绪的失控,在与学生交流或处置学生事件中就容易采用感情用事、粗暴、简单或失当的方式,很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极大挫伤,或引起学生的愤恨、恼怒、非议、抵制的情绪,也容易导致事态的扩大,造成负面影响或严重后果.

2.德育工作者的情感激励能力.这种激励能力,表现为德育工作者通过良好的情感体验去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大学生德育工作是一种动态的工作,随时面临复杂情况的考验,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德育工作中,保持乐观、积极、友善、宽容、自信、顽强的情绪和态度,以达到对大学生产生良好情感激励的效果.

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者情感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德育工作者的情感控制能力.德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群体,群内个体之间千差万别,情感表达、情绪反应不一.它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但要具有识别大学生情感、激励大学生情感的能力,还应当具备通过自己的情绪策略,应对学生情感变化,达到控制大学生的情感发展的能力.对大学生这种情感发展的控制,不能用生硬的方式实施,而要通过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情绪的良好影响,使之发生情感体验的转变,最终实现对学生思想的转化,情绪的控制.情感控制能力本质上属于德育工作者的一种情感交际能力,它的强弱表明了对大学生情绪的控制能力,体现了对大学生情感体验转变的作用.在情感控制能力运用中,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情感体验转变的作用,来源于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处境的体会,来源于换位思考后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理解.只有实现了与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分享”,才能实现德育对学生情感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转变与优化.

三、积极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情感能力,努力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水平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其情感体验也是绚丽多姿的.这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多元化,也给当前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当前,要应对复杂的学生工作形势,德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习与实践,积极提高自己的情感能力,提升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情感能力属于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一个具有较强情感能力的人,其必然在心理体验、心理反应和心理策略方面十分成熟.据有关研究表明,情感能力与人的遗传因素有关,但也与人后天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关.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个体情感变化的规律和情绪反应的理论知识,从理性上熟知情感能力的发展与变化,提高对情感能力的认识.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德育工作者也要有意识地总结经验,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地对待学生的情绪反应,从育人的高度,从人本主义出发,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努力实现与学生的换位思考,从学生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出发,选择实施应对的情绪策略.要在实践工作中磨炼自己的心理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努力探知学生的情感变化规律,积极应对学生的情绪反应.

2.善于倾听学生心声与意见.德育工作者情感能力的发挥,其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学生的需求,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应善于做倾听者,去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不是在一味地追问下进行的,它需要以真诚交流的氛围,从欣赏、理解、包容、鼓励的态度出发,激发学生愿意与之沟通,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愿意将自己的喜悦、收获与老师分享,愿意将自己的不快、困惑告诉给老师,希望得到老师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善于倾听,学会倾听,重视倾听,将倾听作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基础,将倾听作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获取学生信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施加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促进其情感体验的转变和思想的转化.

3.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德育工作者情感能力的发挥,需要很多场景和条件,不但需要课堂上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也需要上课时与学生的充分讨论,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情感联系的纽带.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课堂上的教师是长者、指导者的身份,在与学生情感交流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信息灌输的较多,而学生向教师倾吐心声的机会少.因此,为了弥补教师这种身份的缺憾,它需要德育工作者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老师,更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在课堂之余多与学生开展一些互动活动,尤其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推进促进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有利于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4.努力增强情感知觉能力.在影响情感能力因素中,情感知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情感知觉就是对他人的情感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能力.作为德育工作者来说,其情感知觉能力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强对自我的情感知觉能力.德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情感做出深入的分析、判断、评价,它是德育工作者对情感进行自我驾驭的基础.因此,德育工作者要经常地进行自我反省、思考,对自己的情感变化规律要尽量做到自我感知.第二,增强对领导、同事的情感感知能力.做好德育工作不仅仅需要自己的热情,也不只是需要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从领导、同事的言谈、表情甚至肢体语言来获知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意见,掌握他们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第三,增强对学生情感的感知能力.对学生情感的感知是德育工作者情感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工作中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语、行为等外在表现,去分析、洞察其内在的情感变化,以此来调动其积极情感.第四,要重视排除不良因素对自我情感知能力的干扰.在工作实践中,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德育工作的感知产生干扰,很容易造成德育工作者的情感判断的失衡.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懂得必要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心理学规律,努力使自己做到情感体验的真实.

[参考文献]

[1]陈宁.青少年情感能力调查及教育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0).


[2]陈宁.志愿者的情感能力初探及启示——以世博青年志愿者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3]竺培梁,卢家楣,张萍,等.中国当代青少年情感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10(6).

[4]张庆,潘发达,王柳生.教师情感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1(Z2).

[5]张文海,卢家楣,张庆.青少年气质对其情绪调节的影响:教师情感能力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