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点赞:6313 浏览:200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大趋势.本文阐述了《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对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并对与之配套的教学场地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 键 词:《精细化学品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考核方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怎么写作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目前正面临教育模式的改革,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教高[2006]14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便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是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精细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将从教学设计、考核方法两大方面探讨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精细化学品》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改革前教学模式

该课程通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门课程,理论课讲授结束后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并且配套的教案、考核方式是独立的.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将理论有机融合到实践中的能力,还与当前的职业教育目标相背离.

2.改革后教学模式

在对社会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联合商议的形式,制定更为合理的课程标准.将之前的理论和实践部分进行按需整合,将所需内容进行项目化编排,即整个课程由多个项目构成.

2.1教学设计

在教案设计中,每一次教学应围绕一个项目进行,并要对项目中的实训过程进行环节分解,每个环节都应有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应体现本环节中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分配(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时分配等.下面以课程项目——紫外可见光谱为例详细说明.

表1紫外可见光谱教学设计

2.2教学场所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与专业和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硬件环境做保障,即合适的教学场所.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现,不仅要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训室,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如设计中提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套数一定要配备合理,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3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的表现进行了评价.

表2课程考核说明表

教学效果成绩等于同行、专业技术人员评价50%+随堂教师的评价30%+学生的评价20%.其中,同行、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相关文件和设计的评价.而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邀请其他老师、领导随堂听课并给出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此外,让学生对教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一体化考核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只考核学生的片面性,更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3.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改革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1)没有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合适教材,很难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大规模标准化应用;(2)本课程所需的设备种类及台数较多,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学运行成本,也增加了一体化实施的难度;(3)大多数老师理论系统知识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善讲不善做”,或者有些教师本身就没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历和实操经验,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