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教育中的学术转型

点赞:5355 浏览:194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科研究生教育规模化发展带来研究生数量、质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预示着文科研究生教育需要进行内涵改革和体制改革,其中,实现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转型是重要的一环,它涉及文科研究生个体对大学术、大视野和多才能的转型,也涉及培养模式的配套改革,而建构新型培养方案和共同体培养模式是实现文科研究生教育之学术转型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文科研究生;学术转型;个体学术追求;共同体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08-02

近年来,文科研究生就业期望值沦落等现象的出现,折射出文科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实践所要求的适用性之间的脱节,这种态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反省文科研究生培养理念,调整并改革文科研究生教育方案,应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建构起有效适应性的动态培育模式.本文将以文科研究生教育为例,说明研究生教育学术转型的根据、内容和保障机制,以期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供某种启发性的参考意见.

一、文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后果

近年来,文科研究生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是文科研究生教育累积起来的问题的表面症象,通过这种表面症象,我们看到文科研究生培育至少包含如下几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生的超量问题.注重学科规模化发展导致的招生数量的大跃进,促成文科研究生培养的集约化,加重了研究生就业难题.客观上说,从恢复高考到教育的健全发展,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重大的成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对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做出了根本贡献.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随着教育改革和学科健全的发展,出现一种重规模而不重特色、重量化指标的落实而不注重品质提升的流行趋势,研究生在招生数量上出现翻番增长,造成研究生培育的本科化、研究生人才的大众化、研究生出路的暗淡化.虽然各类二级学院在一段时期内纷纷上马给研究生就业提供了机会,但是,随着二级学院招生困难和二级学院教师队伍的饱和等因素的作用,研究生朝向二级学院就业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而,研究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就成了突出问题.

第二,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问题.文科研究生在选择一种专业并从事专业方向的研究过程中,是始终受到学科范式的引导从事专业操练的;研究生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学习和内化重构、对相应领域学术视野的养成和锻造等都是其专业培育的一部分.但是,知识结构是否完备、学术视野是否宽广,既受学术阅历和学科专业的训练程度的影响,也受文科共性标准的评判和裁定.而从最终的趋向上看,文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是要由社会根据实践的需要作出评判并从而决定研究生命运的,这种社会评判超越于学科专业的评判,它对文科研究生的要求大大高于研究生专业学习时的专业要求,因此会造成研究生对“博学多才”准则的不适应.事实上,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的质疑,内在的包含着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的质疑.文科研究生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往往选择某个主题或某个人物的思想进行研究,而对更宽泛领域的更多主题缺乏系统了解,极易留下知识结构单一、学术视野狭隘的印象,它会降低文科研究生的认可度,使其出路成为问题.

第三,研究生创新能力问题.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问题是一个通过学科培训和研究能力提升应该达到的专业突破,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指向和最高境界.因此,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质上是作为专业内部潜力的发掘同学科拓新综合生成的进程和现象.然而,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受多重因素决定并且需要具备更宽广的适应性,当面对超越学科领域的更大的知识场景、更大的文化视域、更复杂的问题交织和更根本的实践诉求时,文科研究生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会直接或间接成为问题,诸如研究生对知识场景的总体性缺乏感知、对左右生存趋势的根本性问题不能及时觉察等,这意味着在从专业领域的创新到社会实践领域的创新之间有一个艰巨的转化过程,祈求专业领域的创新人才一夜之间跃升为社会具体实践领域的创新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必须着眼于社会适应性,必须打破创新人才的学科标准,建立社会取向的或实践本位的创新标准,真正培育出有利于为现实实践怎么写作的创新人才,从而彰显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

