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人物自传

点赞:18530 浏览:826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首开传记文学的先河,构建了成熟的传记体例,后世相沿成习,使这种文体日臻成熟蔚为大观.人物传记一般包括“史传”和“自传”两类,司马迁无疑是“史传”的开山鼻祖,那么第一个写“自传”的人到底是谁呢?这个人无疑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以田园诗的创作标炳文学史的,但他的散文创作也是成就斐然,艺术上炉火纯青,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而这篇《五柳先生传》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人物自传,它继承了中国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又大胆创新,从而成为一篇别开生面的人物传记.

陶渊明检测借“五柳先生”之名,记自己生平之实,这既是对史传笔法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史传笔法的突破和超越.正史中的传主,一般都有显赫的地位、传奇的经历、卓越的功勋,否则难入史家法眼,不会为其树碑立传.陶渊明以前(甚至以后)的古代作家囿于传统的清规戒律,很少有人写过自传.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在洋洋大观的传记文学中,《五柳先生传》显得特别突出,犹如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陶渊明运用曲笔开了文人写自传的先例,塑造了一个精神多元,性格多彩的“五柳先生”形象,手法别具一格.

首先,陶渊明把五柳先生塑造成了一个隐士.先生隐姓埋名,弃尘绝世,幸好门前有五棵柳树可以作为标识,“因以为号焉”.开篇几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大有深意,暗示了作者的情志和追求.作者四十一岁那年,在做了八十三天县令以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矢志躬耕,在江南农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为了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陶渊明以牺牲个人的前程为代价,与上流社会彻底决裂,虽自食其力,却内心宁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隐士生活的写真和注脚.陶渊明一生身处乱世,屡经磨难,最后选择隐居,试图纾解焦虑,以期忘却曾经铭心刻骨的千重忧伤和万般愁怨.这时的他内心变得非常恬淡宁静,彻底回归到了自然、自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这些优美的诗句,洗尽铅华,淳朴天然,隐逸之情,赤子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作者把五柳先生塑造成了一个文士的形象.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众所周知,“不求甚解”作为读书学习的一个经典之法而深入人心,一脉传承,千古不绝.把著文写作的目的定位为“自娱”和“示志”,与“不求甚解”如出一辙,千古风流、卓尔不群.无论读书还是作文,都是为了修身养性,因为他拒绝庸俗,排斥低级,特立独行自在情理之中.“读书岂当敲门砖,文章不为稻粮谋.”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颇示己志”中“志”的含义.志即思想情感、诗文主旨.陶渊明的诗文主旨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歌咏自然,二是保持自我,三是追求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对以上三个方面各有涉猎,是一篇总结性的作品.这篇文章的最大贡献在于:诗人以生花妙笔开拓出了一方远离尘嚣、风景如画的精神栖息地——桃花源.这里没有追名逐利,没有尔虞我诈,这里人人平等,人们生活幸福安详.它以前无古人的方式标示出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显得唯美而充满想象,让一千多年来的人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如果说陶诗陶文是高山群峰,那么,桃花源则是隐藏在高山群峰之中的人间仙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再次,作者把五柳先生塑造成了一个贤士形象.五柳先生嗜酒成性,视酒为第二生命,“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如逢“八仙”定当引为同道知己.常人喝酒时会处处小心,步步设防,唯恐喝醉,可是五柳先生却是“期在必醉”,与常人大异其趣,这才是为人的真性情,真本色.“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在《挽歌》一诗中直抒胸臆:“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真是一醉解千愁,人世间所有的恩怨情仇、是非曲直此刻全都忘却,剩下的是一个内心宁静、无怨无嗔、与世无争的慈祥老人.诚然,陶诗之中我们看不到李白“大道晴如天,吾独不得出”式的愤世嫉俗,也看不到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式的无奈心酸.劳动之余,闲暇之际,饮酒赋诗与邻为伴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独特的人格特点,历史上的贤人虽然品德高尚,但大都高高在上,鄙视劳动和劳动者,而陶渊明诗文中表现出的对劳动者的深厚感情,让人惊异和感动,还有哪个贤人能与之相比肩?

最后,作者把五柳先生塑造成了一个君子形象.君子的特质在于不计名利.孔子说过:“君子忧道不忧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几句话很容易使人想到《论语》之中孔子盛赞弟子颜回的典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们可以说五柳先生或者说陶渊明是颜回再生实不为过.君子人格是儒家的最高人生境界,陶渊明以君子自况,可见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陶渊明是隐者,这似乎是矛盾的,可陶渊明并非天生就是隐士,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曾胸怀大志,别有抱负.他多次在诗歌之中申述自己的理想,“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污浊,使他冲天有志,报国无门.万般无奈之下,他息心偃志,归隐田园,独善其身.他的归隐既不同于庄子式的消极无为,更不同于山涛式的沽名钓誉,而是蝉蜕于秽式的返璞归真.他不为利所惑,不为名所累,坚守清贫,乐天知命,在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无论是作为“隐士”,还是作为“文士”“贤士”,都离不开“君子”这个核心.君子人格是陶渊明精神文化人格的高标,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评价:“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是诚为不刊之论.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人物自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第一篇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陶渊明通过对五柳先生隐士形象、文士形象、贤士形象、君子形象集于一身的艺术塑造,生动而逼真地再现了自己遗世独立、孤高自赏、安贫乐道的性格志趣,五柳先生既是作者笔下的文学形象,又是真实的陶渊明自我写照,二者高度统一,合二为一.不知五柳先生是陶渊明,还是陶渊明是五柳先生.

再者,《史记》开创了传未对人物评论的体例,结尾使用“太史公曰”,如《李将军列传》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李将军之谓欤?”但那是给别人立传,属于“他赞”.《五柳先生传》中的“赞曰”推陈出新,变“他赞”为“自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虽自我张扬,但实事求是,无吹嘘之嫌,无拔高之弊.这也是这篇文章不同于传统的独到之处.

总之,《五柳先生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突破和创新,实现了由“他传”到“自传”的过渡,以神来之笔塑造了性格鲜明,生动逼真的自我形象,陶渊明的文学创新精神不言而喻,主要是他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坚守精神、独立意识、自由情怀无疑是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谢建丽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7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