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训练的与实践

点赞:3707 浏览:115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科技大学办学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措施,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滕爽(1985-),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华欣(1968-),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天津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E01-04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90-02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

创新创业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党、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高等教育必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储备.

创新创业训练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和知识的内化,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直观的验证,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创新创业训练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探索

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时强调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提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发展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针对大学生个体或团队所设立的涵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延伸和发展.“十一五”期间,北京大学等109所高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教育部资助经费1664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34823.6万元,总经费超过5亿元;共资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8234项,其中团队项目16178项、个人项目2056项,每个项目平均资助经费0.96万元,参与学生人数达到53360名.自2011年起,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设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并于当年启动实施了部委属109所高校的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随后对项目实施学校做了较大的扩展,鼓励地方政府支持所属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开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在国家方面,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起步晚,和社会经济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政策宣传不够广泛.在社会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影响力不高,没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在学校方面,创新创业训练的教育教学理论不够完善,相关课程的开设仅为面向少数学生的选修课程,一些高校尚未成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仅凭以往的实践成果与现存的创新创业理念对接,高校、社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待提高.由于创新创业训练成果具有隐性化、延时性等特点,也给教育评估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三、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的开展,把创新创业训练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引导,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分类施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以及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强化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新创业训练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项目由学生自主申报,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合作与协同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尽早地参与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接受创新创业训练,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了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了创业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业能力,进而使学生创业就业全面发展.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训练的教学内容要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在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教材方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根据创新创业课程要求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材的编写由授课教师和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共同完成,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并且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在课程方面,课程的开设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的资源共享.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选修课,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提出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依托校企实践基地、科技园区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考察、项目构想、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宣传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该项计划.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交流网站,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交流研究经验、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共享各类资源的平台.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创新研究交流活动,使学生结识不同学科的研究伙伴,为组成跨学科创新团队提供机会.利用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举措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

课外活动要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学校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中长期规划,建立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展示与交流活动,评选优秀项目并予以表彰.

3.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体系

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向导、质量评估、教学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了专门的教学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保障.

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导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参与训练计划指导工作.将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选校级名师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市级实践教育基地,积极聘请校外导师,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机制.另外,要加强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比重,将新增教学经费用于实践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全部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为其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从各品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组建导师队伍,吸收本专业学生参与;支持学生个人或团队根据研究专长独立选择研究课题立项.各学院的科技创新项目、滨海科技论坛项目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如符合项目申报条件可以继续申报.要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研究.学院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且要提供一定的配套经费资助、免费开放实验室,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为学生建设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室.各学院还应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科研院所的学术优势,合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训练评价考核体系和师生奖励政策,利用第二课堂、实验室开放等制度引导师生自觉参与.要在校内建立专门的网站供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学校鼓励各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将该项工作纳入院级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考核通过后给予第二课堂学分,并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条件,其中优秀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负责人可被推荐为免试研究生.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其指导业绩可纳入职称评定聘期考核条件范畴.指导教师的工作由所在院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每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量的参考值可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数量来计算.

四、结束语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方案,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校大学生可通过体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的过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探究实践的能力;构建学校、地方、国家三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评价交流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转变,特别是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