二、走向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转型

文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实质上是研究生专业培育同社会实践的需求之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产生的问题,是社会多样化的开放性需要与研究生培育的相对单一和相对封闭的张力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文科研究生教育必须尽快转型,必须着眼于研究生的主体性,向树立大视野、追求大学术、彰显多才能的方向进行学术转型,以期培养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人才.所谓学术转型中的学术,是超越专业学术的一种“大”学术,类似于与“专”相对的“博”,因此,学术转型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第一从专到博.这里的专,是研究生自身所从事的专业,它受学科界定,与别的学科专业有明确界限.这里的博,是对专业之上或专业之外的大学科的了解和研究,是大视野下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文科研究生必须有“博”的意识,认识到从不同学科领域吸取方法论范式、解决问题之思路的借鉴等意义;文科研究生只有做到“博”,才能在专业研究同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和运用中获得会通融贯能力,这是一种提升专业而又高于专业的能力,也是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第二,从总结概括到知识领域的开拓、思想架构能力的锤炼和学术范式的创新.文科研究生在规定的专业研究方向上可以做到不同层次的主题研究、比较研究、前瞻性研究,但不管哪一类型的研究,都还只是在一种已有知识范围内的一般研究,这种一般性研究不能体现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应有潜力,不能推动其研究能力的跃升,因而对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激发不具有超越意义.真正体现研究生研究能力层次的是他们对新的知识领域的开拓,能够在原有知识领域的惯常态势中发现和打开一片新天地,能找到新的思想构架和新的学术范式来把定新的知识领域并形成具有感召性的叙事,这是一个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实质性的贡献,也是对研究生高水平能力的展陈和肯定.第三,从依附性的操练到独立性的发掘.进入一个专业从事一种专业方向的研究,其实就是接受一个学科的专业驯导,接受学科准则的制约.文科研究生在其相关专业的研究中,需要一种专业忠诚,需要一种对专业学科之客观性的遵从,需要具备独立探索的精神,这是研究生完成研究首先必备的主体条件.此外,还应该有批判、有反思、有质疑.对已有成果的批判,对既成事实的反思、对先前结论的质疑等,都会形成对研究过程的推动.忠诚与批判、遵从与质疑,共同构成研究生进行研究的主体要素.把批判、反思和质疑从主体要素中驱离,会导致研究生对学科和对指导教师的依附,使独立性丧失.避免依附现象的重演,需要我们对从依附型转向独立创新型的意义作出强调,也需要研究生主动认识并自觉完成这一转变,这对他们展开创新性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也将是他们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学术转型含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上面三点涉及的只是专业与非专业、学术层次的高低以及主体状态的转型.除学术转型外,还应该有一个对学术转型起保障作用的非学术转型,包括从不自信到自信、从谋求名利的功利取向到非功利的思想求索、从自我中心到社会中心及重视社会奉献的境界的转型,这种转型为专业研究走向大视野、谋求大学术提供了精神保障.三、建构文科研究生教育之学术转型的保障机制

文科生教育中的学术转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文科研究生谋求大视野、大学术和多才能的转型,作为个体奋斗目标,已被部分有前瞻性眼界的先知先觉者所践履,他们最易于也最早被社会所接纳,成为诸行业的骨干人才.然而,要把这种个体奋斗目标作为文科研究生培养的共同价值选择,作为适应社会的硬性指标加以落实,则会涉及到学科专业从专业本位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开放的问题,涉及到评判标准的多层次建构问题,涉及到研究生培育模式的重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来建立文科研究生向学术转型的保障机制.


本文转载于:{$getarticleurl}

第一,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保留核心专业课的前提下,应开设三分之一的跨学科课程,即在文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结构中,应该安排三分之一的学科外课程;另外,增加通识性的选修课,或增加专业之外、学科之外的选修课,其学分应达到一定量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引导文科研究生拓宽视野,能把专业学习和研究与其他学科关联起来,形成大视野和大学术的会通能力,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又能突破专业的有限性或狭窄性,以宽广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研究能力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

第二,改革培育模式,由单个导师主导型的培养转向多专家的导师组培养模式,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不是师徒关系,而是专业引导、观点对话和学业帮助的关系.导师在专业领域是先学,先于后来者获得对于某一专业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的深刻研究,这并不等于导师在一个学科中是全才,是通才.一个导师在一个学科中指导数个研究生是不成问题的,但一个导师要在同一时间段中指导十多个甚至更多研究生则显然扭曲或倒转了研究生学术培养的真正意义.况且,导师作为普通的个人,其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其见解、思维方式、学术研究的持续力、乃至思想境界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因而,由单个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师徒般的或雇佣般的培养必然导致对研究生成才的直接或间接的贻误,而采取导师组共同体的培养模式,可以获得集体的智慧,对研究生专业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不足、欠缺等问题能及时纠正.这种由导师组共同体主导的对研究生的培养,总体上可以引导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多维伸张,在多观点激发下,打开专业研究的宽广视野;可以使研究生获得更多的方法指导和学术范式的选择;可以使研究生论文选题更加规范,真正做到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统一、创新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总之,由专家组共同体的培养,会在根本上改变研究生培养的“手工作坊式”印象,使学术得以真正传承,使人才培养走向科学化、有效化.

第三,改变研究生培养中行政机关的权力本位、指令本位和利益本位的运行模式,树立行政机关的怎么写作意识和人本意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爱护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怎么写作工作和协调组织工作,建构起良好的行政运转机制,养成和谐的行政氛围和人才成长环境,真正促进学科完善、学术进步、促进人才品质提升.

总之,实现研究生教育向大视野、大学术、多才能的转型既需要研究生个人努力,同时也需要从教育模式和运作体制等方面共同转型,只有通过这种转型才有可能造成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建设人才,也只有实现这种转型,才能真正体现文科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积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