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后反思的策略

点赞:13607 浏览:576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注重重复经验,缺乏反思精神,对教后反思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和操作上的完善.本文从语文教学过程的角度,以语文课程的特性为基点,对语文教后反思的策略作探讨.

关 键 词:语文教学教后反思反思内容反思途径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课的回顾、思考与修正.”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教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难以沿用以往教学经验及固定教学理论和模式,为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言行,在反思的基础上建构指导教学实践的理念.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后反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找准最佳切入点,明确反思内容

“教然后知困”,教后反思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课堂.语文教师对自己刚经过实践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再次思考,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有以下切入点:

1.成功点.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都会产生一些能达到预设、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巧妙新颖的导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和师生的精彩交流互动等.我在教学《春》一文时,有一个教学镜头颇让人难忘,那就是学生对春天的各种形象比喻:“我觉得春天像火炉,驱散严寒,送来温暖”,“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等在质疑反思环节,有一个学生还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不喜爱春天的理由:多雨雾,易发生交通事故,易感染疾病.当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僵住了,我适时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些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无不绽放出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课堂中可造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2.失败点.“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后反思可以对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记录,并对其作深刻剖析,力求吃一堑长一智.我在讲《孔乙己》时,曾“别出心裁”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这两个动作,从中感受孔乙己被打折腿前后的变化.结果参与表演的同学或木讷,或搞怪,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语言文字的魅力却在“闹剧”中荡然无存,整堂课只能草草收兵.这一次的尴尬让我意识到,如果不顾及文本内容,没有结合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单纯把表演当成课堂的时尚道具,则必然会使语文课堂流于浮华.与其让学生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如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读、写、听、说的机会,让语文学习回归本源.


3.遗漏点.备课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通过教后反思,找出失误或缺漏,完善教学,就可以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比如,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就“记叙文写作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进行分组讨论.但各小组表现不一:有的小组是一个“小权威”在发表意见,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有的小组是各想各的,都默不作声;有的小组则是在热热闹闹地闲聊.虽然浪费了一节课,但从中我明白:合作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态度,不能为了给课堂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就随意组织小组学习.

二、寻求黄金路径,掌握反思途径

语文教后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既是自我批判,又是合作,其反思途径如下:

1.自我反思.一是纵向反思,就是同类型的课,后期与前期纵向反思.我在总结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教学时,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文言文“讲—译—背”的传统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这一现象提醒我,必须尽快寻找出一条教学新路.我尝试将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教学融合到一起,尽量做到“言文并重”.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设计了几个贯穿全文内容的问题:作者与谁夜游?在哪儿夜游?为什么夜游?夜游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随着问题的出现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疏通了字词句障碍,轻松突破了翻译这个教学难点.实际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二是横向反思,就是同一内容的课,对照专家的理论或他人的教学横向比较反思.有一次参加片区“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执教的内容是《公输》,我受益匪浅.刚上完课,又听了同行执教的课,方知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教材的处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疏通文义上,我把课文中的知识点照搬给学生,不管有没有理解.这位同行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三人一组,各扮演一个角色(墨子、公输盘、楚王)朗读对话部分,最后合上课本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活动.这种对比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学到他人的有效教学方法.

2.群体反思.一是同行协助.“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自己独立反思,有时会模糊不清,很可能产生“模糊”的反思现象,这时最好寻求同行的帮助.语文教师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并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自己独特的经验,同时也能从他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我在一次公开课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但自以为效果很好的课却遭到了挫败.在同行的在理中肯的评课中,我才知道自己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我的灌输“淹没了”.二是学生反馈.作为目中有人、坚持的教育者,应该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语文教学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的声音是教后反思必不可少的要素.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的说法很让我震惊:“这几节语文课我老想打瞌睡,《风筝》这篇课文讲了又讲,看来老师很推崇鲁迅的文章.‘春日的温和’、‘肃杀的严冬’,我都理解不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知道自己过于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造成了教学主体的错位.让学生走进教师的课程评价中,“上帝”的意识才会浓厚,人本的个性才会张扬.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语文教师只要坚持教后反思,就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匠”走向教育者、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