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协同教研促进物理教师专业

点赞:18680 浏览:821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经验与反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领域,而是向着网络协同教研的方向发展,更多的教师从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中获益,在网络交流中迸发出奇思妙想.本文中,笔者将以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的实施和我市网络集体备课为例,阐述自己对于利用网络协同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体会.

关 键 词:网络协同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7-0049-03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反思.他说道,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经验与反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领域,而是向着网络协同教研的方向发展,更多的教师从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中获益,在网络交流中迸发出奇思妙想.本文中,笔者将以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的实施和我市网络集体备课为例,阐述自己对于利用网络协同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体会.

一、自主研修+网络沙龙:引导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一份为期3年的自主研修计划书,内容由教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设定,可以是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也可以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学习与提升;或是自我教学方法的改进、自我教学问题的诊断、对学生学习障碍的诊断及改进措施,等等.学期伊始,学校还会对教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天阅读1篇文章(题材广泛);每2周研读1篇本学科相关教学论文,并写出简单阅读记录或读后感;熟悉小学教材及教学要求、吃透高中教材及教学要求,等等.学校在内网上建立了一个网络虚拟文化园区,教师们把自己的读书笔记、研究心得发表在上面,供大家浏览、评说与交流,学校教科室定期进行检查、统计、公示教研任务的完成情况.

物理组的教师们通过对小学科学教材的自主研读,各自总结出了与初中物理相关的内容提要.组内成员在网上共享资源,不断补充完善,为初中物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如在小学三年级教材中,已经引导学生对周围的材料进行了科学探究,要求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碎屑,写观察表;比较书包里各种物品的材料哪种材料更硬: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并按硬度排序、填表;认识金属:找出金属制品,了解金属的性质:颜色、可拉丝或打成薄片(以做易拉罐过程为例);比较材料的韧性:木条、卡纸、铁片、塑料条,韧性排序,哪种更“韧”;了解材料的吸水性:木条、卡纸、铁片、塑料条,吸水性排序;用木头、金属和塑料做实验,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填表,等等.于是教师们在8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章的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前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因而不用再去重复一些不必要的探究过程,而是对应小学已有的认知让学生明确对应的物理概念,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小学科学课中对于物体的浮沉并没有涉及到与物质密度关系的介绍,中学物理课中可以对此进行相对比较深入的研究.这样既杜绝了学生对重复教学的厌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网络协同教研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理教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自主备课+网络教研:为教师打造专业发展实践的平台

自2012年暑期开学起,市教育局下发了网络集体备课的要求,各学校按学区进行分组研讨,按教学内容分配到主备人负责精备,一篇教案必须经过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个人复备等几个环节后,提前两周上传至徐州市教育局网络备课系统.

主备人要认真梳理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紧扣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有所拓展.教学流程、教学细节要精心设计,体现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学校备课组长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全组成员会对主备人的备课内容进行分析、研讨,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修改后上传供全市物理教师下载、研讨.于是同样一节课,各学区均有一个教师主备,也即一节课将有5篇教案在备课系统中供大家比较、研讨、下载使用.徐州物理群是我市物理教师交流的主阵地之一,大家经常在网上进行实时对话,对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日前参与了初二物理《速度》一节的网络备课交流,研讨过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们对于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更让我们看到网络教研的实用性与快捷和高效.


在新课引入中,多数备课教师采用了刘翔2004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冠的视频作为开场白,用意显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有弘扬体育精神和培养爱国思想的目的.有教师在群里提出,学生们对于这个场面太熟悉了,且现在重提此事也有些不合时宜,不见得能激起学生多大的兴趣.有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播放伴有强烈节奏感音乐的猎豹捕猎视频.他写道:学生们紧张地注视着屏幕,在激烈的追逐中关注着猎物的命运.就在猎豹即将抓住猎物的瞬间,音乐和画面戛然而止,教师只用说一句话:“有时候,速度真的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对此,有老师留言:学生此时关注速度就像关注生命.

讨论裁判和观众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不同方法,是传统的速度概念引入办法,也是大多数教师备课中采用的方法.对此,有教师评价道:速度是初中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对他们来说,了解速度定义不是问题,速度计算更是不在话下,小学时已经练得太多.教师周到细致的讲解反而会令学生不解:难道物理上的速度与小学学的不一样?

有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活动引入法:鼓声起,前排学生开始向后传花,鼓声落,拿到花的学生站立,学生们看到了哪个小组传得快,也感受了相同时间花束运行距离的长短.鼓声再响,开始传花,当最后一位学生拿到花时立即站立示意,大家又看到了哪个小组传得快,再次感受了花束传递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的长短.比赛的情绪平息下来时,教师总结:第一次比赛,同样长时间花束运动路程大的我们说它快,速度大(板书:大→大),第二次,运动相同路程,用时少的我们说它速度大(板书:小→大),这两种方法都能比较速度的快慢,可第一种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思维,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定义速度: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大,速度就大.对此,有教师评析:活动是最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行为,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又都感受了速度快慢的比较,通过教师的点拨,理解了速度定义的由来.正所谓,以前知其然,而今知其所以然.不是单纯地复习回顾,而是设法将学生对已有的“前概念”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应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三、网络学习+校本师训: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师培训.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集中收看名家讲堂、网络公开课、参加远程教育课程等,也可以邀请专家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讲座,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名优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指导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会在一次次培训中不断得到更新和提升.

6月20日,学校的全体物理教师集体收看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直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整个过程中,教师们一边收看,一边讨论,授课完毕后,教师们还在研究怎样结合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解释他们看到的现象,怎样在物理课上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教师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更是必不可少,学校本学期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一年内所有45岁以下教师均应达到的教学、研究能力技能包括:上网、使用搜索引擎、文字处理、Excel表格统计、PPT设计与教学中的使用、电子白板课件设计与使用等;两年内所有一线教师达到上述要求.为此,学校挑选了一批年轻教师成立了导师团队,选派他们外出培训、定期为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目前在导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Flash等工具软件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等.

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业务技能比赛,既有像校内评优课、演讲、书法展示、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评比等常规比赛,也有临时发起的如自制教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学团队对抗赛等创新型比赛.我校物理组教师设计的鸡蛋撞地球活动方案通过学生的现场实施获得了一致好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通过校内的演练,我校教师在参加大市评优课和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总会脱颖而出,多人代表徐州市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一等奖.

每次培训或比赛完成后,学校要求每位参与者都要写一篇心得、收获或对该讲座的评价.在一次自制教具比赛中,一位物理教师为了制作电磁屏蔽的实验装置,反复进行改进、实验,最终完成后,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写出了一篇实验论文,在《中学物理》杂志得以发表.实践证明,结合校情落脚点在具体教育实践上的网络和校本培训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雨果说过,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世界将属于这两种人:思考者和行动者.我们的教师既要是思想者也要是行动者,有知识、善思考、能迁移、会行动.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坚持做下去了,5年、10年、20年后,就会成就一个辉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开始做了,一点一点地往前走,5年、10年、20年后,你会发现,成就一定会超出你的预想.

[编辑:陈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