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院校视角下黑龙江煤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点赞:12028 浏览:472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奇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黑龙江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同样面临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困扰.煤炭行业本科院校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通过坚持怎么写作煤炭行业的办学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利用企业助力培养人才、建立大学生怎么写作矿山的长效机制、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策略培养出适合煤炭企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行业院校视角下黑龙江煤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黑龙江省;煤炭行业;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桑玉军(1969-),男,内蒙古赤峰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研究员;许寒梅(1980-),女,河北徐水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政策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E046)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47-02

在2013年的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同志以个人提案的形式向大会递交了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奇缺的问题又一次被社会广泛关注.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面临着煤炭工业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究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虽然,近年来国家和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和措施,强调矿业等产业在国家、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并决定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等重点工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但许多政策、措施还未落实到位,煤矿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仍十分突出.


解决煤炭行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合作.本文仅从行业本科院校的视角对黑龙江省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坚持怎么写作煤炭行业的办学定位不动摇

虽然原煤炭高校经历了管理体质转轨后,在内涵发展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数高校向着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努力.但是,面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原煤炭高校应该自觉承担起“科教兴煤”的重任.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黑龙江科技大学因煤而生、依煤而长,“更名不改姓”、“迁校不拔根”,确立了以矿业为特色,长期怎么写作于煤炭工业发展的办学定位.在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中,黑龙江科技大学确定了“立足龙江、突出行业,面向全国.学校主动怎么写作于国家能源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煤炭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目标.学校围绕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战略,突出“大矿业”特色,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与黑龙江龙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学科+企业群”的联动平台,产教结合,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连续九年为黑龙江四大煤业集团定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已有2200余名毕业生走上煤炭生产一线,成为黑龙江省煤炭工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作为行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明确“应用型”的内涵,要清楚自身与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区别.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主要是知识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岗位,所以,在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并不过于强调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岗位对应性的操作能力,而是强调其既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创新能力.[1]

三、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由知识体系结构给出课程的知识框架,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模式.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强化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增加挂职锻炼的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学生挂职锻炼的重点是逐级跟班实践,先从工人做起,然后班长、队长、技术员、主责技术员、副井(区)长、井(区)长,总计七周的挂职锻炼过程.搭建具有大工程背景、融工程文化、现代工程技术于一体的校内外二元实践训练模式的大平台.作为煤炭行业本科高校,全体学生应该懂“工程”,知“工程”.向全体学生四年不断线开展工程文化教育、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综合创新能力训练.以“用”导“学”、以“用”促“学”,着力培养具有大工程背景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状况.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关键问题在于教材的改革.行业院校应该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和讲义,并把煤矿生产中使用的新装备、新技术编写到教材和讲义中去,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缩短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应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技能知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坚持开放发展,实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

行业院校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建立校企战略合作联盟,构建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而又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校企相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3+1”和CDIO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特色人才、卓越人才、紧缺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培养计划.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好煤炭企业的资源,邀请企业界人士联合担任导师、参与授课和共同研讨确定教育计划等,与学校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共同培养人才,共建教学与科研平台共享成果.同时,企业应该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委托或同学校共同从事科研开发,为学校提供科研资金的支持等等.学校应建立董事会制度,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以不同形式参与大学的建设与管理,共同推进行业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五、建立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组织领导下,以志愿怎么写作精神为支撑,不以营利为目的,秉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劳力、时间等贡献怎么写作社会,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进行的各项辅助性的社会怎么写作活动.[2]煤炭行业高校应该借鉴国内外开展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活动的经验,建立起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的长效机制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的实施方式.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要根据学生怎么写作矿山的实际要求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教育方案中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到矿山具体运营情况介绍、学生参与怎么写作矿山的具体内容培训等等.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采矿类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二是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的保障措施.要使这项活动能够得到长期而顺利的开展,就必须要以完善的保障机制为前提,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只有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才能保障活动得以开展.但是这部分资金全部由学校来承担会给学校财务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水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要指定专门部门制定出台如《××大学志愿怎么写作矿山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和《××大学“志愿怎么写作矿山类实践课程”组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的制度,以此为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矿山活动提供硬性保障.

六、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开辟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煤炭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必须与区域经济、煤炭行业发展紧密联系,确立终身教育的目标,以煤矿在职人员为受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便利条件,提供多种适应成人特点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拓展与省内外高校和煤炭企业合作办学的途径.通过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函授站、通过与煤矿合作办学形式在省内外多家煤矿开展针对煤矿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班,为一些基层企业培养急需的、留得住、用得着的本地化人才.在继续抓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于一体,把岗位培训、大学后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3]寻找为煤炭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新路.

七、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更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校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使其在师资队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教师创造条件,每年选派相应数量的教师到煤矿、煤机、煤化、煤电等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针对刚从校门出来的新教师,学校应当将他们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和见习,重点放在采煤方法改革、采煤技术革新、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4]在实践中,教师积累了大量来自企业的教学案例,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使学生真正能够接受“双师型”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入煤矿一线为煤矿员工开展培训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